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意识之浅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语文教师的指导、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意识以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下面笔者就此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營造民主氛围
  
  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在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数的减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师生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赏识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给孩子以尊重,那么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孩子就愿意和教师交流,学生就会增加自信,主动表现自己,教师便能更大程度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沟通学生,这样,在课堂中学生便可能和教师一起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活动环境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发挥与否是学生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确证的基础。学生有活动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的锻炼主体性的机会。
  (1)学生有活动的时空。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小学生是容易冲动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压抑学生的自发冲动,则必然导致学生按部就班,被动接受知识。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主动些,就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切切实实地去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并联系生活去体验,去感悟。
  (2)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例如:在课堂上朗读、背诵课文,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背诵或不朗读、背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或背诵,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可以选择站着朗读或坐着朗读,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个人朗读或与其他同学一起读。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3)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在“活动”促“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挖掘活动因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
  A、游戏括动。这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满足游戏冲动的同时,他们的活动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知识实际意义的理解能力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如“找朋友”游戏,在学习拼音、词语时都可以积极使用。
  B、课堂表演活动。一般运用于有形象、有情节、语言生动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学习《雨点》这课时,教师播放动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人作者描绘的情境,感受一点波纹也没有的池塘的平静,再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睡觉”的情境,从缓慢流淌的小溪,联想到平时饭后散步时悠闲自在,轻松自得的情境;从江河的水奔腾向前的姿态,联想到平时赛跑的样子-从小雨点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又被摔到浪底的情境,联想到“跳跃”的情境。朗读诗歌时,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边表演,激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小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并通过朗读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把自己也融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从而较好地认识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理解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种动态的本意。
  c、朗读活动。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口替作者讲话,能更加真切地了解文章,能更深刻地体验作者表达的感情。朗读活动形式多样,可采用轮读、领读、自由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并展示其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努力培养有个性化、主体性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套话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性阅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的思想。教师应做到:提高解读能力,深入分析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组织读书交流,培养探究习惯。  自从有了应试作文,考场套作就成为语文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语文教育病。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套作,让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需要我们重新从源头去寻找。    一、写作意义的探寻    写作是人类用书面
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数学有的老师也许会显得奇怪。其实,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以下简述自己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点策略和体会。  一、激发读书兴趣  激发读书兴趣,关键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阅读心态。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驾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生活课程。这个舞台能让学生在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先由一则故事说起:一位年轻的记者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记者问;“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楞住了
【摘 要】初中的应用题类型很多,其中以行程问题最为多见,有些应用题虽然不是行程问题.但只要我们对原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就可化为行程问题。这种改题练习很有趣,也很有益处。本文通过初中习题课的改题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消除疑惑、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继续、深化和提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题 改题教学 行程问题    初中的应用题类型很多,其中以行程问题最
【时政链接】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主题要点】  在重大纪念日组织阅兵活动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举
语文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文本进行交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这也正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
中学化学知识,具有知识点多、较琐碎、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与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等特点;与数理学科相比,记忆知识多于理解知识,与文史学科相比,则理解重于记忆,所以有人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很活跃,有问有答,于老师的互动甚是热烈。可是课后作业和考试中,总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委,一是不能理解透题意,答非所问;二是忽略细节,辞不达意;三是旧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
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积极的精神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初始目标,任务的达成和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基本保障和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能否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高、专业素养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
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往往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计算器的价值,由于自己对计算器知之甚少,总误以为使用计算器会消弱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其不能用“笔算”这一“法宝”训练学生形成认真仔细的良好解题习惯,他们常津津乐道于学生解出了一道极为繁杂的计算题,并且得数正确.但是这些教师在兴奋之余,忽视了计算器解这道题能节省多少宝贵的时间、能有比笔算高出数倍的学生都得到正确答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学习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