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末,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朱庆社长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他们即将出版的一本教育图书写序。
近些年来,我通常只为新教育同仁作序,所以婉言谢绝了。但他说:“你看了书稿以后再决定好吗?”然后,就派人把书稿送了过来。看得出,他对这本书很有信心。
书的名字很熟悉,与夏丏尊先生翻译的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同名。看来,要么是作者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要么是心气很高想挑战原著,要么是他心怀景仰表达致敬之意。
在拿到这本书稿前,我不认识作者林刚丰校长。不过,“小林校长”这个名字我倒是知道的,就在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里。
利用元旦假期翻阅了这本书。没有想到,还真是吸引和打动了我。从书中我了解到,作者小林校长曾是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在不惑之年离开体制,带领一批和他一样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老师,用了三年多时间,创建了一所现实中的“巴学园”——崇德学校。
在书中我也看到,小林校长带领全校老师每天写日志,已经持续不断地写了近千日,他们的日志有一个很哲学的名字——《日究竟》,这本书就是从他上百万字的日志中精选出来的文字。
我不知道小林校长是否知道“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十余年前,我曾经在网络上对新教育的年轻教师们说,如果坚持教育写作十年,一定可以成为卓越的教师。为此我愿意進行理赔,被人们戏称为“成功保险公司”。这些年以来,没有老师找我理赔,倒是的确有一群如此行动的老师真正迅速成长起来。
就像这所崇德学校,从校长到老师,人人坚持写日志,人人坚持反思究竟,一写就是几年,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透过这些文字,我能清晰地触摸到校长滚烫的心,明了他对教育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讲述了107个发生在崇德学校的教育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崇德学校的小朋友、教师、父母,当然,还有小林校长自己。每一个故事都很短,都是原生态的记录,读起来都很有意思,就像品尝刚刚从田野里采来的瓜果。
这本书里的孩子是彩色的,鲜活得能听见他们的心跳,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他们把小生命里所有的喜乐忧愁与小林校长分享:他们喜悦地让校长看新书包,往校长手里塞橘子,自豪地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校长看;他们到校长办公室要糖果,告诉校长心中的疑惑,跟校长讲自己的恶梦;他们可以在校长面前任性地哭,也可以神情严肃地约谈校长。
这本书里的课程又是丰富的,就像营养美味的大餐:在护蛋中体验怎样呵护生命,怎样承担责任;在儿童节课程中学习给予,学习合作;在寄宿课程中学习独立,体会思念的味道;在感恩课程中感受亲情,感受爱的绽放;在八天七夜的“从军行”课程中开发潜能,锻炼意志。
我被这些真实的儿童感动,也被小林校长的从容与坚守感动。从小林校长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这些儿童正通过各类课程,经历着一场幸福的体验。没有许多学校的孩子经历的恐惧和厌倦,他们正在创造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我说过,从教育的内容体系来看,主要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如何认识自然,如何认识社会,如何认识自我。很显然,崇德学校的课程着眼于解决这三大问题。小林校长所做的,正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小林校长变幻着样子,出现在所有场合。有时候,他是“最有权威的宝石鉴定专家”,乐此不疲地和学生一起研究捡到的石块;有时候,他化身“红袍巫师”,约会可爱勇敢的精灵;有时候,他是一个顽童,带领一群好奇的小男孩,贴着玻璃、隔着雾气窥视泳池里的小女生;有时候,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接纳每一个孩子的委屈和任性;有时候,他又是一个导师,郑重地和学生讨论哲学话题。我在他的文字里,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真性情,包括他对儿童的爱,对教育的爱。
