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到:
唐宋以后,研究《说文》的非常多,清代极盛,最受推重的有四大家:即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桂馥、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骏声。
按桂馥的著作《说文解字义疏》,一般情况下提及时总是称为《说文解字义证》(或简称为《说文义证》),是不是桂馥除了《说文解字义证》外还有一部《说文解字义疏》?或者《说文解字义证》又名《说文解字义疏》?
在华南师大中文论坛上,也有学子有类似的疑问。魏达纯老师解释说:“清代学者桂馥著《说文解字义证》50卷,又有清代学者谭献著《说文解字注疏》,见马叙伦《清人说文书目》;还有清代的宋撰有《说文解字疏》30卷,似乎未见名为《说文解字义疏》者。刘志成先生撰《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巴蜀书社出版)甚详,但亦未见其著录。”
笔者再翻阅其他相关著作,如张其昀《“说文学”源流考略》等,亦无名《说文解字义疏》者。
桂馥认为,“士不通经,不足致用;而训诂不明,不足以通经”。所以,他潜心于文字之学,以四十余年功夫,取《说文解字》和经籍相参照疏证,著《说文解字义证》50卷。虽然在训诂学上“义疏”与“义证”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义证”是指释义的书证。《梁书·儒林传·孔子祛》;“高祖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使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证。”“义疏”指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等。桂馥此书,意在为许书搜求例证,欲在博证之中求其贯通。王筠《说文释例自序》评桂馥此书说:“桂氏征引虽富,脉络贯通,前说未尽,则以后说补苴之;前说有误,则以后说辨正之。凡所称引,皆有次第,取足达许说而止。故专胪古籍,不下己意也。”可见其书名之由。
张之洞《重刻说文解字义证序》,曾就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注》与桂馥《说文解宇义证》作了评论:“窃谓段氏之书,声义兼明,而尤邃于声。桂氏之书,声亦并及,而尤博于义。段氏钩索比傅,自以为能冥合许君之旨,勇于自信,欲以自成一家之言,故破字创义为多。桂氏敷佐许说,发挥旁通,令学者引申贯注,自得其义之所归。故段书约而猝难通辟,桂书繁而寻省易了。夫语其得于心,则段胜矣;语其便于人,则段或未之先也。其专胪古籍,不下己意,则以意在博证求通,辗转孳乳,触长无方,非若谈理辨物,可以折衷一义,亦如王氏《广雅疏证》、阮元《经籍纂诂》之类,非可以己意为独断者也。”就段、桂二书之不同作了比较,并对桂馥此书作了较高评价。
桂馥除《说文解字义证》外,还著有《札朴》《晚学文集》《说文谐声谱考证》《历代石经考略》《缪篆分韵》等。
对于这样一位大家,把他的书名弄错,似乎有点不应该。这一错误还延伸到考试试题上: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题第三小题要求简答“《经义述闻》与《说文解字义疏》的作者”。后者的标准答案当然是“桂馥”。这一答案估计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上,但恐怕会让不少考生糊涂。
另一所高校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也考到“说文”四大家,其中桂馥的著作,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答成《说文解字义疏》,糊里糊涂丢了分。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自1962年出版以来,在语言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截至2006年1月第42次印刷时,总印数已经超过了184万套。这一数字可以说明该教材受欢迎的程度。不过,筚路蓝缕,鸿篇巨制,难免有疏失之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如张永言先生等对《古代汉语》教材提出商榷意见,80年代以后,商榷文章渐多。王力先生生前曾于1981年对教材作了第一次修订;其后教材的编者之一郭锡良先生于1999年主持了第二次修订。经过两次修订,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一些明显的错误得以改正。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两次修订还是很不彻底的,某些疏失一仍其旧,教科书上的这一疏漏,建议予以改正。
(责任编辑 刘 瑾)
唐宋以后,研究《说文》的非常多,清代极盛,最受推重的有四大家:即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桂馥、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骏声。
按桂馥的著作《说文解字义疏》,一般情况下提及时总是称为《说文解字义证》(或简称为《说文义证》),是不是桂馥除了《说文解字义证》外还有一部《说文解字义疏》?或者《说文解字义证》又名《说文解字义疏》?
在华南师大中文论坛上,也有学子有类似的疑问。魏达纯老师解释说:“清代学者桂馥著《说文解字义证》50卷,又有清代学者谭献著《说文解字注疏》,见马叙伦《清人说文书目》;还有清代的宋撰有《说文解字疏》30卷,似乎未见名为《说文解字义疏》者。刘志成先生撰《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巴蜀书社出版)甚详,但亦未见其著录。”
笔者再翻阅其他相关著作,如张其昀《“说文学”源流考略》等,亦无名《说文解字义疏》者。
桂馥认为,“士不通经,不足致用;而训诂不明,不足以通经”。所以,他潜心于文字之学,以四十余年功夫,取《说文解字》和经籍相参照疏证,著《说文解字义证》50卷。虽然在训诂学上“义疏”与“义证”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义证”是指释义的书证。《梁书·儒林传·孔子祛》;“高祖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使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证。”“义疏”指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等。桂馥此书,意在为许书搜求例证,欲在博证之中求其贯通。王筠《说文释例自序》评桂馥此书说:“桂氏征引虽富,脉络贯通,前说未尽,则以后说补苴之;前说有误,则以后说辨正之。凡所称引,皆有次第,取足达许说而止。故专胪古籍,不下己意也。”可见其书名之由。
张之洞《重刻说文解字义证序》,曾就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注》与桂馥《说文解宇义证》作了评论:“窃谓段氏之书,声义兼明,而尤邃于声。桂氏之书,声亦并及,而尤博于义。段氏钩索比傅,自以为能冥合许君之旨,勇于自信,欲以自成一家之言,故破字创义为多。桂氏敷佐许说,发挥旁通,令学者引申贯注,自得其义之所归。故段书约而猝难通辟,桂书繁而寻省易了。夫语其得于心,则段胜矣;语其便于人,则段或未之先也。其专胪古籍,不下己意,则以意在博证求通,辗转孳乳,触长无方,非若谈理辨物,可以折衷一义,亦如王氏《广雅疏证》、阮元《经籍纂诂》之类,非可以己意为独断者也。”就段、桂二书之不同作了比较,并对桂馥此书作了较高评价。
桂馥除《说文解字义证》外,还著有《札朴》《晚学文集》《说文谐声谱考证》《历代石经考略》《缪篆分韵》等。
对于这样一位大家,把他的书名弄错,似乎有点不应该。这一错误还延伸到考试试题上: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题第三小题要求简答“《经义述闻》与《说文解字义疏》的作者”。后者的标准答案当然是“桂馥”。这一答案估计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上,但恐怕会让不少考生糊涂。
另一所高校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也考到“说文”四大家,其中桂馥的著作,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答成《说文解字义疏》,糊里糊涂丢了分。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自1962年出版以来,在语言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截至2006年1月第42次印刷时,总印数已经超过了184万套。这一数字可以说明该教材受欢迎的程度。不过,筚路蓝缕,鸿篇巨制,难免有疏失之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如张永言先生等对《古代汉语》教材提出商榷意见,80年代以后,商榷文章渐多。王力先生生前曾于1981年对教材作了第一次修订;其后教材的编者之一郭锡良先生于1999年主持了第二次修订。经过两次修订,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一些明显的错误得以改正。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两次修订还是很不彻底的,某些疏失一仍其旧,教科书上的这一疏漏,建议予以改正。
(责任编辑 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