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采用调查、文献、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遵义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期望能为当地农村体育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对策探析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的健康和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很缓慢,当地政府对体育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还不够,对当地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也缺乏重视和关注,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不多,所以当地人民群众还是保持原来的思想价值观,很少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该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进而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农村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有力地推进和配合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遵义市(遵义县、绥阳县、务川县、仁怀市、习水县、余庆县)乡镇村居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从遵义市的乡镇中抽取经济发展较好(仁怀市、遵义县)、一般(绥阳县、余庆县)和较差(务川县、习水县)的六个区域进行典型调查。内容包括:农民收入、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和体育基础设施等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98.5%。
2.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已搜集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事实进行整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体育意识普遍淡薄
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农民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多数农民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3.8%的农民认为劳动也是锻炼身体,所以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17.8%的农民认为没有时间参加锻炼,28.4%的农民不懂锻炼方法(见表1)。
研究表明:受遵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受教育层次的影响,农民的体育意识普遍淡薄。而且在通过小学学历以下及初中学历以上的数据统计显示,农民的文化程度低者,体育意识更加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对体育意识影响很大。
(二)农民运动参与比例偏低
在调查的197人中,平均每周参加1次体育健身活动者(30min以上/次)有78人,占13.6%;每周参加2次以上者仅有58人,占10.2%。从调查看,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与地域的相关性比较大。每周参加1次和2次以上者,仁怀市和遵义县分别达到了20.4%、17.3%,绥阳县和余庆县分别达到了12.7%、9.6%,而务川县和习水县仅分别达到7.4%、3.2%。“偶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3.7%,“参加”体育健身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3.6%,“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0.1%(见表2)。
可见,遵义市农民运动参与的比例偏低,地域差距比较大;而且农民并不是没有时间锻炼,而是没有利用空闲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更没去思考过是否有必要去体育锻炼。
(三)农民体育消费总体偏低,资金缺乏
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抽样调查中发现,仁怀市、遵义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087.4元,人均体育消费168.4元;绥阳县、余庆县农村经济发展一般,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874.3元,人均体育消费124.1元;务川县、习水县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416.8元,人均体育消费63.6元。
农村体育经费筹集渠道过窄,主要来源于为数不多的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见表3),造成活动开展资金缺乏。
经济是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体育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体育消费不足,农村体育经费筹集渠道过窄,都阻碍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体育活动内容欠丰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遵义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项目是球类活动和跑步、散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活动开展内容更加单一。
调查中发现,仁怀市、遵义县农民一年内可以接受到4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法规知识学习;务川县、习水县农民,甚至绥阳县、余庆县农民却不高于2次。
活动开展内容的单一性,必然影响农民的运动参与;而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农民缺乏对体育健身、法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五)体育组织和管理体制欠科学
在农村体协和健身指导员调查统计中发现,78.5%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镇有无农村体育协会时,答案为“不清楚”或者“没有”;74.9%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镇有无体育健身指导员时,答案为“无”或“不清楚”,部分中小学还没有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访问中得知现有农村体育组织的类型,以“基层和村委组织”为主,这些体育组织大多无固定的活动点和负责人,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部分人对体育管理部门在农村体育活动的绩效评价一般,多数人认为工作绩效不足。
结果表明:体育组织和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少,发挥的作用有限;体育组织组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指导性不强。
(六)体育基础设施不足
57.7%的受访者选择偶尔光顾公共健身场所,64.5%的农民都把开阔地方作为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在对体育基础设施满意度进行调查中,18.7%的农民基本满意,26.3%认为一般,但有48.6%的农民不满意。另外,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场地器材缺乏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场地设施较好的,如有篮球场或乒乓球台的村占21.3%,原有场地但年久失修、现在尚可勉强使用的占38.1%,原有场地被做他用的占32.2%,几乎没有场地设施的占9.6%(表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体育消费总体偏低,体育活动资金缺乏,根本上影响了体育的发展。
2.农民受教育层次不高,体育意识淡薄,运动参与比例偏低,体育发展缺乏承载主体。
3.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制约了农民的运动参与积极性。
4.体育组织松散,管理体制欠科学,对农村体育的指导性不强。
5 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农民体育锻炼外部环境不佳,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二)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搞活乡镇企业,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思路。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体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建设,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指导,从而搞活乡镇企业,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2.完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健身宣传与引导
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健身的宣传与指导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助推器。务川体育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目标作出阶段性的规划,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强化行政监管职能,重视乡镇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的建设,加强体育指导站、文体活动点、晨(晚)练点的建设和管理。各级体育和宣传部门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加强体育健身的指导与宣传,将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式宣传到农民中去。
