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计算机类课程对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引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思想,探讨了阶段性评价和互动性评价实施的方法,并对现有的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使其易于操作和实施。
关键词: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评判,并寻求改进和优化的过程。课程评价除了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外,还必须坚持相应的评价原则,才能正确施评,发挥其导向、诊断、调控、激励、服务等功能。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完成课程要求的同时,掌握实践技能,并培养其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公正的、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构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一、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专家都意识到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并不能科学地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评价,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部分院校制订的管理办法允许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比如完成一个系统的项目、做成一项设计方案、制作某产品等,但由于管理体制松散,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考核重视度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职能部门对实践成果比较重视,但对实践过程无法监督;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比较随意;学生对传统的纸质的试卷考核更重视,对待实践课程则有蒙混过关的心理,平时做实验不认真、考核时混水摸鱼、抄袭别人的成果等现象普遍存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当遵循职业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纵观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所采取的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展性评价。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1]该理念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是并行的,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二是评价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下一步的发展;三是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力。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学习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其特点有:(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3.互动式评价。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通过课堂评价、技能考核,建立起学生学习评价档案,真实全面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使他们切实了解自已的能力和表现,充分认识、完善自我,获得学习成功。
4.阶段式评价。根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合理划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学习结束后实施阶段性评价,既能让学生对习得情况有自我认识,又能使教师通过阶段评价形成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反思和调整。
二、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探索
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既包含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评价,也包含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将实践课程评价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模块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一定的分值,成为一个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工作环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协作、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能力[1]。
《计算机应用》是高职院校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小组协调合作能力,本课程在2011年制订了项目式学习标准,其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考核。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及作业情况,占总评成绩30%。
2.中期考核。同课班级举办2次展示活动,一次是艺术小报设计与制作(word),一次是PPT设计与制作,占总评成绩40%。
3.期末考核。统一出卷题型,考核教材内容,占总评成绩30%。
试行这种考核方式,如今已有三届学生,但问题逐渐突显:(1)因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专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缺乏主动性,部分相关知识未出现在案例或任务中的,会被忽视;(2)无论是平时考核还是中期、期末考核,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学生只关注自己是否合格,对表现优劣或个人特色不关注;(3)因为中期考核提交2项作业,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核时复制其他人的作业,稍作修改就上交;(4)尽管期末考核分值仅占30%,但大多数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仍重视期末考试,忽视平时练习,习惯“临时抱佛脚”。
因此,迫切需要在现有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引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指导思想,采用阶段性评价和互动式评价方法,开展具体研究内容的实践探索。
教师从计划、咨询、实施等方面让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了解评价体系,自己掌握学习评价的尺度,不仅对自己的课业要自评,还要参与集体课业互评,对教师或者其他评估人员的评价提出反馈。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习别人的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学会主动学习。
教师应重视社会评价反馈,通过与实习生、毕业生的交流,了解计算机课程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岗位上应掌握的技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不是仅为了考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例如以Word一章为例,模拟工作情境,创建4个项目,12个任务,每个项目4个学时:
第一,学生按照“预备知识—问题导入—咨询—计划—实施—评估—拓展—总结—反思”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登记在实验报告上;第二,每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小组长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登记在平时成绩登记表上;第三,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阶段性汇报,展示实践成果完成的情况,再由小组互评;第四,教师使用记录表对每位学生和各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提出改进要求。
对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促使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程度,让学生通过正确了解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参考,不再仅凭教师一人的主观印象评价学生的学业,能相对客观地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反馈教学质量。
三、小 结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2]实践教学评价是应由教师和学生、社会共同建构,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玉祉.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
教育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
[2] 韩艳梅.SCL培训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的
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关键词: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评判,并寻求改进和优化的过程。课程评价除了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外,还必须坚持相应的评价原则,才能正确施评,发挥其导向、诊断、调控、激励、服务等功能。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完成课程要求的同时,掌握实践技能,并培养其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公正的、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构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一、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专家都意识到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并不能科学地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评价,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部分院校制订的管理办法允许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比如完成一个系统的项目、做成一项设计方案、制作某产品等,但由于管理体制松散,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考核重视度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职能部门对实践成果比较重视,但对实践过程无法监督;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比较随意;学生对传统的纸质的试卷考核更重视,对待实践课程则有蒙混过关的心理,平时做实验不认真、考核时混水摸鱼、抄袭别人的成果等现象普遍存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当遵循职业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纵观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所采取的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展性评价。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1]该理念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是并行的,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二是评价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下一步的发展;三是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力。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学习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其特点有:(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3.互动式评价。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通过课堂评价、技能考核,建立起学生学习评价档案,真实全面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使他们切实了解自已的能力和表现,充分认识、完善自我,获得学习成功。
4.阶段式评价。根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合理划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学习结束后实施阶段性评价,既能让学生对习得情况有自我认识,又能使教师通过阶段评价形成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反思和调整。
二、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探索
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既包含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评价,也包含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将实践课程评价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模块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一定的分值,成为一个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工作环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协作、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能力[1]。
《计算机应用》是高职院校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小组协调合作能力,本课程在2011年制订了项目式学习标准,其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考核。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及作业情况,占总评成绩30%。
2.中期考核。同课班级举办2次展示活动,一次是艺术小报设计与制作(word),一次是PPT设计与制作,占总评成绩40%。
3.期末考核。统一出卷题型,考核教材内容,占总评成绩30%。
试行这种考核方式,如今已有三届学生,但问题逐渐突显:(1)因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专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缺乏主动性,部分相关知识未出现在案例或任务中的,会被忽视;(2)无论是平时考核还是中期、期末考核,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学生只关注自己是否合格,对表现优劣或个人特色不关注;(3)因为中期考核提交2项作业,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核时复制其他人的作业,稍作修改就上交;(4)尽管期末考核分值仅占30%,但大多数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仍重视期末考试,忽视平时练习,习惯“临时抱佛脚”。
因此,迫切需要在现有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引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指导思想,采用阶段性评价和互动式评价方法,开展具体研究内容的实践探索。
教师从计划、咨询、实施等方面让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了解评价体系,自己掌握学习评价的尺度,不仅对自己的课业要自评,还要参与集体课业互评,对教师或者其他评估人员的评价提出反馈。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习别人的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学会主动学习。
教师应重视社会评价反馈,通过与实习生、毕业生的交流,了解计算机课程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岗位上应掌握的技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不是仅为了考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例如以Word一章为例,模拟工作情境,创建4个项目,12个任务,每个项目4个学时:
第一,学生按照“预备知识—问题导入—咨询—计划—实施—评估—拓展—总结—反思”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登记在实验报告上;第二,每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小组长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登记在平时成绩登记表上;第三,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阶段性汇报,展示实践成果完成的情况,再由小组互评;第四,教师使用记录表对每位学生和各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提出改进要求。
对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促使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程度,让学生通过正确了解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参考,不再仅凭教师一人的主观印象评价学生的学业,能相对客观地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反馈教学质量。
三、小 结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2]实践教学评价是应由教师和学生、社会共同建构,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玉祉.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
教育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
[2] 韩艳梅.SCL培训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的
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