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官窑青花瓷鉴定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洪武官窑青花瓷鉴定
  
  因缺少可靠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洪武官窑的设置时间及烧造情况,历来是陶瓷史研究者未解开的研究课题,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考古实物的不断出土,洪武官窑已不再扑朔迷离,逐渐开始清晰起来。目前尚未有正式发掘洪武官窑的报告问世,我们仅能根据已发表的零散资料,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南京博物院在明代故宫玉带河遗址发现的一批瓷片,揭开了洪武官窑的面纱。这批瓷片虽不见年款,且数量及品种也不多,但其工艺制作精细,纹饰颇具时代特征,非洪武官窑莫属。其中一件白釉红彩云龙纹残片,胎质洁白细润,釉色匀净,画工娴熟精细,龙纹介于元代和永乐之间,爪为五爪,小头、长身、细颈,头部出现平直后掠的披发。其总体感觉貌似元代龙纹,但刚健凶猛之风不如元代明显,流云的朵流云呈“品”字形排列。另外尚有外酱釉里霁青釉暗花凸云龙大碗及青花云龙纹残片等,其龙纹特征亦如此。其他纹饰也与元代略有差异,如蕉叶纹,元代青花其中茎满色,洪武青花则中茎留白。再如牡丹纹,元青花叶肥大工整,洪武青花则叶瘦俏,花瓣内填色后外加单线勾边。还有回纹,元青花均是同向回纹,洪武青花则多正反两个组成一个单元。
  洪武时期的青花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铁结晶斑是指青花瓷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后,色彩浓艳的青花纹饰泛出的点点银黑色结晶斑。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钴和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多采用进口青料烧制,所以,结晶斑明显。以后各朝进口青料渐少,烧青花瓷多使用国产青料,结晶斑随之消失。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燒出后则为黑色,近似耀州窑唐代白地黑色作品,如果罩在釉下,则为灰蓝色。有人曾用其窑址资料做过模拟试验,将其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总之,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款式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造型以盘、碗、罐为主。其艺术成果虽不能与元代及永、宣比美,但却为永、宣青花高潮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根据典型的洪武青花瓷器观察,尤其是大盘子,其底足虽然在感官上区别不大,但是如果用手去摸,元代的不扎手,洪武的则扎手,这是二者最明显的区别。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鉴定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器中的骄子,历来受到世人好评。主要原因是那淋漓尽致的刚健画风,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入木三分的雄劲美感。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窑产品。永乐、宣德两朝共计30余年,青花作品艺术风格大体一致,但在造型及纹饰、工艺等方面略有差异,对二者详细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乐瓷器书青花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3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著《博物要览》记载的青花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3件不见鸳鸯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20世纪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派耿宝昌和刘伯昆先生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品。当时作为旅游产品在故宫博物院的“外宾服务部”销售,销售价格是100元。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圆,晋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经验来源于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决,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品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宫廷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有代表性,多绘花草纹。可能是赌博时投掷色子的用具。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告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二者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重,釉面有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態,爪比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番莲、云纹相配。
  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则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后世仿宣德青花的产品很多,官窑。民窑均有仿制品,明成化官窑即出土过书“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器。官窑仿官窑,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好古,特命官窑仿官窑;二是宫中传世瓷器破损,故命官窑仿制补缺。无论哪种情况,官窑仿品都十分精致,所书款识亦十分认真。前一种情况仿品不重造型,纹饰却逼真,多是本朝产品,仅书宣德款识。后一种情况则追求造型纹饰均逼真,清代康、雍、乾三朝均有官窑仿宣德青花产品,有书宣德款识的,也有书本朝款识的。虽然其造型、纹饰仿得成功,但是宣德青花的铁结晶斑却难仿,只好用重笔点染而成,只追求个貌似而已。除此之外,仿品造型的底部未作特殊处理,仍沿袭了本朝的习惯做法,如大盘底部,清代修坯时留有旋削纹,宣德时则打磨得十分光洁;再如大盘底足内外墙多垂直于底面,宣德时则外墙内倾,内墙外倾成楔形等等。
  民窑仿宣德青花,明清以来历代均有。这些仿品并不追求造型、纹饰的近似,创作时十分自由潇洒,均有十足的本朝风格,但底部均有宣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宣德年置”“大明宜德年造”五种。宣德青花款识中未见有“造”和“置”字的,凡有二字的,一望便知是后仿。署“制”字的,也不难辨别,只要牢牢记住宣德青花那种入木三分的铁结晶斑,就可以发现,后仿者仅是貌似,没有原物那种刚劲的自然风格。
  仿宜德青花到清代成了一个传统,参加过修订《景德镇陶录》的编校者之一的龚鉽,曾在《景德镇陶歌》的第十二首诗中写道:“画坯罩釉事完全,干定仍车碗足舷。盖线交他图记手,总题宣德大明年。”诗后注曰:“坯先有柄长三寸,便于画料吹釉,工毕旋去。盖线挖足落款,另归一工。”该诗记述的是清嘉庆、道光时期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的工序实况,由此可知在当时题宣德款,似乎成为一种习惯。实际上,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末。
  
