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创新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沪教版九年级教材中《几种重要的盐》编写变动的分析,对改版之后《几种重要的盐》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创新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教材 变迁 创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8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沪教版教材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本文以九年级沪教版
  《几种重要的盐》
  为例,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从《几种重要的盐》位置的改变看教材编写思路的变化
  在2011版中,碳酸钙放在《石灰石的利用》中,作为一种矿石来介绍相关碳酸钙的用途以及和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于盐类物质的应用,放在第一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氯化钠、纯碱的用途,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有毒,知识显得很零散。
  在2012版修订本中《几种重要的盐》内容包括: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③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去掉了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增加了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关知识。很明显,新版中对“几种重要的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在学习了酸、碱、盐相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碳酸钙这种重要的碳酸盐,进而构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碳酸盐整合在一起学习,使碳酸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改变了原来《酸碱盐的应用》中零散地介绍几种盐类物质应用的形式,可以避免“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
  二、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如何创新《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设计
  【引入】图片“耕云推浪晒盐忙”,设问:晒出的盐,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答:氯化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食盐开始,由图片直接导入新课。因为在2012版修订本中,关于氯化钠的知识已经在第三章《物质结构》、第五章《金属锈蚀》、第六章《溶液》中都有所涉及。
  【设问】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获取方式和用途。
  【小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给出完整的氯化钠相关信息。
  【过渡】再分析氯化钠组成:根据阳离子种类,它属于哪一类盐?答:钠盐。
  设计意图: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
  【追问】回忆已学知识,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钠盐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附板书记录)
  【投影小结】常见钠盐: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过渡】这几种钠盐样品,在同学们桌上都有,只是都没有标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能否将其中的碳酸钠找出来?请说出鉴别方案。(或不能鉴别出来的理由)
  【进一步解析】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现象、疑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从钠盐承接到碳酸钠,并且预设多种可能: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想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酸反应;②学生也能联系前面知识想到用酸检验;③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用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
  【过渡】根据演示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都产生了气泡,难以区分,根据目前的知识我们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高中我们就可以鉴别它们了。
  设计意图:渗透理念:知识学习是一个逐步提升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将不断拓展、不断完善。
  【过渡】结合上述性质,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其相似的性质与组成结构中哪部分有关?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回忆学过的1~6章知识,咱们还学过一种很重要的碳酸盐:碳酸钙。
  设计意图: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
  【投影并展示】展示碳酸钙粉末样品,投影“生活中的碳酸钙”:钙片、牙膏中的摩擦剂、大理石洗脸盆、一幅豪华装修的图片等。
  【质疑】图片涉及多种建筑材料,怎样证明某材料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讨论方案。
  【小结】完整的碳酸盐检验的方法:与盐酸反应产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验证】学生当场验证教师准备的两块“石材”,看是否含有碳酸盐。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钙到身边的碳酸钙,将用途与存在结合一起学习,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结出碳酸盐检验的方法。
  【过渡】自古以来石灰石就有很重要的用途,投影天工开物图。
  【演示实验】石灰石煅烧转化:
  设计意图:请学生做演示实验的助手,描述实验现象,边画流程进行
  实验,边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变化及产物。
