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4月,在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卧龙村布满山头的茶园里一片忙碌景象。以贫困村民为主力的采摘春茶队伍,正抓住清明前后的晴好天气,加快采摘进度。
“大家采茶的时候拉开距离,注意安全,不要磕着碰着。”益阳市政协委员、安化县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华正在基地指挥村民们采摘茶叶,他在卧龙村的3 000多亩茶园基地,每天需要30多人采摘茶叶,疫情期间安全提醒更是必不可少。近几年来,村民们依靠种植茶树,慢慢走上了致富路。
现年43岁的马金华生于红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16岁开始做茶,已有20多年的做茶经验。2008年,作为安化女婿,马金华和妻子来到安化县烟溪镇。烟溪地处柘溪库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处处青山绿水,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茶叶品质出众,红茶生产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有获过金奖的辉煌历史。以前,村民家家户户均以种茶为生,用茶叶换粮糊口,小日子倒也还过得下去。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红茶的价格一落千丈,以生产红茶为主的卧龙村村民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境。村民们茫然了:生产的茶叶卖不出去,今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渐渐地有人失去了理智,赌气将自家茶树砍倒,甚至将树连根挖起;有人则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连砍茶树的工夫也懒得去花。结果,大片大片翠绿的茶园成了荒芜的茅草荆棘窝。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金华和妻子商量,决定留在安化县烟溪镇,发展红茶产业。当他把想法跟当地村民一说,大家都全力支持。说干就干,2008年,马金华在卧龙村流转旱地200亩种植茶树。2012年,马金华发展了1 000多亩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对安化红茶历史也有了系统的认识。为把卧龙村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路,他创建了安化县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为了让烟溪红茶有自己的品牌,能更好地走向市场,他融合闽红与安红的制茶工艺,申请注册了“烟溪功夫”红茶商标。2015年7月,在米兰世博会上,安化卧龙源功夫红茶经过专家严格审评,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如今,马金华已拥有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3 000多亩,建立了5 0 0 0米2的茶叶加工厂和1 800米2的仓储库房。他借用原有的营销网络,將安化功夫红茶推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出口至俄罗斯、美国、荷兰、意大利等欧美国家。2019年12月底,马金华已拥有固定资产近4 000万元,综合产值达6 300万元。
“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党恩”。多年来,当地群众仅靠种植玉米、花生和甘薯及外出打零工等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尝到甜头的马金华动员村民们加入茶树种植的行列中来。为尽心尽力帮扶乡亲们,马金华带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扶贫专干走访了卧龙、双龙、黄龙、双烟、夏坪、新云马6个村的贫困户后,于2017年落实帮扶协议300份,着手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1 025人。马金华以全覆盖的方式对贫困户按人均1 600元的标准实施产业帮扶,分批发放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肥、粘虫板等物资,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3年来,马金华共发放产业帮扶资金144万多元。公司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指导贫困户改良土壤、加快茶园建设,提高茶叶收成,收益较好的农户年增收可达12 000元左右。同时,马金华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绿色无公害原料基地发展到20 000多亩,发展周边茶农1 100多户,每年助茶农增收1 300多万元。
2020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茶叶出口受阻,资金紧张,许多贫困户担心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裁员降薪。马金华积极响应益阳市政协关于委员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不裁员不降薪的倡议,告知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不裁员、不降薪、不拖欠工资。
今年以来,马金华的茶园基地用工35人,其中贫困人口25人;茶厂累计用工57人,其中贫困人口8人;收购贫困户鲜叶支付496万元。马金华按时支付工资,未拖欠村民一分钱。
“销路本来是不愁的,要是换在去年这个时候,从浙江、山东等地过来收茶的老板一拨儿接一拨儿,也出口了不少产品……”马金华说,茶叶是烟溪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也在积极帮助茶农打开销路。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茶叶这片绿叶子变成金叶子,帮助更多贫困村民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望着满眼翠绿的茶山,马金华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期待。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西路746号 邮编:413000)
“大家采茶的时候拉开距离,注意安全,不要磕着碰着。”益阳市政协委员、安化县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华正在基地指挥村民们采摘茶叶,他在卧龙村的3 000多亩茶园基地,每天需要30多人采摘茶叶,疫情期间安全提醒更是必不可少。近几年来,村民们依靠种植茶树,慢慢走上了致富路。
现年43岁的马金华生于红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16岁开始做茶,已有20多年的做茶经验。2008年,作为安化女婿,马金华和妻子来到安化县烟溪镇。烟溪地处柘溪库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处处青山绿水,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茶叶品质出众,红茶生产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有获过金奖的辉煌历史。以前,村民家家户户均以种茶为生,用茶叶换粮糊口,小日子倒也还过得下去。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红茶的价格一落千丈,以生产红茶为主的卧龙村村民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境。村民们茫然了:生产的茶叶卖不出去,今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渐渐地有人失去了理智,赌气将自家茶树砍倒,甚至将树连根挖起;有人则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连砍茶树的工夫也懒得去花。结果,大片大片翠绿的茶园成了荒芜的茅草荆棘窝。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金华和妻子商量,决定留在安化县烟溪镇,发展红茶产业。当他把想法跟当地村民一说,大家都全力支持。说干就干,2008年,马金华在卧龙村流转旱地200亩种植茶树。2012年,马金华发展了1 000多亩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对安化红茶历史也有了系统的认识。为把卧龙村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路,他创建了安化县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为了让烟溪红茶有自己的品牌,能更好地走向市场,他融合闽红与安红的制茶工艺,申请注册了“烟溪功夫”红茶商标。2015年7月,在米兰世博会上,安化卧龙源功夫红茶经过专家严格审评,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如今,马金华已拥有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3 000多亩,建立了5 0 0 0米2的茶叶加工厂和1 800米2的仓储库房。他借用原有的营销网络,將安化功夫红茶推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出口至俄罗斯、美国、荷兰、意大利等欧美国家。2019年12月底,马金华已拥有固定资产近4 000万元,综合产值达6 300万元。
“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党恩”。多年来,当地群众仅靠种植玉米、花生和甘薯及外出打零工等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尝到甜头的马金华动员村民们加入茶树种植的行列中来。为尽心尽力帮扶乡亲们,马金华带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扶贫专干走访了卧龙、双龙、黄龙、双烟、夏坪、新云马6个村的贫困户后,于2017年落实帮扶协议300份,着手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1 025人。马金华以全覆盖的方式对贫困户按人均1 600元的标准实施产业帮扶,分批发放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肥、粘虫板等物资,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3年来,马金华共发放产业帮扶资金144万多元。公司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指导贫困户改良土壤、加快茶园建设,提高茶叶收成,收益较好的农户年增收可达12 000元左右。同时,马金华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绿色无公害原料基地发展到20 000多亩,发展周边茶农1 100多户,每年助茶农增收1 300多万元。
2020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茶叶出口受阻,资金紧张,许多贫困户担心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裁员降薪。马金华积极响应益阳市政协关于委员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不裁员不降薪的倡议,告知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不裁员、不降薪、不拖欠工资。
今年以来,马金华的茶园基地用工35人,其中贫困人口25人;茶厂累计用工57人,其中贫困人口8人;收购贫困户鲜叶支付496万元。马金华按时支付工资,未拖欠村民一分钱。
“销路本来是不愁的,要是换在去年这个时候,从浙江、山东等地过来收茶的老板一拨儿接一拨儿,也出口了不少产品……”马金华说,茶叶是烟溪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也在积极帮助茶农打开销路。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茶叶这片绿叶子变成金叶子,帮助更多贫困村民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望着满眼翠绿的茶山,马金华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期待。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西路746号 邮编: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