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新教材于2020年9月开始实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新理念,重点把握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落实校长的领导的引领作用、教研人员的学科领袖作用,引领教师和班主任、家长得思维转变。
关键词:课改;质量;评价;提升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索路上,如何把握新课程方案,精准掌握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学生持续成长,成为新的课题,摆在了教研组长的面前。所以,作为学校最一线的教研工作者——教研组长,必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统揽新教材,勇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自身角色新定位,以敏感的嗅觉领悟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素养和理念,以先行者的勇气去实践,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去合作研討,以创新的精神去突破,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聚焦”再出发。
一、聚焦“方向”
作为教研组长,要熟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几个关键词:规范—研读—课堂改革—评价。规范,是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是纲领性的文件。研读是熟悉掌握文件精神要义的关键,核心在课堂这个主战场,评价是本着问题导向。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招生考试的重要依据,采用学分制管理,作为教研组长必须聚焦学习,了解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基本规范,或听专家报告、自学、小组研读等,采用多种方式研读透课程标准和方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深挖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度研究解读教材,吃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分层上好必修课,分类上好选择性必修课,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同时,作为教研组长,还要学习有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于习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论述,学习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等文件,准确把握教育的整体顶层设计,把握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育改革成效的所有问题,都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只要把握了方向,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能寻先机、抢先局、破困局。
二、聚焦“质量”
质量是生命线,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线。作为教研组长要紧紧聚焦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要在备课质量上有实效、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有创新,在作业设置上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有针对性,在命题上贴近生活实际和能力的考查与培养。总之,在质量上要精益求精,把质量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研究。作为学校要做好质量观的总体设计,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把教科研的业务研讨作为教师每周业务学习的必修内容,建立健全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让集体备课成为真备课,备真课,让备课有质量,有成效,同时采用打磨的方式,让主备人和主上课人的模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共同行动,确保课堂的质量。成立学校的命题中心,对命题进行审核与把关,强化命题质量,再成立教学文科和理科的督导室,强化学科的质量督导,指导教学的反思。作为教研组长要带头践行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带头创新教学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质量的学习,让学生既勤奋刻苦,也能快乐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同时,作为教研组长要关注质量监测,实行动态的量化监测体系,采用大数据,分析形成易错题,形成纠错本,既是监测教师的教情,也是监测学生的学情。同时采用大数据,用生动活泼、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采用柱状图、线形图、雷达图等,将学生的成绩呈现出来,将本学科的质量升降情况呈现出来,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把分析的科学结果,与年级、学科教师、全体学生、跨学科教师、班主任分享,并为下一步的精准施教提供科学的方案和指导意见,让监测、分析为改进、提升、创新服务。
三、聚焦“效率”
效率一词的含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实际就是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在这里,我强调的效率,主要是聚焦好习惯的贯穿。高效率,是在给定的投入下,最有效的获得效果的评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质量与效率是一脉相承的,关注了效率,就是关注了质量。效率,在教学上,体现的一是时间,二是成效。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两个要素上下功夫。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认真备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置完美,有助于学生有效时间获得更多的练习和思考机会,获得学习的快感和成就感,这也是效率。所以,作为教研组长,既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也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既要关注学生学的主动性、自觉性,也要关注教师教的创造性、灵活性。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设计、批改、试题的命制、资料的选用、试题的筛选、进度的设计等,无处不体现出时间和效果的关系。但是,我想重点强调的是习惯和自觉,是让学生的“学”变成行动自觉,让老师的“教”成为行动觉悟,当这样的一种良好的教学生态与习惯一旦形成了,教学的“效率”自然大幅度的提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一定成为现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一定能得到实施与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实现。
四、聚焦“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是新时代教育的指挥棒和办学导向,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顶层设计,坚持“五破”“五立”。
安徽省教育厅于2020年6月22日印发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此方案明确了“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导普通高中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很明确指出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多个评价中的两个重要评价: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教研组长要深入研究这两个文件的精神,更多关注这两个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要求。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评价,将以国家的层面出台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案,这是普通高中办学的方向和指南。目前,我市普通高中的评价已经形成并实施了五年的综合评价体系,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六个“维度”: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课程实施、学校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品德发展,这六个“维度”既关注了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关注了成果的呈现,既关注了学业成绩,也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研组长作为学校科研的一线人员,必须研读并指导全年级,将评价体系融入课堂和课外的教育教学全领域、全过程。 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关键的评价是招生制度改革后的考试评价制度。考试命题的研究、学分制的管理,都应成为教研组长的聚焦。