  “空白期”青花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外敌侵入,几乎打进北京,而内部又争权夺利,三朝换了4个皇帝,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此三朝文献记载有官窑产品,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书官窑纪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书纪年的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指民窑。近年出于一种畸形的觅宝心理,许多人连其“空白期”内涵均未搞清,就拿出一些民窑产品及民国仿品来,到处宣传添补了“空白期”之缺。历史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动乱都不会使生产中断。正、景、天三代亦是如此,民窑生产从未间断,官窑生产也未间断,只是官窑瓷器未署款识,产量和质量均略差于宣德和成化。因考古资料尚未详细归纳整理,一般仅就零星资料来看,三代官窑青花有如下特征:胎体比永乐、宣德时厚重,造型有罐、瓶、炉、碗等,釉色青色中泛青,纹饰以云纹为多,并以云纹作主体装饰,青花铁结晶斑不如永乐、宣德那么入木三分,多有流淌之感,铁结晶斑变为褐色斑点,青花颜色比永乐、宣德时发灰。常见纹饰有花草、人物、动物等。三代官窑青花的详细断代,只有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将发扬资料完全整理后方能定论,现在谈其分期,为时过早。
其他文献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已故著名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以宏大的场面、恢宏的气势以及富有民族化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作品一经问世即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它不仅是作者的代表作,而且是建国初期最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之一,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53
期刊
5月9日,北京翰海春拍中国玉器专场上拍了2件红山文化玉器,这是该公司上拍的第14、15件红山玉器。编号1505、长8厘米的勾云纹形器估价2万至3万元,编号1506、长13.2厘米的三连璧估价1.5万至2.5万元,皆未成交。5月15日,天津文物也上拍了一件红山文化C形龙纹佩。  自1995年北京翰海开辟玉器专场拍卖以来,历代玉器成为一个独立的拍卖门类。拍卖的玉器,时代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当今的各个历史
期刊
红山文化是因二十世纪初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现而命名的,其中心分布地域集中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的老哈河中上游和大凌河中上游地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在辽西一带修建锦承铁路时,曾经陆续出土过一些红山文化玉器,但当时人们并不能认识它们,而是把它们当作商周时期的遗物。  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确认和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从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玉龙的发现及1973年阜新胡头
期刊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最为强劲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红山文化是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大量吸收了东北平原诸多原始文化及中原仰韶文化的因素。距今5000年左右是中国史前社会的一个转型期,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不同区域的诸多考古学文化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明化进程显著加快,而以红山文化为代
期刊
中国画创作已经愈来愈丧失其中国画的内蕴与气质了,这是许多关注传统绘画命运人士的共识。百年中国,不仅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精神文化领域也是天翻地覆。国画之为艺术,诞生于华夏民族悠久之历史,积淀于民族文化古老之文明,凝聚于中国人朴实简淡之心理,以传统学术文化为底蕴,以刚健清新浑厚博大之山川造化为孕育,自有理气意趣阴阳刚柔虚实动静之妙旨,体大脉深,文采焕然。其抽象观则艺文台天文察时变,其具体观韵悠长而笔墨精
期刊
以前读名著的时候,常听人们说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同一件文学作品,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每一位阅读该作品的人,所得到的信息、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阅读作为一种主观色彩很强的活动,产生不同的见解是非常正常的。在文物鉴定中,只希望得到一种答案,现实却常和我们作对。  如今,有文物鉴定“专家”头衔的人不少,尤其是电视传媒介入艺术品收
期刊
四川博物院新馆开馆 免费开放    5月9日上午,四川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这是自四川震后首个建成使用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新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四川博物院新馆坐落于成都市浣花溪畔,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馆藏26万余件藏品。新开放的有青铜器馆、张大千艺术馆、书画馆、工艺美术馆、藏传佛教文物馆、四川民族文物馆等10个常设展厅和4个临时展
期刊
2006—2008年发掘的河南叶县文集遗址,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个文物保护工作项目,是我国第一处经过长时期大规模发掘的宋元时期的乡村集镇类遗址。该遗址位于淮河的二级支流——澧河北岸的一个码头旁边,是宋金对峙期间金朝农村的一处较大型集贸市场。这里出土的大量瓷器,铁器、陶器、铜器等物品,无不展示出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以及商品流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该遗址是反映当时民间商品贸易往来的最好的实物
期刊
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的陈树人(1884—1948年)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原名韶,以字行,号葭外渔子,别署二山山樵,广东番禺人。早年从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年)学画,曾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曾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亦曾在国民党侨务委员会任职。他擅长书画,精于诗词。所画题材,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能。画风清新自然,笔墨秀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近代岭南画坛带来一股春天的气息。
期刊
翰海春拍3.1亿落槌    5月10日,翰海09春拍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圆满收槌,总成交额3.5亿元。翰海15周年之际,今春精心筹备了16个专场,覆盖常规艺术品拍卖的所有门类,并趋向审美细化,突出艺术与史学价值。推出的重量级拍品倍受追捧,纷创佳绩。  古代书画专场,沈周《雨中山图》260万元起拍。在历时半小时的数十回台叫价后,以1573.6万元成交,拔得书画类头筹。  经典油画巨制《南泥湾》,以其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