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里的巨流河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的隘口,他回头看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北平、天津到处都是流亡的东北学生,16岁的张大飞也在其中。极端困顿中,在报国寺附近游荡的他看到国立中山中学招生的布告,便报了名。
  齐邦媛的父亲是国立中山中学创始人,她的家成了东北学生共同的家。张大飞也来了,他父亲曾是沈阳县警察局长,因接济且放走了不少地下抗日同志,被日本人浇汽油烧死,一家人四散逃亡。
  那天,在温暖的火炉边,齐邦媛看到18岁的张大飞用一切自尊忍住号啕,叙述家破人亡的故事。那一幕,12岁的她终身难忘。此后,每个星期六,她都期盼着他那忧郁温和的笑容。
  一次,大家一起去爬山。下山时,体弱多病的齐邦媛落在最后,天已经暗了,山风吹著尖锐的哨音,寒冷和恐惧中,她开始哭泣。这时,她看到张大飞在山的隘口回头看她。他返回来,用棉大衣裹住她,把她牵下山。
  齐邦媛的父母给了张大飞久违的家庭温暖,他称他们“爸爸妈妈”。可不久,芦沟桥的战火就隔断了小屋里的缘分,张大飞报名上军校,改名“大飞”。临行,他送给齐邦媛一本《圣经》,扉页上,他题了词:“……祝福你那可爱的前途光明,使你永远活在快乐的园里。”从那天起,她走到哪里,这本书就跟到哪里。
  山河破碎,齐邦媛随中山中学一起转移。在湖南湘乡落脚时,她收到张大飞的信,他已考入空军官校,时刻准备报效国家。1938年,颠沛流离一年后,中山中学到达四川,齐邦媛进入南开中学。家人一直联系不上,张大飞给她写信如写家书,感动之余,她每信必复。
  毕业后,他已经驾驶驱逐机了,还参加了重庆上空的保卫战。一个在云端身经百战,一个在学校埋首读书,他们诚挚、纯洁地分享成长经验。她给他抄课本上的忧国文章,也有“多情得要命”的散文诗。他说,她的信是“他唯一的家书,最大的安慰”。

每天升空落地,等你的信


  因为表现出色,张大飞被派往美国,一年后,回国加入了陈纳德的“飞虎队”,与美国志愿军并肩作战。去云南报到前,他来看齐邦媛。坐在寂静无人的嘉陵江岸,他们畅谈许久,没有一句关乎情爱。“他是所有少女憧憬的英雄,是我那样的小女生不敢用私情去‘亵渎’的巨大形象。”
  张大飞走后,她开始惦念他,从报纸上知道,中美混合大队几乎每战必胜,她为他骄傲。通信仍在继续,上高中后,沉浸在诗词中的她给他抄诗、词,选课本,他几乎和她同步修完孟志荪老师的课。他说这是他“灵魂又一重安慰”。
  齐邦媛高中毕业前夕,张大飞趁着部队在重庆换机赶去看她。一起走在操场上,他突然站定,说:“你怎么一年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第一次听到他的赞美,她心潮起伏。战友的吉普车还等在校门口,她送他往外走,骤雨突然落下,他拉她到屋檐下,把她裹进他的军用雨衣里。隔着军装,她听到他心跳如鼓。只片刻,他松手说:“我必须走了。”
  不久,齐邦媛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前往乐山。踏进女生宿舍报到时,门房取出一封信说:“人还没来,信就先到。”浅蓝色的航空信寄自云南蒙自,他惦念她独自去学校的路程,不言相思,却尽是相思。“寄上我移防后的新通讯处,等你到了乐山来信,每天升空、落地,等你的信。”每个星期,他的信都会来,倾吐思念:“我无法飞到大佛脚下三江交汇的山城看你,但是,我多么爱你,多么想你!”