3.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近几年,遵义市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体育课改理念、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经验推广和“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成绩显著。因此,遵义市农村体育的相关负责部门应该立足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指引作用,建立“以城镇为中心,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活动为纽带,辐射周边农村体育”的模式,从而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4.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遵义市农村体育硬性资源是有限的,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很丰富。如“仡佬族高台舞狮”、“仡佬族打篾鸡蛋”、“独竹漂”、“仁怀后山苗族采月亮”、“余庆龙灯”等,都蕴含了多姿多彩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只要因势利导,遵义市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可以成为撬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杠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族传统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推动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
5.引进体育专业人才,强化农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成立乡镇农民健身指导站,积极引进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本地体育骨干,让他们发挥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并通过财政扶持、企业赞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较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农民树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综上所述,目前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于2012年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遵义市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抓紧落实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针对遵义市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发强.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Z].在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1.26.
[2] 王绍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22).
[3] 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4—15.
[4] 刘贺.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22).
[5] 袁宏,李皿,李霞,等.对我国开展农村体育有效方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25—27.
[6] 叶木华.浙江省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8.4(29).
[7] 刘新光.湖南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
[8] 李丹,张晓杭.近5年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策与建议"的综述[J].综述报告.
[9] 谢伟,梁莉,何茂.制约广西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8.3(29).
[10] 吴湘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Z].政治?研究.
摘 要 采用调查、文献、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遵义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期望能为当地农村体育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对策探析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的健康和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很缓慢,当地政府对体育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还不够,对当地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也缺乏重视和关注,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不多,所以当地人民群众还是保持原来的思想价值观,很少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该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进而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农村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有力地推进和配合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遵义市(遵义县、绥阳县、务川县、仁怀市、习水县、余庆县)乡镇村居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从遵义市的乡镇中抽取经济发展较好(仁怀市、遵义县)、一般(绥阳县、余庆县)和较差(务川县、习水县)的六个区域进行典型调查。内容包括:农民收入、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和体育基础设施等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98.5%。
2.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已搜集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事实进行整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体育意识普遍淡薄
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农民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多数农民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3.8%的农民认为劳动也是锻炼身体,所以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17.8%的农民认为没有时间参加锻炼,28.4%的农民不懂锻炼方法(见表1)。
研究表明:受遵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受教育层次的影响,农民的体育意识普遍淡薄。而且在通过小学学历以下及初中学历以上的数据统计显示,农民的文化程度低者,体育意识更加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对体育意识影响很大。
(二)农民运动参与比例偏低
在调查的197人中,平均每周参加1次体育健身活动者(30min以上/次)有78人,占13.6%;每周参加2次以上者仅有58人,占10.2%。从调查看,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与地域的相关性比较大。每周参加1次和2次以上者,仁怀市和遵义县分别达到了20.4%、17.3%,绥阳县和余庆县分别达到了12.7%、9.6%,而务川县和习水县仅分别达到7.4%、3.2%。“偶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3.7%,“参加”体育健身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3.6%,“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0.1%(见表2)。
可见,遵义市农民运动参与的比例偏低,地域差距比较大;而且农民并不是没有时间锻炼,而是没有利用空闲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更没去思考过是否有必要去体育锻炼。
(三)农民体育消费总体偏低,资金缺乏
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抽样调查中发现,仁怀市、遵义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087.4元,人均体育消费168.4元;绥阳县、余庆县农村经济发展一般,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874.3元,人均体育消费124.1元;务川县、习水县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被调查乡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416.8元,人均体育消费63.6元。
