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武术逐渐形成,并逐渐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武术表现形式和技击特点,形成风格各异的武术流派。“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武术,是中国“国术”,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讲究精神传意;既追求动静结合,也追求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印记。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功夫繁衍流变,派系林立,拳种纷显。
  史式八卦掌又名“五形八卦掌”(龙、虎、龟、蛇、雁)是由史计栋流传下来的一整套八卦掌体系,有拳法、掌法、腿法、器械和功法。其中指路拳,史式八母掌,史式八卦腿法都是史式八卦掌流派所独有。以锻炼要领三十六歌诀,及用法四十八功法口诀为指引。史式八卦掌是现今八卦掌派别中体系、技法、传承系统较为完整精湛的技艺派别。2017年被列入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八卦掌为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所创,史式八卦掌则是由董海川第三位入室弟子史计栋传承。史计栋自幼跟随同邑弹腿大家秦凤仪习练弹腿,功夫精深,江湖美誉“贼腿史六”。后到北京东城开木厂,由同乡同门师兄尹福引荐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习练八卦掌。史计栋尊师尊道,酷爱八卦掌,迎养董公于家中,早夕追随,得其精华。据老辈人传说,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史计栋拜师后董公见他入门后专心习练八卦掌,竟冷落了多年炼成的腿功,甚为可惜,乃用八卦之原理改变其腿法,使之成了融于绕圆走转的八卦腿法,也就是现在史式八卦掌的特征。
  史乃健老师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第三位入室弟子、清六品顶戴花翎、干女婿史计栋的玄孙,史式八卦掌嫡系传人。1975年起至1990年,史乃健老师跟随四祖父史富文先生学习史式八卦掌。武术是一门“苦”术,武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养生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学会、所能练好的,没有毕生的追求,急功近利,是练不出功夫的,更谈不上得其神髓。常言道:“板凳要坐十年冷。”这虽然讲的是著书立说、作学问者要经一番博览群书、潜心苦研、水滴石穿的过程,却同样适合于练武术。作为一个练武之人没有甘于寂寞、耐得寂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苦练基本功的精神,想练好功夫只能是天方夜谭。因为武术中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要认真对待的,至于要练几手绝招,更需要下几番苦功夫不可!“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这是一个运动员成长的一般规律,对于一个有志于继承武术的人来说,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史乃健老师经过十多年勤奋苦练,熟练掌握史式八卦掌中的指路拳、八母掌法、六十四子掌、八卦腿法、散手、功法、气功、养身功法及八母枪、粘身枪、八母剑、九子寻母剑、片散流刀、走刀、七星杆、點穴双笔、游身双匕首、子午鸡爪锐、子母鸳鸯钺等器械技艺。史乃健老师之所以有如此深厚功底,除了他十年来孜孜不倦的砥砺,与他深得名师大家的真传是分不开的。武林中有句话叫:练功十年不如名师一点,确非戏言。要想练出一手绝活,没有名师点化,实难达入纯境,然名师只可遇而实难求。1996年,狄兆龙先生来京,史乃健老师得狄老先生的亲自传授,受益匪浅,技艺更胜往昔。
  1998年,史乃健老师开始坚持在北京日坛公园义务向社会大众传授史式八卦掌,至今所授人数已达数百人。传艺授教过程中他倾囊所受、因人施教、不断改进授教方法,逐渐形成完善的传授体系。史乃健老师告诉记者,“史式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故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学习史式八卦掌要先练蹚泥步,蹚步练习到平稳后再练习走圈蹚泥步,然后学习站八卦桩,而后再学习史式八卦掌的掌法。由开始蹚不出去步,练得果敢而又稳健。趟泥步利于气往下沉,主要练习重心的水平移动,它比形意的直线水平移动要难,人体的重心要在一个水平的圆圈上移动。八卦步练习熟练,自会融会贯通,重心要向不同方向的水平移动也就会得心应手。能够把重心水平地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并把整体重量输送到一点上,从而得到很好的打击效果。站架行桩,内守中定,外重八要,身动意不变,如水漂木,一气流行。”史乃健老师认为,练八卦掌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八卦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坚持不懈,锻炼得法,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防止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肩肘炎、胃下垂及哮喘病等。其次,八卦掌技击性强,有防身护体之功效。”
  史乃健老师告诉记者,“八卦掌属武当内家拳法,在其运拳运动中,上肢全部采用掌形,基本的有八掌,也叫八大母掌,一单换掌,二走身掌,三转身掌,四背身掌,五回头掌,六挑勾掌,七探掌,八翻身掌。每一母掌中又包含八个子掌,有前后左右、东南西北、里外上下穿插运行,合《周易》卦象之位,故取名八封掌。其特点是掌法和步法结合变换,又以摆步为主,沿圆圈走转,身随步走,步因掌变,环环相扣,变化多端,浑然一气。当受强敌围攻之时,可穿行于众敌之间,自由周旋。它的基本动作有托、推、领、穿、截、拧、翻、搬、拦、带、走、缠等。”八卦掌强调“避其动而取其静,以静制动”,处处可以体现出“攻中寓化,化中有攻”,故八卦掌术有“拳打不知,脚踢不防”之美誉。
  中老年人练习八卦掌有减缓衰老的功效,“蹚泥步”练习顺应了地球引力的方向,重心稳定,有益于身体健康。八卦掌练功要求“头有顶意,上身中正,下身坐胯曲膝,落步后五趾轻轻扣地”“和顺自然,松肩沉肘,提肛溜臀,凝神静气,气沉丹田”,因为做到了坐胯曲膝,身体的重心才会下移,人直立的重心在脐部,重心下移后在脐下,脐下三寸是练功者的丹田之所,重心移到丹田之处,气沿丹田便顺其自然,容易做到了。身体重心下移后,身体便稳固了,加上足之五趾扣地,身体就更加稳固。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人到中年以后,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爱叠足或跷足而坐。叠足并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神经与血脉不通畅,同时证明健康上存在隐患。人的衰老也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躯干与头部,人的两腿双足,好像是植物枝叶的末稍;人过中年后,气血到达两腿双足的力度不足,经络气血不畅通,足腿神经反应迟钝,长期的气血供应不足,导致足腿部肌肉骨骼老化,腿足变得不灵活了,迈不动步了。八卦趟泥步的螺旋形圆弧运动使关节灵活,肌肉、韧带有弹性,骨骼健康,可以推迟腿部关节、骨骼、肌肉、韧带的衰老。八卦趟泥步是气功中的动功,要求思想意识和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调身、调心、调息,双腿在行走,身体在运动,动静结合,神经系统得到了锻炼。八卦趟泥步沿圈走转,进行的是螺旋形圆弧运动,使人身全身血管系统得到柔和的锻炼,从而增强了血管的弹性,有益于血液的新陈代谢和循环。八卦趟泥步要求气沉丹田,用的是腹式呼吸,在行走运动中,吸入氧气,排出废气,促进了心肺和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增强了心、肺和呼吸器官的弹性。