  她也想念他。她关心战报,在地图上追踪他的脚步。她想转去西南联大外文系,因为他在昆明。然而,他的态度却突然变了,在信中不再说感情的话,只说“所有学习到的新事物都是有用的,可以教你作成熟的判断”。他受伤了,对死亡有了近距离的认识。理智告诉他,这些年来他们走着完全不同的路,他升空作战关注生死存亡,而她在诗书之间走向光明,他不能害了她。
  暑假回家后,齐邦媛收到张大飞的信,口气是兄长式的,坚决不赞成她转学昆明,“大家唯一的生路是战争胜利”。

他的飞机,撞上了月亮


  因为英文联考全校第一,在朱光潜劝告下,齐邦媛转入武汉大学外文系。全神贯注在雪莱的诗中,齐邦媛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哀歌》中的“啊,世界!啊,人生!啊,光阴”是她苦闷心情的共鸣。她为情所困。
  可张大飞的信许久没来了。1945年6月,齐邦媛收到哥哥齐振一的信。信里,哥哥附了张大飞的信:“振一: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回到重庆的家,书桌上,放着一个深绿色的军邮袋,里面是八年来她写给他的所有信件。在抗战的历程中,两个在战火中摸索成长的心灵,“一个找到了战斗救国的枪座,一个找到了文学的航路”。邮包里,有一封笔迹陌生的信:“张大飞队长已于5月18日在河南上空殉职。这一包信,他移防时都随身带着,两个月前他交给我,说有一天他若上去了回不来,请我按这个地址寄给你。”
  信封中,还附有一封纸张褪色、折了多次的汗渍斑斑的信,那是她高二时写给他的,是封纯粹的文艺青年的信:“你说那天夜里回航,看到月亮又大又亮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了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他真的撞上了月亮,留给她无尽的痛苦。她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他和一位中学老师结婚了,“我很为他高兴,在他为国捐躯之前享受了短暂的家庭温暖。”
  1945年8月,张大飞殉国三个月后,日本投降。泪水中,齐邦媛想起惠特曼的诗《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船长!我的船长!可怕的航程已抵达终点……可是,啊,痛心!鲜红的血滴落,我的船长在甲板上躺下,冰冷并且死亡。”
  她把他深埋心底:“他不是我的兄长,也不是我的情人,多年钟情却从未倾诉。想到他,除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对战死者的追悼,我心中还有无法言说的复杂沉痛与亏欠,谈到他的任何轻佻语言都是一种亵渎。”
  抗战胜利后,父亲回到南京工作,暑假齐邦媛去了南京。雨中,她一个人走在街头寻找旧居,走到一个街口时,突然看到一条布带横挂在一座礼拜堂前,上面写着大字:纪念张大飞殉国周年。“那些字像小小的刀剑刺入我的眼,进入我的心,是他引领我来此礼拜,在上帝的圣堂见证他的存在和死亡吗?”
  1947年,齐邦媛去了台湾,走上教育路途,为着他所祝福的“可爱的前途光明”,她两度赴美进修,不仅将西方文学引介到台湾,还将台湾文学推介至西方世界,被称为“台湾文学的守护天使”。
  1993年,已是著名学者的齐邦媛回来了。在南京,她去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谢绝了老同学的陪同,独自找到那块编号M的碑。碑上刻着二十个名字,其中一栏写着:“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81岁时,齐邦媛撰写《巨流河》,历时四年,完成了这部史诗般的自传。她和张大飞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有导演想将其拍成电影,被她婉拒,她不愿“看到他短促的一生成为一部热闹的电影”。
  “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漫长的一生,她时时感受到他的祝福。如今,她实现了他所期盼的“可爱的前途光明”,他的灵魂,足以欣慰。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希望变得简单时,美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  ——尼采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但丁  通过被人嫉妒、羡慕或赞赏,女人想得到的是对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对她自己的绝对肯定;她为了实现自己而展示自己。  ——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  ——毛姆  普通人,只要赞美。特殊人,但求理解。  ——木心
期刊
