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呢?笔者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37-01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材的系统严密性,忽略了知识的更新速度。而要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善于总结、找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供同行们或感兴趣者探讨。
1 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素质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知识,因此要求讲授电算化的教师必须掌握这两方面知识。会计方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熟悉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操作程序。计算机方面,也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做到“一专多能”,深入掌握计算机运用和会计电算化理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教学时讲解正确而清楚。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系统管理技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2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清楚,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如在讲授“凭证填制”这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凭证输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可以设计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讲授“记账凭证”如何修改时,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凭证让学生去修改;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可让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等,并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修改、作废凭证,生成、调用常用凭证等。由于学生有了一个具体任务目标,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促使学生操作、尝试、创造。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起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和演示更显直观、易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 设置障碍法来教学
所谓设置障碍法,是指教师事先设计一套资料,将局部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运用电算知识来解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运用,效果较好。比如李慧是账套主管(肯定具有凭证审核权),为什么不能审核会计张民的凭证,又如出纳张林为什么不能进行出纳签字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回顾所学的电算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增加实训课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职院校招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本身素质相对较低。将来毕业后很难成为具有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而应成为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增加实训课时量,实训过程中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应当分阶段进行,使学生由点到面,由初步学习到综合处理,最后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账务核算系统处理中,从初始化处理中的各个内容到日常输入、审核、查询打印再到系统维护,一点一滴的使学生接受。这个阶段的内容是分散的,把系统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通过单项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掌握各项单项实训内容后,再为学生提供一套内容完整而且难度较大的实践案例,把实训中的各个内容连接起来,真正地达到综合处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交通职业教育.2008(5).
[2] 李新文.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思考.商业会计.2006(1).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37-01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材的系统严密性,忽略了知识的更新速度。而要克服这些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善于总结、找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供同行们或感兴趣者探讨。
1 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素质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知识,因此要求讲授电算化的教师必须掌握这两方面知识。会计方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熟悉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操作程序。计算机方面,也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做到“一专多能”,深入掌握计算机运用和会计电算化理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教学时讲解正确而清楚。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系统管理技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2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清楚,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如在讲授“凭证填制”这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凭证输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可以设计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讲授“记账凭证”如何修改时,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凭证让学生去修改;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可让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等,并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修改、作废凭证,生成、调用常用凭证等。由于学生有了一个具体任务目标,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促使学生操作、尝试、创造。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起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和演示更显直观、易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 设置障碍法来教学
所谓设置障碍法,是指教师事先设计一套资料,将局部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运用电算知识来解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运用,效果较好。比如李慧是账套主管(肯定具有凭证审核权),为什么不能审核会计张民的凭证,又如出纳张林为什么不能进行出纳签字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回顾所学的电算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增加实训课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职院校招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本身素质相对较低。将来毕业后很难成为具有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人才,而应成为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增加实训课时量,实训过程中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应当分阶段进行,使学生由点到面,由初步学习到综合处理,最后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账务核算系统处理中,从初始化处理中的各个内容到日常输入、审核、查询打印再到系统维护,一点一滴的使学生接受。这个阶段的内容是分散的,把系统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通过单项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掌握各项单项实训内容后,再为学生提供一套内容完整而且难度较大的实践案例,把实训中的各个内容连接起来,真正地达到综合处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交通职业教育.2008(5).
[2] 李新文.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思考.商业会计.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