农村体育经费筹集渠道过窄,主要来源于为数不多的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见表3),造成活动开展资金缺乏。
经济是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体育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体育消费不足,农村体育经费筹集渠道过窄,都阻碍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体育活动内容欠丰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遵义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项目是球类活动和跑步、散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活动开展内容更加单一。
调查中发现,仁怀市、遵义县农民一年内可以接受到4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法规知识学习;务川县、习水县农民,甚至绥阳县、余庆县农民却不高于2次。
活动开展内容的单一性,必然影响农民的运动参与;而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农民缺乏对体育健身、法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五)体育组织和管理体制欠科学
在农村体协和健身指导员调查统计中发现,78.5%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镇有无农村体育协会时,答案为“不清楚”或者“没有”;74.9%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镇有无体育健身指导员时,答案为“无”或“不清楚”,部分中小学还没有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访问中得知现有农村体育组织的类型,以“基层和村委组织”为主,这些体育组织大多无固定的活动点和负责人,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部分人对体育管理部门在农村体育活动的绩效评价一般,多数人认为工作绩效不足。
结果表明:体育组织和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少,发挥的作用有限;体育组织组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指导性不强。
(六)体育基础设施不足
57.7%的受访者选择偶尔光顾公共健身场所,64.5%的农民都把开阔地方作为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在对体育基础设施满意度进行调查中,18.7%的农民基本满意,26.3%认为一般,但有48.6%的农民不满意。另外,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场地器材缺乏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场地设施较好的,如有篮球场或乒乓球台的村占21.3%,原有场地但年久失修、现在尚可勉强使用的占38.1%,原有场地被做他用的占32.2%,几乎没有场地设施的占9.6%(表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体育消费总体偏低,体育活动资金缺乏,根本上影响了体育的发展。
2.农民受教育层次不高,体育意识淡薄,运动参与比例偏低,体育发展缺乏承载主体。
3.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制约了农民的运动参与积极性。
4.体育组织松散,管理体制欠科学,对农村体育的指导性不强。
5 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农民体育锻炼外部环境不佳,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二)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搞活乡镇企业,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思路。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体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建设,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指导,从而搞活乡镇企业,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2.完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健身宣传与引导
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健身的宣传与指导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助推器。务川体育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目标作出阶段性的规划,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强化行政监管职能,重视乡镇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的建设,加强体育指导站、文体活动点、晨(晚)练点的建设和管理。各级体育和宣传部门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加强体育健身的指导与宣传,将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式宣传到农民中去。
3.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近几年,遵义市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体育课改理念、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经验推广和“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成绩显著。因此,遵义市农村体育的相关负责部门应该立足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指引作用,建立“以城镇为中心,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活动为纽带,辐射周边农村体育”的模式,从而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4.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遵义市农村体育硬性资源是有限的,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很丰富。如“仡佬族高台舞狮”、“仡佬族打篾鸡蛋”、“独竹漂”、“仁怀后山苗族采月亮”、“余庆龙灯”等,都蕴含了多姿多彩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只要因势利导,遵义市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可以成为撬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杠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族传统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推动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
5.引进体育专业人才,强化农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成立乡镇农民健身指导站,积极引进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本地体育骨干,让他们发挥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并通过财政扶持、企业赞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较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农民树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综上所述,目前遵义市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于2012年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遵义市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抓紧落实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针对遵义市农村体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发强.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Z].在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1.26.
[2] 王绍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22).
[3] 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4—15.
[4] 刘贺.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22).
[5] 袁宏,李皿,李霞,等.对我国开展农村体育有效方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25—27.
[6] 叶木华.浙江省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8.4(29).
[7] 刘新光.湖南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
[8] 李丹,张晓杭.近5年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策与建议"的综述[J].综述报告.
[9] 谢伟,梁莉,何茂.制约广西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8.3(29).
[10] 吴湘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Z].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