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关注结果评价,并以此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因而,我们开展对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形成并提高师生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使评价改革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以切实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为此,我们应建立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情感与态度评价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1.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新课标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新的论述,过去某些复杂的、远超出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运算技巧和证明技巧,已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反,以往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却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如:结合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能力,读懂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作推断的能力,对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意识等等。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既要考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要考察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
2.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的表现给予定性的评价。如: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评价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无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获得过成功的体验,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是否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评价的过程化
评价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应包括课堂上的评价、课外活动的评价和校外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建立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如: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分批评价、分层评价、分卷评价相结合。
1.自评、互评、他评
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分层次评价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课标认为,学习目标不是学习某一部分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为此,在对学生达标评价时,可分批进行,一部分学生先达标,而另一部分学生后达标。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分成若干小组,在检查学生的达标程度时,分别拟出若干套同一内容的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完成的结果,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好成绩,而相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或者大家都得到好成绩。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作横向比较,而是让学生自己作纵向比较,看是进步还是退步。
四、评价手段的情感化
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要注意多给学生些鼓励,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评价手段的情感化,是指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进行优化,使评价在对学生认识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提倡积极性评价和象征性评价。
1.积极性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潜能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性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2.象征性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象征性的刺激物来强化学生的正确反应,以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度。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给予其各种星、旗、章等以表示鼓励,这些奖赏物积累一段时间后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通过这些评价探索,发现我和孩子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我们还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这是新的评价激励机制给我们搭建起的一座桥。孩子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新的评价机理机制赋予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活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还将继續去探索、去实践,努力找到更加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评价方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带动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为此,我们应建立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情感与态度评价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1.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新课标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新的论述,过去某些复杂的、远超出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运算技巧和证明技巧,已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反,以往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却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如:结合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能力,读懂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作推断的能力,对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意识等等。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既要考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要考察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
2.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的表现给予定性的评价。如: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评价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无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获得过成功的体验,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是否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评价的过程化
评价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应包括课堂上的评价、课外活动的评价和校外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建立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如: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分批评价、分层评价、分卷评价相结合。
1.自评、互评、他评
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分层次评价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课标认为,学习目标不是学习某一部分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为此,在对学生达标评价时,可分批进行,一部分学生先达标,而另一部分学生后达标。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分成若干小组,在检查学生的达标程度时,分别拟出若干套同一内容的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完成的结果,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好成绩,而相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或者大家都得到好成绩。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作横向比较,而是让学生自己作纵向比较,看是进步还是退步。
四、评价手段的情感化
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要注意多给学生些鼓励,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评价手段的情感化,是指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进行优化,使评价在对学生认识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提倡积极性评价和象征性评价。
1.积极性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潜能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性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2.象征性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象征性的刺激物来强化学生的正确反应,以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度。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给予其各种星、旗、章等以表示鼓励,这些奖赏物积累一段时间后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通过这些评价探索,发现我和孩子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我们还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这是新的评价激励机制给我们搭建起的一座桥。孩子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新的评价机理机制赋予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活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还将继續去探索、去实践,努力找到更加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评价方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带动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