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言之境破解文本密码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则要构筑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简单回答文本中的内容,这样的简单问题反而会令学生的感受处于模糊状态,无法真正进入文本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感受文本的真谛。
  一、创境,引发体验
  学者骆观在研究生本对话时提出,小学课本中不少课文都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为遥远,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情境中,真切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要让学生有更好的阅读效率,则首先要促使学生走入文字之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字资料、展现多媒体课件、提问令学生感同身受等方法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切实的阅读体验,这样便是让学生成功破解文字密码的首要步骤。
  《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历史故事,和学生的生活自然有较大的距离,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本中的人物关系,理解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令学生走入文字。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些与之有关的图片、影视剧资料,让学生对三顾茅庐的历史事件有初步了解,明白刘备要寻得诸葛亮辅佐自己的迫切之心,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刘备为何表现得如此谦卑,体现出对诸葛亮的尊重。其次,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若能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刘备,体会刘备寻找诸葛亮的迫切心情,学生便能对文章中刘邦的举动有更加真切的理解。如:“如果你是刘备,想要一个贤士来帮助自己,你会怎么做呢?是大大咧咧地叫对方过来,还是客客气气地去请对方呢?想一下自己请教同学题目时,是怎样的状态?”这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又令学生能设身处地思考,有较好的效果。
  不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然而若只是单纯地展示花哨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却不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引导,那么也不能让学生入境。教师可以辅助以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思考自己若处于主人公的角度当如何去做。这样便能让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容易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本对话。
  二、入境,深度对话
  要让小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入境,和文本形成深度对话,这又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构筑具有体验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更亲密的对话。若要让生本对话更有效,则教师要适当加入师生对话,用语言进行引导,令学生明白自己该从何种角度入手分析文本的内容。这样便能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角度进入文本中,自然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好的生本对话效果。
  《公仪休拒收礼物》展现了公仪休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公仪休之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对话。教师首先提问:“公仪休既然如此喜欢吃鱼,为何还要拒绝对方的鱼呢?”“如果你是那个送礼的人,你下次還会不会给公仪休送礼呢?”“大家猜一下,如果下次还有人给公仪休送更加贵重的东西,比如什么珍宝美玉,大家觉得公仪休会不会接受呢?”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公仪休的行为、心理,送礼人的心态,未来事态的发展等几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文本的内容。学生可以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能体会到公仪休、送礼人等人物角色心理的变化。这样自然能令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用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入到更深的方面,如提问:“如果大家处于公仪休的境地,会如何去做?公仪休的精神现代人的身上也有吗?”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并不感到突兀,反而能更深刻地进入思考。
  著名学者朱小蔓认为体验是人生的生存方式,是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教师在利用师生对话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时,也要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出境,获得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使用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入境,还要让学生出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对话,在此过程中谈谈自己生本对话的收获。学生的相互交流能令其从同伴身上得到启迪,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内容。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充满了真情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己能从文章中得到怎样的启迪。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作者只是抱了一下母亲,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感受,为何最后会流泪,作者的两行泪水是为了什么而流?大家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说说能从中得到什么启迪。”学生积极进入思考,并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如有学生认为:“作者不知道母亲的体重是什么,因为他不了解,现在一下子知道母亲承受了那么多责任,自然有所感动。”还有学生认为:“我们的妈妈也是如此,我妈说她以前很瘦弱,最多只能提十斤的东西,但是我长得很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公斤了,妈妈说她的胳膊就是慢慢抱我变粗了。这同样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学生在讨论中更深入了文章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内容,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其中,切实感受文本,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出境后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才能令学生真正读懂文字,破解文本之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造口师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参与社区压疮高危老人管理及提高居民对相关专科知识知晓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社区高危压疮老人78例,按照社区干预模式分为签约组40例,对照组38例。自愿接受造口师联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老人为签约组,接受家庭医生常规服务的老人为对照组,进行6个月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照顾者掌握压疮相关知识及照顾行为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后,签约组压疮发生率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
美国、欧盟等都对基础设施原则加以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地市场竞争。然而,基础设施原则本身并不是一个普适性原则,其适用限定于特定类型的案件。虽然各国的反垄断法对基础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过程中HBV pgRNA、HBVDNA、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探索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探寻HBV pgRNA在抗病毒治疗终点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疗程48周,分别在0、12、24、36和48周治疗节点上检测HBV pgRNA水平、HBV DNA水平、血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笔者现以执教部编教材第6课《jqx》一课为例,谈谈对汉语拼音教学的点滴思考,以飨读者。  一、精准目标,拼音教学的基础  一年级拼音教学目标为: 指导学生认对、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读准四声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与游离脂肪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血压正常组25例,高血压组55例分为(H1组20例、H2组20例、H3组15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90例为样本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