  设计意图:与酸反应是碳酸盐的共性,高温煅烧是碳酸钙的个性,物质结构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处即体现化学性质共性一面,差异处即体现化学性质个性的一面。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善于从已知发现未知、解释未知;体验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三、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新版《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反思
  1.先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再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使这几种盐的学习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将书本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从常见钠盐中寻找碳酸钠”,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碳酸盐与酸反应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体验,为后续碳酸盐的检验做铺垫,也较好地承接了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过渡。
  3.在2011版《石灰石的利用》中进行“钙三角”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缺少相关知识铺垫,显得比较被动。2012版是在已经学习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学生构建出“钙三角”关系比较顺利,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主动建构的知识掌握更到位,应用时会更自如。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学生作文套话集锦    1.这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点评:杨朔的传人遍天下啊!)  2.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点评:其实每次大扫除后,我只有一个念头:嘿嘿,终于可以回家了。)  3.“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点评:此乃黄金必杀句!)  4.我的同学叫小明(或小红、小刚、小……)(点评:中国人都是“小”字辈的?)  5.某位哲人说:“失
一    山,光秃秃的,一座连着一座,凄凉而寂寞。弯曲的山道两旁,高矮不同的树歪歪斜斜地长着,把干枯的枝干伸向天空,像一只只向上苍乞求雨露的手。风吹过,可以听见它们的呜咽。  山里沟中学坐落在山底,学校破烂不堪,门口的校牌摇摇欲坠,低矮的灰褐色教室如同一个古稀老者,用生命的余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以免倒下。  因为离家远,班里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宿舍很简陋,到处是缝隙,窗户上的玻璃破损了不少,北
我更适合做一个学人而不是当领导  黄老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不久,有人问他:“黄老师,如果您愿意,是不是还可以在校长一职上再做上几年?”黄老点头回答:“你说得对,我要是想干还可能干下去,当时并没有人让我退下来。可按规定任期是4年,我的任期已满。况且,我这几年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疲于奔命。考虑到年轻人更富有朝气和魄力,完全可以代替我的工作,甚至比我干得更好,我不能挡道啊!”他也曾说过:“我更适合做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要把物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始于问题,学习的创造性也源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想问、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
一 木秋千    沱江边有一架巨大的水车,黑褐色的,有的叶片已残缺不全,很古旧了。整天整天哑然无声地立着,在清早的晨曦里,黄昏的轻雨中,还有骄阳似火的夏日和寒风呼啸的冬季——这其实是一架已经废弃了的水车。  可我相信,很久很久以前,风生水起的时候,它一定有声有色、生龙活虎地转动过。最好看的应该是在春光旖旎的日子,咯吱咯吱,咯吱咯吱,那个时候它转动的声音年轻又悦耳,哗——水被它扬起来了,在阳光下像一
立秋以后,秋风如约而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适时地换上秋装。那些曾经热热闹闹俏立枝头欢唱的花朵,仿佛是粉妆深抹的优伶,纷纷谢幕卸装而去,空留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冷的秋风中呜咽哆嗦。秋天里花和枝叶离别的愁绪可以打湿许多古今的诗句,却不会感染乡村里的农人。相反,他们心头的喜悦一日胜似一日。忽一日,他们欣喜地亮开嗓子高喊:  “花儿开啦——”  “花儿开啦——”  乡村里获得讯息的孩子们,则会兴奋地一路奔
[摘要]在化学复习课中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注重对整个互动复习过程的认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控制。而“一站式”学教模式下的复习教学,可有效转变传统的知识归纳式复习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重复枯燥的复习课堂变得清新、愉悦,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站式,学教模式,复习课,铝三角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
[摘要]深度学习理论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高效学习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理论的内涵及特点,发现深度学习理论的学习要求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且通过挖掘深度学习理论归纳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还原科学探究背景,加深知识理解;审辨探究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创设探究情境,提高迁移能力;表达探究过程和成果,建立知识联系。  [关键词]深度学习;
创作谈  说起来,我和《少年文艺》的缘分真的很深,从小学开始,妈妈就给我订了《少年文艺》,初中时,老师建议我给《少年文艺》投稿。没想到,竟然发表了,我记得那是一篇叫《水乡女子》的散文。当时我欢喜极了!  就这样,《少年文艺》陪我走过了童年与少年,高中时,有段时间心情黯淡。漫长的黄昏,我抱着电话机给《少年文艺》的安琪姐姐打电话。她声音非常温柔,脾气好极了。她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迷茫的成长期,走过去就
中医是一门“伪科学”吗?  学中医的人也不信中医吗?  经络看得见、摸得着吗?  西医已经非常发达,中医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吗?  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有人奉若珍宝,有人弃如敝屣。近来,一场围绕中医的存废之争又引起轩然大波。中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自从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