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定,而学生往往对作文评语看得很重。作文评语的笼统往往会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信心也会因此受到挫伤,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会因此而变得艰难。而好的作文评语往往能鼓励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我记得自己在高中阶段,最喜欢上作文课,最期待发下作文本的那一瞬间,最渴望看到老师用醒目的红笔对我的作文做点评,我甚至觉得老师的每次点评都能点燃我心中创作的火花。因为有高中时代的切身体会,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手中的笔,利用批改作文的机会和学生构建起心灵的桥梁。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这一效应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恰当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最忌讳求全责备,而是应该带着放大镜,发掘哪怕是一丝丝的闪光点,也应及时加以点评。我的语文课代表是个很喜欢写作的女生,爱看书、喜欢写随笔,但是水平很一般,常常虎头蛇尾,但是每次看到她那期待的目光,我都觉得不能打击她。于是我把对她的期望放在了评语中。她的作文开头都很精彩,“大家手笔,开篇不俗”“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悬疑重重,引人入胜”,我对她的赞美从不吝惜笔墨。对于她仓促的结尾,我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有点调侃地问她“还有续集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奇怪,我没有对她多说额外的话,没有批评,没有赞美之后的“但是”,她的作文结尾却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在她的评语中没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但处处洋溢着我对她写作内容的赞美。其实哪怕是再平庸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切记:不要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对于厌倦写作、作文写得差的同学更需要鼓励,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不能期望学生在一次作文评价后就会立竿见影。对写作已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更不能失去耐心,此时的作文评语更应该写得婉转,有启发性,让学生看到自己文章的闪光点。记得我2008年教高一的时候,第一次写作文《回忆》,有一位学生只写了半张作文纸就结束了,比流水账还简单。我当时就愣了,这是什么作文,还用写评语?重写!转念一想,这水平重写能写出什么花样来。怎么办呢?看着这篇“一无是处”的作文,我想不出来该怎样评价。我欣赏着他还算漂亮的字迹,突然眼前一亮,“你的字迹俊秀,令人赏心悦目”“题目醒目,观点明确”,就这样我用剩下的半张作文纸给他寥寥几行字的作文写了评语,最后我写到:“其实你的文章框架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补充内容,你走过的十六个春秋里,什么是你最难忘的,能不能讲给老师听听,让老师也能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忧愁?”当这个学生的作文再次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已经是一篇400多字的完整的作文了,虽然语言还不够流畅,叙述还不够生动,但比起第一篇作文已是天壤之别了。他在作文本中给我留了一张纸条:“老师,从没有人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觉得我是写得最差的那一个”。我在那张纸条的下面写到:“你一定会写出最美的文字,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灵。”毕业后,看到他给我写的长信,游刃有余地驾驭心灵的语言,我真的非常欣慰,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年轻人站在我的面前,不仅仅在写作上,更是在做人上。
“水能行舟,也能覆舟。”作文评语要做到笔下留情,其实也并非容易事。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只有爱学生,才能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才能潜心投入。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欢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更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学生也是如此。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今日栽树明日结果,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鼓励,需要赞美。在作文课上,当我手捧作文本时,我常常会与学生期待的目光不期而遇,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需要,需要我对他们的肯定。其实换一个角度,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看到我对他们的期望,能看到我对他们赞美的语言里那一份真挚的等待。教师,应小心地保护、极力地肯定学生作文中微弱、朦胧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探求的精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作文点评中要让性情千差万别的学生对评语心悦诚服,教师就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评语也要赏心悦目,“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只要有爱心,只要有耐心,教师笔尖流淌的涓涓溪流一定会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就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赞美与期待的目光中,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单位 青岛商务学校)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这一效应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恰当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最忌讳求全责备,而是应该带着放大镜,发掘哪怕是一丝丝的闪光点,也应及时加以点评。我的语文课代表是个很喜欢写作的女生,爱看书、喜欢写随笔,但是水平很一般,常常虎头蛇尾,但是每次看到她那期待的目光,我都觉得不能打击她。于是我把对她的期望放在了评语中。她的作文开头都很精彩,“大家手笔,开篇不俗”“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悬疑重重,引人入胜”,我对她的赞美从不吝惜笔墨。对于她仓促的结尾,我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有点调侃地问她“还有续集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奇怪,我没有对她多说额外的话,没有批评,没有赞美之后的“但是”,她的作文结尾却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在她的评语中没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但处处洋溢着我对她写作内容的赞美。其实哪怕是再平庸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切记:不要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对于厌倦写作、作文写得差的同学更需要鼓励,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不能期望学生在一次作文评价后就会立竿见影。对写作已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更不能失去耐心,此时的作文评语更应该写得婉转,有启发性,让学生看到自己文章的闪光点。记得我2008年教高一的时候,第一次写作文《回忆》,有一位学生只写了半张作文纸就结束了,比流水账还简单。我当时就愣了,这是什么作文,还用写评语?重写!转念一想,这水平重写能写出什么花样来。怎么办呢?看着这篇“一无是处”的作文,我想不出来该怎样评价。我欣赏着他还算漂亮的字迹,突然眼前一亮,“你的字迹俊秀,令人赏心悦目”“题目醒目,观点明确”,就这样我用剩下的半张作文纸给他寥寥几行字的作文写了评语,最后我写到:“其实你的文章框架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补充内容,你走过的十六个春秋里,什么是你最难忘的,能不能讲给老师听听,让老师也能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忧愁?”当这个学生的作文再次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已经是一篇400多字的完整的作文了,虽然语言还不够流畅,叙述还不够生动,但比起第一篇作文已是天壤之别了。他在作文本中给我留了一张纸条:“老师,从没有人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觉得我是写得最差的那一个”。我在那张纸条的下面写到:“你一定会写出最美的文字,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灵。”毕业后,看到他给我写的长信,游刃有余地驾驭心灵的语言,我真的非常欣慰,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年轻人站在我的面前,不仅仅在写作上,更是在做人上。
“水能行舟,也能覆舟。”作文评语要做到笔下留情,其实也并非容易事。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只有爱学生,才能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才能潜心投入。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欢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更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学生也是如此。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今日栽树明日结果,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鼓励,需要赞美。在作文课上,当我手捧作文本时,我常常会与学生期待的目光不期而遇,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需要,需要我对他们的肯定。其实换一个角度,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看到我对他们的期望,能看到我对他们赞美的语言里那一份真挚的等待。教师,应小心地保护、极力地肯定学生作文中微弱、朦胧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探求的精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作文点评中要让性情千差万别的学生对评语心悦诚服,教师就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评语也要赏心悦目,“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只要有爱心,只要有耐心,教师笔尖流淌的涓涓溪流一定会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就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赞美与期待的目光中,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单位 青岛商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