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可见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毛线是一种属于无结构行材料范畴的材料,可以任意变换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子来,有利于让幼儿通过对毛线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欣赏法激发幼儿对毛线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欣赏环境,有利于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更激发幼儿大胆尝试操作,给幼儿提供一个“乐学”的开端。于是,我分两步进行:
1、提供简单而又丰富多彩的毛线作品供幼儿欣赏交流
有意识地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简单的用毛线制作的粘贴画,如:用毛线卷成圆形制成水果、花,用碎毛线粘贴做成的小动物,用毛线做成花绳,用毛线在窗户上打结成网等一些直观性很强的教师作品,这些欣赏作品装饰性强、操作简便,孩子们一看到色彩鲜艳的作品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起来:这些漂亮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孩子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就发现这些作品的制作程序非常简单,而且通过尝试很快就能够掌握基本要领,这下子,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急着想来尝试一下。
2、收集颜色各异粗细不同的毛线,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通过欣赏交流,孩子们对毛线已经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颜色各异粗细不同的毛线,让幼儿感受毛线的多样性,体验色彩的冲击力。说道要让大家进行制作,孩子们纷纷收集来毛线,投放在美工区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还时不时地进行归类:有的按颜色,有的按粗细,还有的按冷暖呢!同时收集一些由毛线制作成的饰品,让幼儿了解毛线的多种制作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利用毛线操作的欲望。
二、运用基本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指出,对于大班的幼儿应尝试用线绳进行简单的编织、穿插,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增强动手能力。我也认为,要运用毛线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首先就应该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领。
1、从一种方法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操作
在让幼儿掌握方法的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方法进行操作,对于一些简便的方法,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从而自主学习。在一次学习小蜘蛛织网的过程中,在钉有美工钉的木板上运用绕的方法进行操作。看似简单的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绕了起来,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绕来绕去不像蜘蛛网、毛线一下子就松了……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探讨。于是,总结出首先要在板上找个钉子成为固定点,绕的方法也是有规律的,从固定点到中心点,再到旁边的点,再回中心点,最后从中心螺旋型绕出来,通过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很快总结出了要领,并且将这个方法和规律运用到其它方法中,这样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不仅去除了多次讲解地重复性和枯燥性,而且使孩子们在运用不同方法操作时也达到了同样效果。
2、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辅助进行,提高幼儿创造力
孩子进入大班,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如何迎合幼儿地需要,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发展,是教师首先应考虑到的。在一次穿编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操作,雯雯拿着作品跑了过来:“老师,我穿好了,你看看。”“嗯,你穿得真细致,梳密得当。”“老师,我想在这上面再做点东西好吗?”“当然可以,你打算怎么做呢?”“做完再给你看。”说着,雯雯便走开了。不一会儿,她拿来了修改后的作品,在穿编好的底板上,用毛线粘贴出了花朵,使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气,孩子们见了纷纷效仿,我便抓住机会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操作,有的在穿编的基础上打结,有的先粘贴再绕,使平面的作品都成为立体的,在发展动手能力的同时,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促进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宽余的场地,充分的探索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学会探索,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我们为孩子创设了美工区,由于孩子的能力特点各不相同,一开始,我只给孩子投放了各种颜色的碎毛线,五颜六色的毛线团,孩子一开始可以将线卷成圆形做组合画面,用碎线装饰已画好的形象。经过一段时间,幼儿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后,我又投入了像框和穿编架,让幼儿用线来缠绕,又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我便投放一些难度较大的,如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整团毛线的绕、贴,在圆形圈上打结织网等,形式多样,让幼儿自主选择。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能力,孩子的不同发展程度逐渐增加材料,由易到难供不同层次幼儿自由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纵向发展。
2、通过自主探索,让幼儿在在探索中发展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如在一次织网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织网,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织的,再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得出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形式,教师不做任何示范,而作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倾听孩子心声,必要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四、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的作品获得肯定时,总是十分兴奋的,如何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应让幼儿的作品有展示的空间。
