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一减,更高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地理教师简化课堂行为,避免在地理问题探究、地理活动的展开中,过多占用课堂时间,过多使用讲授法,过多参与课堂评价,过多使用不当的课堂语言,从而获得地理教学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减法 高效 地理课堂 优化
  什么样的地理教学才是高效的?我们究竟怎样认定一节地理课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呢?不是看教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如何。
  学习本应是学生亲自体验、亲自构建的过程,教师存在的价值应当是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营造合作探究的平台,将课堂变成一座舞台,放手让学生展示、交流、质疑、评价。如果课堂时空处处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动跟随,必然不能深度唤起学生的共鸣,也不可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务必要腾出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课堂的运作不妨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①”。地理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是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概念,如何读懂地理数据、地理图表,并且如何开展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而形成地理思想,协调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服务于实际需要。很显然,这绝非单纯凭借讲授所能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在吸收传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同时,将老师的越位行为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上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的过多份额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并不存在理解的难度,与其教师低效地复述教材的内容,倒不如提出要求,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背景下去自主阅读教材,解决梳理知识的问题。比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针对同一问题问了两个不同的问法,让各小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对照“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点,产生哪些影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请你绘制出我国简单的地形图,然后用直观的形式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呈现出来。
  这项自选活动,一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选择的余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暗示了学生要想顺利完成任务,还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关键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概括和提炼,并且能够将这些成果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就会积极地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比单纯地接受式要好得多。
  二、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活动的太多容量
  许多教师授课的方式往往是边提问边板书边讲评,忽视学生的存在,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活动,学生主体意识没有真正被唤醒。这样的地理课堂注定变成老师的秀场:地理图表绘制得十分专业;地理问题讲解得头头是道;地理知识点梳理得无一遗漏,但是却是一厢情愿的单边行为。如果我们巧设问题,巧引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那么教师的投入就会很精准地定位在引导上,课堂活动的内容完全由学生创生,其课堂效益自然便陡然增加。
  课堂是学堂,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腾出容量,能够使学生活动的容量更加充实、内容更丰富、这样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
  三、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活动的过多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到别人尊重或者漠视、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某种评价,哪怕是指出缺点的评价,都会引起被评价者内心的激荡,这种激荡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下一步的课堂行为。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不能顾及全体学生,必然不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而来自同伴的评价为让他们更能通过他人折射出自己的表现,因为这种评价可以在学习伙伴之间、小组内、班级内,随时随地展开,获得多样的评价信息。
  还是水资源这节课,一位学生在讲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点,产生哪些影响后,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我示意讲述者自主选择评价者。他们或称赞他优秀的表现,或诚恳地指出这位学生的不足,有条不紊。最后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讲述做了总结性自评。我也做了适当地补充性和矫正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既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思维活跃状态,又让被评价的学生获得了尊重,意识到自己被重视。
  四、减去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的水分
  地理教师虽说可以以“我不是语文教师”作为挡箭牌,降低课堂表达的标准,但是,这决不会有益于地理课堂的增效。即使我们在普通话上达不到一级一等之类,至少在地理术语使用、教学环节过渡、交流互动等方面要做到简洁、精准、得体,一方面可以节约表达时间,一方面能够产生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点拨引领、升华提高的教学价值。所以,地理教师也要重视课堂语言的锤炼,促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归纳起来看,优化课堂效果不止一种途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只要我们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教与学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实践,就一定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
  【注释】
  ① 梁恕俭. 高效课堂100问[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f618e0102egdz.html.
  ②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初中地理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中学)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优良中的等级制评分。那么这种批改方式实效究竟如何呢?不妨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场景:下课后老师便将批改过的作业本发给学生了,大多数同学顺手把接过手来的作业本装入书包;少数学生接过作业本会翻看简单地看一眼等级,随后放入书包;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会认真翻看作业批改情况,关心那些题目为什么做错,并能及时设法去修改错误。  反思:为什么教师的批改结果对学
“解题”一词让人更多联想到的是理科性科目,在我看来,其实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个解题的过程,“题”是指历史教科书中的课文标题。历史教科书中的课文标题是一课之睛,它一般都对课文内容有点睛或统领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去解构课文标题,抽丝剥茧地把课文标题所涵括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实效。  第一次接触到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内容摘要】散文的审美特征有:感发性、题材和样式的多样性、结构十分自由、语言自然、清新、简洁、优美。记叙性、抒情性和议论性散文的审美视野的拓展各有千秋。  【关键词】散文 审美 特征 视野  散文,在上世纪初期也称“美文”。从文本论和文艺接受理论等文学理论角度来说,它也确实在读者面前呈现出美的多面性。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经验、教学思想的束缚,往往很难把一篇精美散文的“美点”挖
【内容摘要】有效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不能局限于写作技能的训练,而应当从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激发角度着手考虑,并将其与写作兴趣的激活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生成探究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课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有听说读写四大主要任务,其中“写”是难度最大的任务。提到写作,往往是学生头疼,教师摇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谈论写作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落实的原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 评价方式  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15年多了,但是结果并不尽人意。就笔者所在的县城来看,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的认真开展过除中考科目以外的科目。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科”教师把“副科”教师的课抢走了——县城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为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特分析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特提出创建校园网络平台;专题讨论区;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平台整合等教学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随着教育大力改革风向标的确定,基础教育改革也被众多教师提及。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出现。而随
【内容摘要】初中诗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画面描绘等途径,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诗歌的内涵、品味作品语言,最终将体验与领悟通过写作训练内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關键词】诵读 情感 描绘 写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
【内容摘要】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为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德育模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新空间。  【关键词】德育 红色文化 教育资源 教育工作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为学校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几部,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这种电子技术有着多功能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如何做好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活学活用始终是初中物理教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活学活用 物理 光现象  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物理学习难度的加大难以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以至于当前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许多人都把“落英”解释为“落花”。如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p182):“落英:落花”。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解释为“落花”(p494),这种解释,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觉得不妥。  一、从文本上去理解  《桃花源记》一开始就以散文描述了桃源周围风物的幽美闲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