被质疑,或许就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  1992年出生,她已是昆曲第五代传人。经历了成长中的困惑之后,她创立了独一无二的戏曲体验馆,让更多人体验到:学习戏曲技巧,原来有许多实用妙处。  她是黄亚男。独自去寻一个舞台  上小学时,黄亚男本来想学舞蹈,但舞蹈班已经满员,就被老师连哄带骗拉进了戏曲班。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表演系招生,黄亚男被推荐去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世界再美,美不过她的身边  母亲节来临之际,本刊在“江苏女性”微信公众号发起了“请妈妈上封面”征集活动,其中有21位妈妈的照片,登上了本期《莫愁·智慧女性》的封面。在后台,我们还收到了很多有关母亲的动人故事。1号参与者自豪地留言:“我的老妈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过很多困难孩子以及老人,做了很多好事。”22号则想对母亲说:“你带我来到这颗小星球,我想带你去看看这个大世
期刊
2018年6月,在第十九届成都国际家具展上,纸家具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风琴沙发与长凳、异型花器与蒲团、微纸凳与折叠床……这些纸家具不仅拿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国际专利,进了国家博物馆,还登上多个电视综艺节目,成了家具界的网红。突发奇想做纸家具  刘江华曾是北漂,他在北京租的房子空间很小,放不下什么家具。而且因为经常搬家,笨重的家具很难搬走,干脆就不买。但不配家具,总没有家的感觉,亲朋好友来
期刊
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1927年),一位传奇的舞蹈家,著名女作家伊奥尔斯卡盛赞她道:“这位美国妇女是由神圣的材料做成的。她的名字应当流传千古。”作为人类社会舞坛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邓肯的舞蹈“反照她认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其说她是伟大的艺术家,不如说她是独具华彩的女性社会革命家。  邓肯将现代派舞蹈引入舞台,竖起了20世纪人类社会舞蹈文化革命的大旗。法国艺术家欧仁·卡里埃尔断言:这位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格局之美,自带光芒  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作家陈文茜说:“人生最怕格局小。”所谓格局,就是你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如果将人生比作一盘棋局,那么人生的命数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  拥有大格局的女性,都有着别样的美。一如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她们做着平凡
期刊
记者、商人、心理咨询师徐徐,用12年时间,从一个内心纠结的胖子,变成了甩掉五十斤肉的瘦子。成功的,不是减肥经历,而是这场告别原生家庭,成长为自己的经历。曾是孤单的小孩  2005年,外表风光的徐徐陷入浓重的中年危机。在外人看来,记者出身的她投身商界,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美满。可人后,她焦虑、失眠、疑病,1.58米的身高,体重已飙至一百五十斤,心情稍有不爽,就拉着老公暴饮暴食。但凡加班,夜宵比正餐
期刊
你能将我当作一个大男人对待吗?  即使已经让微软公司大获成功,27岁的比尔·盖茨看上去仍然像个孩子。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修边幅。社交也是他的短板,他直率、易怒,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上大学时,有着惊人数学天赋的他就以在课堂上挑老师的毛病为乐。他只热衷谈论计算机,对其他事毫无兴趣。  微软是他的全部,计算机是他的爱人。他从没想过需要一个伴侣,直到她出现。  那天,盖茨应邀参加IT界在西雅图举行的产品
期刊
从业余画手,到原创绘本大师;从让人胆颤心惊的暗黑作品,到温暖甜美的儿童绘本,熊亮是怎样一步步柳暗花明的呢?有人说,源于家人的理解关爱、身为人父对女儿的疼爱、自身对儿童与艺术的挚爱……没错,因为有爱,步步向前。真正的梦想不怕10年搁浅  1975年,熊亮出生在浙江嘉兴。和舞棍弄棒的同龄孩子不尽相同的是,他更喜欢画画。拿树枝在地上画,拿手指在玻璃上画,拿石子在墙上画,世间万物都是画笔画布。  小学三年
期刊
别纠结一锤子下去,力道大了还是小了,愿意付出心力、时间才最重要。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3》,很容易被那纯手工锻造的章丘铁锅圈粉。一块裁剪的铁皮,经过成千上万次锻打,变成锃亮的铁锅,能照见你鼻梁上的毛孔,太神奇了。到章丘,我也不能免俗,去现场观摩这“容千般滋味,令镬气圆满”的锅。  单调的捶打声里,铁匠铺主范大爷告诫徒弟的话,让我精神一振:“打吧,别纠结这一锤子下去,力道大了还是小了,尽早开始最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