五、聚焦“自我”
作为教研组长,对以上七个方面的“聚焦”把握如何、工作力度如何、取得效果如何,既取决于集体教科研的精神状态,研发能力,更取决于一线教研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认知、状态等。
(一)合作者
教研组长,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一线人员、骨干成员,作为学科的带头人,不能是单打独斗,单枪匹马,应该是团队“作战”,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如何,质量高低,代表着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关系着学生的持续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决定着“双新”改革的成功与否。学校的年级负责人和团队倾向于主抓全年级的“管理”,而学科的负责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主抓全学科的育人功能,倾向于“研究”。年级负责人和教育负责人及其团队必须实现相互配合,相互分析管理和研究的成果,实现在党建引领业务的前提下管理与研究的合一。
(二)传递者
教研组长,承担着学校教研部门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也是学科思想的传递者,也是教研成果的分享者。作为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要成为学校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坚定推动者、支持者,更是学校教学改革整体思路的传递者。教研组长要紧紧的架起桥梁,与学校学科教研部门或者德育研究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团队,形成合力,让自己成为学科的真正带头人,业务的尖子,新课改的探索者,课堂改革的实践者,把个人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全学科老师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分享,加强研讨、加强指导,真正成为科研精神的传递者。
(三)超越者
“比、学、赶、超”是一种状态,更应该是教研人员的一种精神。
“比”,比的是干劲。教研组长要比个人的专业成长,比学科水平和思想的引领,比学校学科在区域的影响力。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实施,是学校的一次重新洗牌,没有“比”的精神和干劲,不能先行先试,不敢勇于突破与创新,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愈挫愈勇,就难以实现专业的成长、学科的引领、学校的影响。
“学”,学的是自觉,自觉学习先进,对照自我,分析不足,扬长补短。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向同行学、向名师学、向名校学,在学习中积累,在学习中反思,让学习成为“自觉”,让优秀成为榜样,让成果成为示范,让影响成为引领。
“赶”,说的是提升。自觉的通过学习,找到自身或者本学科、本学校的不足和薄弱項,如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管理的经验还不足,课标研读理论水平还不够,本校现有办学水平还处在爬坡期,与名校还要很大差距等,需要教研组长自身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等的大幅提升与进步,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团结引领备课组和全学科教师的智慧,从稳、从快寻突破,迎头赶上,方能跟得上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步伐。
“超”,靠的是质量和效率。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最核心主战场,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导向,生情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研究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是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路径和策略。我们要瞄准新课改、瞄准知名校,要发挥超力度和加速度,在危机中寻先机,实现弯道超车,让本学科、本学校老师,成为第一批最具影响力的学科、学校和带头人。
质量如同生命,核心素养是灵魂,教科研是强大的内生动力,共同体的建设是保障,立德树人的新使命已摆在面前,时代的课题已经呈现,教研队伍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谭小林、贾伟《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教育评估与检测》重庆市2014年第2-3期12-14
[2]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2008.11.16-11
作者简介:朱正坤,1976.11.21生,男,汉族,安徽肥东,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课改;质量;评价;提升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索路上,如何把握新课程方案,精准掌握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学生持续成长,成为新的课题,摆在了教研组长的面前。所以,作为学校最一线的教研工作者——教研组长,必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统揽新教材,勇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自身角色新定位,以敏感的嗅觉领悟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素养和理念,以先行者的勇气去实践,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去合作研討,以创新的精神去突破,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聚焦”再出发。
一、聚焦“方向”
作为教研组长,要熟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的几个关键词:规范—研读—课堂改革—评价。规范,是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是纲领性的文件。研读是熟悉掌握文件精神要义的关键,核心在课堂这个主战场,评价是本着问题导向。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招生考试的重要依据,采用学分制管理,作为教研组长必须聚焦学习,了解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基本规范,或听专家报告、自学、小组研读等,采用多种方式研读透课程标准和方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深挖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度研究解读教材,吃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分层上好必修课,分类上好选择性必修课,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同时,作为教研组长,还要学习有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于习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论述,学习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等文件,准确把握教育的整体顶层设计,把握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育改革成效的所有问题,都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只要把握了方向,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能寻先机、抢先局、破困局。
二、聚焦“质量”
质量是生命线,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线。作为教研组长要紧紧聚焦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要在备课质量上有实效、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有创新,在作业设置上符合新课程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有针对性,在命题上贴近生活实际和能力的考查与培养。总之,在质量上要精益求精,把质量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研究。作为学校要做好质量观的总体设计,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把教科研的业务研讨作为教师每周业务学习的必修内容,建立健全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让集体备课成为真备课,备真课,让备课有质量,有成效,同时采用打磨的方式,让主备人和主上课人的模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共同行动,确保课堂的质量。成立学校的命题中心,对命题进行审核与把关,强化命题质量,再成立教学文科和理科的督导室,强化学科的质量督导,指导教学的反思。作为教研组长要带头践行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带头创新教学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质量的学习,让学生既勤奋刻苦,也能快乐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同时,作为教研组长要关注质量监测,实行动态的量化监测体系,采用大数据,分析形成易错题,形成纠错本,既是监测教师的教情,也是监测学生的学情。同时采用大数据,用生动活泼、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采用柱状图、线形图、雷达图等,将学生的成绩呈现出来,将本学科的质量升降情况呈现出来,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把分析的科学结果,与年级、学科教师、全体学生、跨学科教师、班主任分享,并为下一步的精准施教提供科学的方案和指导意见,让监测、分析为改进、提升、创新服务。