通过走八卦趟泥步的锻炼,可以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和改善经络异常与病态,使之趋于正常,防治疾病,增强人体体质和抗御疾病的能力,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2016年,史式八卦掌被北京市东城区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史乃健老师和弟子们多次受邀参加讲座、教学、展演、交流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北京市文化局和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等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史式八卦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多次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并在中小学校园中开设非遗课程教学,这有利于史式八卦掌的传承和发展。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每年开展各种培训、展示展览和赛事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尤其是年青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通过习练武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史乃健老师感慨道,“武术,就像一把灵魂的刻刀,它无时不刻地雕琢着你的灵和肉。武术技能的哲理包含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导你怎么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对待世界。练武的最终目的是悟道。”
其他文献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从来就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在默默等待有心人的挖掘。人间的悲剧很多源自拒绝沟通或者低劣的沟通技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无法得到多数人的谅解。提升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者以其高超的智慧将纷纷扰扰的人间难题化解在风轻云淡之中,期间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敢于亮剑,东郭先生指点大将军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  癌症又名為恶性肿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癌化,有些细胞增生不会侵犯身体其他部分,称为良性肿瘤。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
出生于193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钟南山如今已步入高龄,但身手依然矫健,且声如洪钟,身板笔挺,看上去犹如年轻的小伙一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一连做10个引体向上。钟南山曾在一个健康座谈会上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在哪儿?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需要?这是科学教师常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课程开发背景  通常,教材中涉及“时间的测量”内容时会选择日晷、沙漏或钟摆等素材,有没有别的素材也能够体现时间测量的本质呢?  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不妨跨越到教材之外,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祖国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适时地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日常的科学课上体会到传统科学技术的魅力,并通
一直以来,就希望可以采访到倪家骧教授,这次终于如愿。这次专访倪家骧教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倪教授太忙了。第一次见到倪教授是在他的诊室里,近十平方的诊室里挤满了倪教授的学生,倪教授一边为患者进行诊疗,一边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向倪教授寻医问诊,一上午的时间丝毫没有间断。  疼痛医学领军者  疼痛伴随着人类进化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
【摘要】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领读接力赛、开展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糅合的知识竞赛、党员人人讲“微党课”、构建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模式、分组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建立党员教育成效考评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教育比学赶帮超,形成体系化的党员教育方式,解决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定制化服务不足、评价效果不完善的弊病,全力推动党员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案例  1.导入新课  师:(出示蓝色袋子)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袋,你们说这里面有东西吗?  生: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袋子很鼓,里面肯定有东西。  师:(板书课题:袋子里面有什么)袋子里面有什么呢?大家先猜猜吧。  生:有玩具,比如小球、小汽车。  生:有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桃子。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猜想了这么多物品,如果继续让你们猜想,估计一
教学目标  1.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白板、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直径为1米的红色瑜伽气球(太阳模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玩弹簧或利用弹簧做游戏的方法。  生:用手拉或压,一颤一颤的很有意思。  生:手指捏住弹簧两端可以使它弯曲变形。  生:弹簧上放个乒乓球,可以做弹球游戏。  生:蹦蹦球可以任我揉捏而不会坏。  生:竖起有弹簧的圆珠笔,按一按,它会跳起来。  师:这么多有趣的玩法,有的同学已跃跃欲试了,先别急着动手,玩也要玩出学问来。要边玩边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在你压缩或拉伸弹簧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 2.43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了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任务是:一是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