有时候,不像校长才是最好的校长。当一个校长能够像一个孩子,从儿童的原点出发,去探索教育,就能别辟蹊径。“究竟”,是深入研究之意,更是追求至极,想尽办法达到最高境界的态度。希望小林校长以一种热爱教育的执着之心,以回归儿童的赤子之心,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突围,继续在教育之道上,探寻究竟。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近些年来,我通常只为新教育同仁作序,所以婉言谢绝了。但他说:“你看了书稿以后再决定好吗?”然后,就派人把书稿送了过来。看得出,他对这本书很有信心。
书的名字很熟悉,与夏丏尊先生翻译的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同名。看来,要么是作者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要么是心气很高想挑战原著,要么是他心怀景仰表达致敬之意。
在拿到这本书稿前,我不认识作者林刚丰校长。不过,“小林校长”这个名字我倒是知道的,就在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里。
利用元旦假期翻阅了这本书。没有想到,还真是吸引和打动了我。从书中我了解到,作者小林校长曾是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在不惑之年离开体制,带领一批和他一样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老师,用了三年多时间,创建了一所现实中的“巴学园”——崇德学校。
在书中我也看到,小林校长带领全校老师每天写日志,已经持续不断地写了近千日,他们的日志有一个很哲学的名字——《日究竟》,这本书就是从他上百万字的日志中精选出来的文字。
我不知道小林校长是否知道“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十余年前,我曾经在网络上对新教育的年轻教师们说,如果坚持教育写作十年,一定可以成为卓越的教师。为此我愿意進行理赔,被人们戏称为“成功保险公司”。这些年以来,没有老师找我理赔,倒是的确有一群如此行动的老师真正迅速成长起来。
就像这所崇德学校,从校长到老师,人人坚持写日志,人人坚持反思究竟,一写就是几年,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透过这些文字,我能清晰地触摸到校长滚烫的心,明了他对教育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讲述了107个发生在崇德学校的教育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崇德学校的小朋友、教师、父母,当然,还有小林校长自己。每一个故事都很短,都是原生态的记录,读起来都很有意思,就像品尝刚刚从田野里采来的瓜果。
这本书里的孩子是彩色的,鲜活得能听见他们的心跳,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他们把小生命里所有的喜乐忧愁与小林校长分享:他们喜悦地让校长看新书包,往校长手里塞橘子,自豪地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校长看;他们到校长办公室要糖果,告诉校长心中的疑惑,跟校长讲自己的恶梦;他们可以在校长面前任性地哭,也可以神情严肃地约谈校长。
这本书里的课程又是丰富的,就像营养美味的大餐:在护蛋中体验怎样呵护生命,怎样承担责任;在儿童节课程中学习给予,学习合作;在寄宿课程中学习独立,体会思念的味道;在感恩课程中感受亲情,感受爱的绽放;在八天七夜的“从军行”课程中开发潜能,锻炼意志。
我被这些真实的儿童感动,也被小林校长的从容与坚守感动。从小林校长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这些儿童正通过各类课程,经历着一场幸福的体验。没有许多学校的孩子经历的恐惧和厌倦,他们正在创造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我说过,从教育的内容体系来看,主要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如何认识自然,如何认识社会,如何认识自我。很显然,崇德学校的课程着眼于解决这三大问题。小林校长所做的,正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小林校长变幻着样子,出现在所有场合。有时候,他是“最有权威的宝石鉴定专家”,乐此不疲地和学生一起研究捡到的石块;有时候,他化身“红袍巫师”,约会可爱勇敢的精灵;有时候,他是一个顽童,带领一群好奇的小男孩,贴着玻璃、隔着雾气窥视泳池里的小女生;有时候,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接纳每一个孩子的委屈和任性;有时候,他又是一个导师,郑重地和学生讨论哲学话题。我在他的文字里,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真性情,包括他对儿童的爱,对教育的爱。
有时候,不像校长才是最好的校长。当一个校长能够像一个孩子,从儿童的原点出发,去探索教育,就能别辟蹊径。“究竟”,是深入研究之意,更是追求至极,想尽办法达到最高境界的态度。希望小林校长以一种热爱教育的执着之心,以回归儿童的赤子之心,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突围,继续在教育之道上,探寻究竟。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