三、聚焦“效率”
效率一词的含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实际就是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在这里,我强调的效率,主要是聚焦好习惯的贯穿。高效率,是在给定的投入下,最有效的获得效果的评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质量与效率是一脉相承的,关注了效率,就是关注了质量。效率,在教学上,体现的一是时间,二是成效。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两个要素上下功夫。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认真备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置完美,有助于学生有效时间获得更多的练习和思考机会,获得学习的快感和成就感,这也是效率。所以,作为教研组长,既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也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既要关注学生学的主动性、自觉性,也要关注教师教的创造性、灵活性。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设计、批改、试题的命制、资料的选用、试题的筛选、进度的设计等,无处不体现出时间和效果的关系。但是,我想重点强调的是习惯和自觉,是让学生的“学”变成行动自觉,让老师的“教”成为行动觉悟,当这样的一种良好的教学生态与习惯一旦形成了,教学的“效率”自然大幅度的提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一定成为现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一定能得到实施与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实现。
四、聚焦“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是新时代教育的指挥棒和办学导向,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顶层设计,坚持“五破”“五立”。
安徽省教育厅于2020年6月22日印发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此方案明确了“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导普通高中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很明确指出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多个评价中的两个重要评价: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教研组长要深入研究这两个文件的精神,更多关注这两个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要求。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评价,将以国家的层面出台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案,这是普通高中办学的方向和指南。目前,我市普通高中的评价已经形成并实施了五年的综合评价体系,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六个“维度”: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课程实施、学校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品德发展,这六个“维度”既关注了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关注了成果的呈现,既关注了学业成绩,也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研组长作为学校科研的一线人员,必须研读并指导全年级,将评价体系融入课堂和课外的教育教学全领域、全过程。 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关键的评价是招生制度改革后的考试评价制度。考试命题的研究、学分制的管理,都应成为教研组长的聚焦。
五、聚焦“自我”
作为教研组长,对以上七个方面的“聚焦”把握如何、工作力度如何、取得效果如何,既取决于集体教科研的精神状态,研发能力,更取决于一线教研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认知、状态等。
(一)合作者
教研组长,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一线人员、骨干成员,作为学科的带头人,不能是单打独斗,单枪匹马,应该是团队“作战”,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如何,质量高低,代表着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关系着学生的持续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决定着“双新”改革的成功与否。学校的年级负责人和团队倾向于主抓全年级的“管理”,而学科的负责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主抓全学科的育人功能,倾向于“研究”。年级负责人和教育负责人及其团队必须实现相互配合,相互分析管理和研究的成果,实现在党建引领业务的前提下管理与研究的合一。
(二)传递者
教研组长,承担着学校教研部门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也是学科思想的传递者,也是教研成果的分享者。作为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要成为学校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坚定推动者、支持者,更是学校教学改革整体思路的传递者。教研组长要紧紧的架起桥梁,与学校学科教研部门或者德育研究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团队,形成合力,让自己成为学科的真正带头人,业务的尖子,新课改的探索者,课堂改革的实践者,把个人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全学科老师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分享,加强研讨、加强指导,真正成为科研精神的传递者。
(三)超越者
“比、学、赶、超”是一种状态,更应该是教研人员的一种精神。
“比”,比的是干劲。教研组长要比个人的专业成长,比学科水平和思想的引领,比学校学科在区域的影响力。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实施,是学校的一次重新洗牌,没有“比”的精神和干劲,不能先行先试,不敢勇于突破与创新,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愈挫愈勇,就难以实现专业的成长、学科的引领、学校的影响。
“学”,学的是自觉,自觉学习先进,对照自我,分析不足,扬长补短。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向同行学、向名师学、向名校学,在学习中积累,在学习中反思,让学习成为“自觉”,让优秀成为榜样,让成果成为示范,让影响成为引领。
“赶”,说的是提升。自觉的通过学习,找到自身或者本学科、本学校的不足和薄弱項,如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管理的经验还不足,课标研读理论水平还不够,本校现有办学水平还处在爬坡期,与名校还要很大差距等,需要教研组长自身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等的大幅提升与进步,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团结引领备课组和全学科教师的智慧,从稳、从快寻突破,迎头赶上,方能跟得上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步伐。
“超”,靠的是质量和效率。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最核心主战场,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导向,生情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研究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是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路径和策略。我们要瞄准新课改、瞄准知名校,要发挥超力度和加速度,在危机中寻先机,实现弯道超车,让本学科、本学校老师,成为第一批最具影响力的学科、学校和带头人。
质量如同生命,核心素养是灵魂,教科研是强大的内生动力,共同体的建设是保障,立德树人的新使命已摆在面前,时代的课题已经呈现,教研队伍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谭小林、贾伟《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教育评估与检测》重庆市2014年第2-3期12-14
[2]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2008.11.16-11
作者简介:朱正坤,1976.11.21生,男,汉族,安徽肥东,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