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EAM教育理念是在原有STEM教育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加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当前幼儿集体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创建项目式活动方式,打造真实性问题情境以及实施合作式活动结构等,都能够促使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成长,走向全面发展。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幼儿园;建构游戏
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与一般性的教育理念不同,STEAM教育理念不再只注重课本教学和单学科教学,而是强调从学科的交叉性出发,实现幼儿科学、技术和艺术等多个维度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日益提升。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STEAM教育理念,打造学科交叉性、功能多样性的建构游戏,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对此,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深入学习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并在幼儿建构游戏的集体活动中为STEAM教育理念找寻落脚点,以便在打造完善建构游戏活动体系中,切实地彰显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创建项目式活动方式,提高目的性
对于处在幼儿阶段的孩童来说,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幼儿往往对做一件事情没有建立从一而终的意识,也很少存在强烈的目的性,所以,当教师为幼儿设定建构游戏后,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散乱的活动状态,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完成建构游戏活动。在应用STEAM教育理念创建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对传统建构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整,为幼儿设定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带着目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获得满足感。此外,幼儿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具体实施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组建合作小组,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合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实施“我们的幼儿园”这一建构游戏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STEAM教育理念在活动中的渗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结构,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项目式活动方式。首先,教师为幼儿出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明确地了解活动的方向。其次,教师让幼儿说一说他们认知中的幼儿园,让幼儿从自身平时的体会出发,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幼儿园的外部结构印象。紧接着,教师为幼儿创建合作小组,并为幼儿提供园区的照片和结构图等,奠定幼儿在活动中的基础。随后,教师让幼儿在小组中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制作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制作马路?使用什么来表示园区中的娱乐设施?包含哪些工种?如何进行具体的分工?”等等。之后,幼儿按照先前的分工展开有序的活动。在部分幼儿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后,教师再引导这些幼儿去帮助其他幼儿,共同促进幼儿园的快速搭建,以便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
显而易见,教师为幼儿创建项目式的建构游戏活动方式,能够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目的性,让幼儿更有方向地与其他同伴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互助能力,促使建构游戏活动在STEAM教育理念下发挥效能。
二、打造真实性问题情境,提高主动性
与虚空的活动情境相比,当教师为幼儿拟定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关联的活动情境时,幼儿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也会主动地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建构游戏中。而从幼儿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基于STEAM教育理念出发所实施的建构游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加密切,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应当主动地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建构游戏活动中,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建,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点燃建构的激情。
例如,在开展“停车场”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元素贯穿在活动的始终,从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询问:“你见过停车场吗?在停车场里有什么呢?”使幼儿从自身对生活观察的经验出发,回忆停车场的结构和样式等。随后,教師为幼儿展示停车场的挂图,为幼儿讲解停车场的结构和布局,让幼儿基于教师的讲解对停车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紧接着,教师提出“如果让你来建一个停车场,你会怎么做呢?”“你觉得建构一个停车场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呢?”等问题,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要使用什么材料,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可以应用的材料,进一步地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可见,教师为幼儿创建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相关的建构情境,并在活动的始终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地让幼儿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建构的主动性。
三、给予开放性活动材料,提高创造性
创造能力是幼儿所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让幼儿从有限的材料出发,发散思维,创建出更多新颖的内容。STEAM教育理念也强调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以往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较为固定。受到这些材料的影响,幼儿的思维被限定,以致其创造能力止步不前。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为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应当对投放的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为幼儿安排一些操作性、开放性强的材料,以便幼儿可以针对这些材料进行动手操作,发展创造性思维。
以“机器人”的建构游戏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材料的有效投放,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幼儿更加顺利地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出示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玩具,让幼儿观察机器人的基本外形,使幼儿认识到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四部分组成。之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和易拉罐、花片、橡皮泥等操作性、开放性强的材料。然后,教师将活动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幼儿,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机器人的自由设计,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会发现自己需要其他材料。这时,教师让幼儿自主进行材料的收集,使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开动自己的大脑,认识到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能够作为制作机器人的材料。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对幼儿提出“你认为你制作的机器人还可以添加一些什么东西呢?”等问题,诱导幼儿进行思索,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可以看出,教師为幼儿提供半成品以及一些操作性强的低结构材料,能够让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思考,从而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提供展示性评价形式,提高反思性
教育评价是集体活动完结后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环节,幼儿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回顾自己参与活动的流程,从而在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自己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以便在查漏补缺中成长。而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建构游戏活动后,幼儿会制作出带有个人特色的成品,这些成品也反映了幼儿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进行建构成品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以及自己实施建构活动的整体感受等,使幼儿在评选出最佳成品的同时,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获得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满足感,养成反思的习惯。
在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引导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后,幼儿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万里长城的搭建。随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万里长城”展示馆这一成果展示平台,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万里长城放在展示馆中。紧接着,教师组织幼儿轮流讲解自己制作“万里长城”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如材料供给不足是如何解决的,材料粘贴性不强是如何解决的,等等,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其他同伴的具体建构情况。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开展评分的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再让幼儿对评分的结果进行计算,促进幼儿数字计算能力的发展。对于评分最高的建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幼儿肯定自己的制作成果。在评分之余,教师也应当以专业视角对幼儿制作的万里长城进行点评,使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改进。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收集幼儿的作品并将其放置在建构区,以供家长参观。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创建成品展示平台,能够丰富评价的环节,让幼儿从客观评分和主观评语等方面了解到自己制作万里长城时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幼儿发展反思能力,提高建构的技巧。
总而言之,STEAM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展开建构游戏活动具有积极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彰显出建构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促使幼儿艺术品质、计算能力等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侯杰,刘洁.STEAM理念下的游戏课程初探[J].山东教育,2018(Z2):71-72.
