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之后,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总也离不开合作讨论了。合作讨论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把握教材,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话和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平时的公开课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原因,让课堂合作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本文就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一些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讨论应用
第一,合作讨论变成了一种课堂表演,表面生动,实质乏味。
不管讨论的问题价值高不高,启发性强不强,难度大不大,都一律进行讨论,这样就会造成这样几种后果:1.讨论的效果不佳,方式方法单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2.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或者是根本不值得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的浪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3.讨论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不明白或是不理解将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无法准确、迅速的把未知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联系起来,无法选择最佳的讨论点,尽快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学生之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和倾向性,同时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第三,教师对呈现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合作讨论,对小组内的意见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来修正学生的自我观点,结果是学生或是坐享其成,或是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无形中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违背了合作讨论的真谛。
第四,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讨论中承担了主要角色,而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往往处在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
合作讨论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与考虑问题的深刻性欠佳,无形中就失去了发言、思考、表现的机会。
第五,在合作讨论时,教师由于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听不清究竟哪个学生的思维不严密,哪个学生的思维缺少条理性,从而影响了课堂合作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中要运用合作讨论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适时运用合作讨论。
课堂讨论的原则是因材施“论”。目前,许多教师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导致课堂合作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许多教师把一些简单易懂、不容置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使课堂讨论“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且影响了课堂纪律。
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课中,对于小说中描写了哪些人物,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外貌描写有哪些,动作描写有哪些,语言描写有哪些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浅显的,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或是独立思考就可以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还让学生讨论,就显得毫无价值,学生在讨论时就会漫不经心,甚至变成无聊的闲扯和嬉戏。
(二)要用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对于要讨论的问题,老师需用心设计。课堂合作讨论是否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对问题的实际多下功夫,潜心研究,仔细琢磨,设计的问题不能只是为了让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下去而进行的一些蜻蜓点水似的提问,从而给人的感觉只是作秀,因此也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三)要注意引导讨论。
在一节公开课上,一名老师照例搬出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只待老师一宣布,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合作讨论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 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课堂合作讨论是有目的性和方法性的,不是只有学生參与、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合作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因此,在课堂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课堂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学生的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
(四)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课堂的合作讨论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时还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课堂讨论也收效甚微。
(五)要注意总结并升华。
对于学生合作讨论的情况教师要给予小结,肯定讨论过程中较有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讨论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结论,让学生不至于找不到知识的落脚点,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所讨论问题的核心,做出更深刻、更完美,也更具代表性的阐释,以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层。
课堂合作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合作讨论的科学合理运用,注重课堂讨论的时效性,使课堂合作讨论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王影)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讨论应用
第一,合作讨论变成了一种课堂表演,表面生动,实质乏味。
不管讨论的问题价值高不高,启发性强不强,难度大不大,都一律进行讨论,这样就会造成这样几种后果:1.讨论的效果不佳,方式方法单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2.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或者是根本不值得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的浪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3.讨论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不明白或是不理解将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无法准确、迅速的把未知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联系起来,无法选择最佳的讨论点,尽快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学生之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和倾向性,同时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第三,教师对呈现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合作讨论,对小组内的意见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来修正学生的自我观点,结果是学生或是坐享其成,或是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无形中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违背了合作讨论的真谛。
第四,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讨论中承担了主要角色,而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往往处在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
合作讨论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与考虑问题的深刻性欠佳,无形中就失去了发言、思考、表现的机会。
第五,在合作讨论时,教师由于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听不清究竟哪个学生的思维不严密,哪个学生的思维缺少条理性,从而影响了课堂合作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中要运用合作讨论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适时运用合作讨论。
课堂讨论的原则是因材施“论”。目前,许多教师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导致课堂合作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许多教师把一些简单易懂、不容置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使课堂讨论“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且影响了课堂纪律。
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课中,对于小说中描写了哪些人物,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外貌描写有哪些,动作描写有哪些,语言描写有哪些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浅显的,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或是独立思考就可以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还让学生讨论,就显得毫无价值,学生在讨论时就会漫不经心,甚至变成无聊的闲扯和嬉戏。
(二)要用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对于要讨论的问题,老师需用心设计。课堂合作讨论是否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对问题的实际多下功夫,潜心研究,仔细琢磨,设计的问题不能只是为了让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下去而进行的一些蜻蜓点水似的提问,从而给人的感觉只是作秀,因此也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三)要注意引导讨论。
在一节公开课上,一名老师照例搬出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只待老师一宣布,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合作讨论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 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课堂合作讨论是有目的性和方法性的,不是只有学生參与、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合作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因此,在课堂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课堂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学生的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
(四)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课堂的合作讨论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时还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课堂讨论也收效甚微。
(五)要注意总结并升华。
对于学生合作讨论的情况教师要给予小结,肯定讨论过程中较有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讨论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结论,让学生不至于找不到知识的落脚点,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所讨论问题的核心,做出更深刻、更完美,也更具代表性的阐释,以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层。
课堂合作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合作讨论的科学合理运用,注重课堂讨论的时效性,使课堂合作讨论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