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一直思考:怎样用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方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传统文化;品德的教育
一、用有趣的游戏贯穿数学课堂教学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既能大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两个集合相交的特点,我利用孩子们体育课上用到的呼啦圈,把参加两个体育项目的“小运动员”圈起来,在圈“运动员”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同时参加两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必须同时站在两个圈内,才能表述得更清楚,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地了解了集合的特點,孩子们是学得快乐又有收获。
二、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渲染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而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孕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底蕴,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数学课堂教学只要设计巧妙,同样可以用传统的文化知识滋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主题图——赛龙舟情景,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时还给孩子们讲了屈原爱国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最后还渗透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冠军,一图多用,让孩子们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感受到了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加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让学生发现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有效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里,学生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老师不包办,不强塞,真正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力量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面对同样的沏茶工序,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出不同的沏茶方案。为了能找到最省时间的沏茶方案,孩子们都不甘示弱,在小组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群策群力。大部分小组都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案以供比较,最后在汇报方案中,孩子们也发现了节省时间的奥秘——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在这里老师无需多言,教学的重难点自然而然地就被孩子们自己突破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品德教育也能为数学课堂增添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进行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还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中,我利用日历和精美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们回顾我们祖国的一幕幕辉煌的历史,让孩子们在看到历史的变化中感受到祖国正在变得富强,在课中也利用一些特定的日子对孩子进行爱国、文明、诚信、孝顺等品德的教育。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及学习的方法,一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成效的。
参考文献
[1]达张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起点对促进学困生学习成效的类型研究——兰州市“十三五”2016年度教育规划课题论文[J].新课程(下),2016,(12):64.
[2]苏娜.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何小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28):57.
[4]邱明.趣化数学课堂,感受数学之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4,(09):46-47.
[5]孙文娟.巧妙设计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77-278.
关键词:动手操作;传统文化;品德的教育
一、用有趣的游戏贯穿数学课堂教学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既能大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两个集合相交的特点,我利用孩子们体育课上用到的呼啦圈,把参加两个体育项目的“小运动员”圈起来,在圈“运动员”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同时参加两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必须同时站在两个圈内,才能表述得更清楚,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地了解了集合的特點,孩子们是学得快乐又有收获。
二、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渲染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而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孕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底蕴,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数学课堂教学只要设计巧妙,同样可以用传统的文化知识滋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主题图——赛龙舟情景,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时还给孩子们讲了屈原爱国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最后还渗透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冠军,一图多用,让孩子们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感受到了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加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让学生发现把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有效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里,学生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老师不包办,不强塞,真正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力量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面对同样的沏茶工序,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出不同的沏茶方案。为了能找到最省时间的沏茶方案,孩子们都不甘示弱,在小组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群策群力。大部分小组都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案以供比较,最后在汇报方案中,孩子们也发现了节省时间的奥秘——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在这里老师无需多言,教学的重难点自然而然地就被孩子们自己突破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品德教育也能为数学课堂增添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进行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还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中,我利用日历和精美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们回顾我们祖国的一幕幕辉煌的历史,让孩子们在看到历史的变化中感受到祖国正在变得富强,在课中也利用一些特定的日子对孩子进行爱国、文明、诚信、孝顺等品德的教育。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及学习的方法,一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成效的。
参考文献
[1]达张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起点对促进学困生学习成效的类型研究——兰州市“十三五”2016年度教育规划课题论文[J].新课程(下),2016,(12):64.
[2]苏娜.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何小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28):57.
[4]邱明.趣化数学课堂,感受数学之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4,(09):46-47.
[5]孙文娟.巧妙设计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