姚轶群.幼儿园建构游戏的STEAM化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7(09):65-66.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幼儿园;建构游戏
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与一般性的教育理念不同,STEAM教育理念不再只注重课本教学和单学科教学,而是强调从学科的交叉性出发,实现幼儿科学、技术和艺术等多个维度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日益提升。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STEAM教育理念,打造学科交叉性、功能多样性的建构游戏,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对此,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深入学习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并在幼儿建构游戏的集体活动中为STEAM教育理念找寻落脚点,以便在打造完善建构游戏活动体系中,切实地彰显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创建项目式活动方式,提高目的性
对于处在幼儿阶段的孩童来说,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幼儿往往对做一件事情没有建立从一而终的意识,也很少存在强烈的目的性,所以,当教师为幼儿设定建构游戏后,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散乱的活动状态,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完成建构游戏活动。在应用STEAM教育理念创建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对传统建构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整,为幼儿设定项目式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带着目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获得满足感。此外,幼儿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具体实施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组建合作小组,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合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实施“我们的幼儿园”这一建构游戏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STEAM教育理念在活动中的渗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结构,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项目式活动方式。首先,教师为幼儿出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明确地了解活动的方向。其次,教师让幼儿说一说他们认知中的幼儿园,让幼儿从自身平时的体会出发,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幼儿园的外部结构印象。紧接着,教师为幼儿创建合作小组,并为幼儿提供园区的照片和结构图等,奠定幼儿在活动中的基础。随后,教师让幼儿在小组中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制作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制作马路?使用什么来表示园区中的娱乐设施?包含哪些工种?如何进行具体的分工?”等等。之后,幼儿按照先前的分工展开有序的活动。在部分幼儿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后,教师再引导这些幼儿去帮助其他幼儿,共同促进幼儿园的快速搭建,以便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
显而易见,教师为幼儿创建项目式的建构游戏活动方式,能够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目的性,让幼儿更有方向地与其他同伴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互助能力,促使建构游戏活动在STEAM教育理念下发挥效能。
二、打造真实性问题情境,提高主动性
与虚空的活动情境相比,当教师为幼儿拟定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关联的活动情境时,幼儿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也会主动地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建构游戏中。而从幼儿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基于STEAM教育理念出发所实施的建构游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加密切,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应当主动地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建构游戏活动中,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建,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点燃建构的激情。
例如,在开展“停车场”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元素贯穿在活动的始终,从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询问:“你见过停车场吗?在停车场里有什么呢?”使幼儿从自身对生活观察的经验出发,回忆停车场的结构和样式等。随后,教師为幼儿展示停车场的挂图,为幼儿讲解停车场的结构和布局,让幼儿基于教师的讲解对停车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紧接着,教师提出“如果让你来建一个停车场,你会怎么做呢?”“你觉得建构一个停车场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呢?”等问题,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要使用什么材料,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可以应用的材料,进一步地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可见,教师为幼儿创建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相关的建构情境,并在活动的始终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地让幼儿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建构的主动性。
三、给予开放性活动材料,提高创造性
创造能力是幼儿所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让幼儿从有限的材料出发,发散思维,创建出更多新颖的内容。STEAM教育理念也强调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以往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较为固定。受到这些材料的影响,幼儿的思维被限定,以致其创造能力止步不前。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为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应当对投放的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为幼儿安排一些操作性、开放性强的材料,以便幼儿可以针对这些材料进行动手操作,发展创造性思维。
以“机器人”的建构游戏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材料的有效投放,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幼儿更加顺利地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出示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玩具,让幼儿观察机器人的基本外形,使幼儿认识到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四部分组成。之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和易拉罐、花片、橡皮泥等操作性、开放性强的材料。然后,教师将活动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幼儿,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机器人的自由设计,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会发现自己需要其他材料。这时,教师让幼儿自主进行材料的收集,使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开动自己的大脑,认识到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能够作为制作机器人的材料。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对幼儿提出“你认为你制作的机器人还可以添加一些什么东西呢?”等问题,诱导幼儿进行思索,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可以看出,教師为幼儿提供半成品以及一些操作性强的低结构材料,能够让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思考,从而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提供展示性评价形式,提高反思性
教育评价是集体活动完结后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环节,幼儿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回顾自己参与活动的流程,从而在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自己在建构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以便在查漏补缺中成长。而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建构游戏活动后,幼儿会制作出带有个人特色的成品,这些成品也反映了幼儿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进行建构成品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以及自己实施建构活动的整体感受等,使幼儿在评选出最佳成品的同时,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获得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满足感,养成反思的习惯。
在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引导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后,幼儿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万里长城的搭建。随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万里长城”展示馆这一成果展示平台,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万里长城放在展示馆中。紧接着,教师组织幼儿轮流讲解自己制作“万里长城”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如材料供给不足是如何解决的,材料粘贴性不强是如何解决的,等等,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其他同伴的具体建构情况。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开展评分的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再让幼儿对评分的结果进行计算,促进幼儿数字计算能力的发展。对于评分最高的建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幼儿肯定自己的制作成果。在评分之余,教师也应当以专业视角对幼儿制作的万里长城进行点评,使幼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改进。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收集幼儿的作品并将其放置在建构区,以供家长参观。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创建成品展示平台,能够丰富评价的环节,让幼儿从客观评分和主观评语等方面了解到自己制作万里长城时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幼儿发展反思能力,提高建构的技巧。
总而言之,STEAM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展开建构游戏活动具有积极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彰显出建构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促使幼儿艺术品质、计算能力等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侯杰,刘洁.STEAM理念下的游戏课程初探[J].山东教育,2018(Z2):71-72.
姚轶群.幼儿园建构游戏的STEAM化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7(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