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飞扬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qkxx03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文本进行交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这也正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一、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本来就是难事。如果以讲透文字含义作为课堂教学的归宿点,那么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失败的。应该走进文本,走到文字的背后,去体会文字的温度。
  鱼利明老师的《伯牙绝弦》同样也是一篇文言文,鱼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带到了文字的背后。因此整整两堂课完全没有任何枯燥乏味的感觉,听鱼老师的课就好似徜徉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课的一开始,鱼老师就给学生创设了情境。他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很美的词语,无论那些词语是写凄美景物的,还是写甜美的景物,总之都给人美的感受。而这一组词语不是平白无故出示的,每一个词语的出示都有鱼老师的深意。鱼老师就是要用这一组词语将学生带到文本所描写的环境中去。这样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就被鱼老师突破了,为以后学生理解人物之间深厚友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文难点的突破上,鱼老师更是大量的创设了情境。他把整个课文将得如美丽的一个故事一般,没有了乏味,没有了枯燥,有了趣味,有了美。在鱼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想象伯牙子期的相见、分别,再到凄美冰凉的墓前。一下子就把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体会伯牙子期深厚友谊突破了。学生好像就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感受到了巧遇知己的高兴、痛失知己的伤心。学生随着文中人物的笑而笑、随着人物的哭而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才能真正的走进人物,从而也才能真正的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抓住文本空白之处
  
  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趣味、语味、情昧、个昧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语言和思维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课堂会因此而充满生命活力。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还有一处也是不容放过的,那就是文本的空白之处。文本包蕴着很多空白之处,更有利于师生探索、学习,这些就是及其珍贵、有营养的。
  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让学生去体会王维曾经过重阳节的快乐,这就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抓好这一空白点更有利于学生去体会人物此刻远离家乡时的浓烈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抓这个教学的空白点。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师:看,重阳节这天,大家都来了,你的头上插着莱萸,我的头上插着茱萸,你看他的头上也?每个人头上都插着茱萸。就叫?
  指名读、齐读:遍插茱萸
  师: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可能在?
  生:登高远眺。
  生:聊天,谈快乐的事情。
  
  生:饮酒作诗。
  生:欣赏美景。
  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此处就是文本的空白之处。一句“和大家在一起是多么快乐。”那么怎样是快乐的,为什么快乐,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让学生抓住这一空白点进行想象,一方面能体会从前的快乐,对比今日的孤寂,更好、更深地体会到王维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训练了围绕重阳节的习俗进行想象。有目的性、有侧重点的想象,为学生今后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想象不可漫无方向,不可胡言乱语。通过想象,让学生明白到往日的快乐,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到文字的背后。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语言的温度。
  
  三、让情感升化,让学生融入文本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余音袅袅,意味无穷。此时,教师更应该创设情境,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以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而这应该是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在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一文,教者在结束对全文的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事情过了没多久,九色鹿在河边散步,忽然听到呼喊声,这过去一看,刚巧还是调达,想象九色鹿会怎么办?在交流中,学生的想象既合情合理,又五花八门。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情境,因材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富有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地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景观现在上课常常运用多媒体,但教师的教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特质仍是不可替代的。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因材施教,因时施法,不仅可以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能提升多方面的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发布,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珍爱生命等18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教研、学业评价开辟了新天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试题,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试题应当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自
[摘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高度关注和准确把握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才能与时俱进地解决“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心理    “90后”大学生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并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公民。目前这些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读,约占学生
音乐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让幼儿快乐,还能调节幼儿情绪、放松心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幼儿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压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难免简单,呆板,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够大。我认为,音乐是一种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只有让幼儿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才能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学好一门语育尤其是母语,是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小学学生,语文的学习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教好小学语文,更是摆在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
[摘要]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困难,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认为要以德育为首,教师要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指导下,多表扬,多关心,多肯定;优生应帮学困生;教师还要在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转化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
[摘要]套话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性阅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的思想。教师应做到:提高解读能力,深入分析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组织读书交流,培养探究习惯。  自从有了应试作文,考场套作就成为语文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语文教育病。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套作,让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需要我们重新从源头去寻找。    一、写作意义的探寻    写作是人类用书面
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数学有的老师也许会显得奇怪。其实,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以下简述自己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点策略和体会。  一、激发读书兴趣  激发读书兴趣,关键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阅读心态。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驾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生活课程。这个舞台能让学生在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先由一则故事说起:一位年轻的记者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记者问;“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楞住了
【摘 要】初中的应用题类型很多,其中以行程问题最为多见,有些应用题虽然不是行程问题.但只要我们对原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就可化为行程问题。这种改题练习很有趣,也很有益处。本文通过初中习题课的改题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消除疑惑、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继续、深化和提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题 改题教学 行程问题    初中的应用题类型很多,其中以行程问题最
【时政链接】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主题要点】  在重大纪念日组织阅兵活动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