1、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幼儿竞争意识
在孩子们毛线操作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进行了一次“编辫子”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用毛线编的辫子又快又好。还进行了“大家来做小老师”活动,请幼儿轮流来做小老师,指导大家怎样用毛线进行操作活动,每位小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擅长项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竞争和指导别人中获得了自信。
2、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我给予积极地鼓励,并为他们创设了展示作品的展台,让幼儿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我便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在得意自己的作品时,也获得了自信,同时也为他下一次创作派生了新的动力。
动手能力,是幼儿百种语言之一,是展现幼儿内心世界的载体,是使教师成为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的有效条件。在进行毛线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初步的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而且幼儿造型能力、布局能力、认真做事能力、手眼协调以及小肌肉精细动作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一年的时间和研究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好的课题活动的生成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因为有生活经验作为课题活动的基础,幼儿才会更加的感兴趣。一年的毛线操作活动给我班上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或是任何地方,它都可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心,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欣赏法激发幼儿对毛线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欣赏环境,有利于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更激发幼儿大胆尝试操作,给幼儿提供一个“乐学”的开端。于是,我分两步进行:
1、提供简单而又丰富多彩的毛线作品供幼儿欣赏交流
有意识地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简单的用毛线制作的粘贴画,如:用毛线卷成圆形制成水果、花,用碎毛线粘贴做成的小动物,用毛线做成花绳,用毛线在窗户上打结成网等一些直观性很强的教师作品,这些欣赏作品装饰性强、操作简便,孩子们一看到色彩鲜艳的作品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起来:这些漂亮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孩子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就发现这些作品的制作程序非常简单,而且通过尝试很快就能够掌握基本要领,这下子,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急着想来尝试一下。
2、收集颜色各异粗细不同的毛线,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通过欣赏交流,孩子们对毛线已经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颜色各异粗细不同的毛线,让幼儿感受毛线的多样性,体验色彩的冲击力。说道要让大家进行制作,孩子们纷纷收集来毛线,投放在美工区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还时不时地进行归类:有的按颜色,有的按粗细,还有的按冷暖呢!同时收集一些由毛线制作成的饰品,让幼儿了解毛线的多种制作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利用毛线操作的欲望。
二、运用基本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指出,对于大班的幼儿应尝试用线绳进行简单的编织、穿插,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增强动手能力。我也认为,要运用毛线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首先就应该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领。
1、从一种方法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操作
在让幼儿掌握方法的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方法进行操作,对于一些简便的方法,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从而自主学习。在一次学习小蜘蛛织网的过程中,在钉有美工钉的木板上运用绕的方法进行操作。看似简单的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绕了起来,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绕来绕去不像蜘蛛网、毛线一下子就松了……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探讨。于是,总结出首先要在板上找个钉子成为固定点,绕的方法也是有规律的,从固定点到中心点,再到旁边的点,再回中心点,最后从中心螺旋型绕出来,通过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很快总结出了要领,并且将这个方法和规律运用到其它方法中,这样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不仅去除了多次讲解地重复性和枯燥性,而且使孩子们在运用不同方法操作时也达到了同样效果。
2、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辅助进行,提高幼儿创造力
孩子进入大班,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如何迎合幼儿地需要,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发展,是教师首先应考虑到的。在一次穿编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操作,雯雯拿着作品跑了过来:“老师,我穿好了,你看看。”“嗯,你穿得真细致,梳密得当。”“老师,我想在这上面再做点东西好吗?”“当然可以,你打算怎么做呢?”“做完再给你看。”说着,雯雯便走开了。不一会儿,她拿来了修改后的作品,在穿编好的底板上,用毛线粘贴出了花朵,使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气,孩子们见了纷纷效仿,我便抓住机会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操作,有的在穿编的基础上打结,有的先粘贴再绕,使平面的作品都成为立体的,在发展动手能力的同时,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促进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宽余的场地,充分的探索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学会探索,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我们为孩子创设了美工区,由于孩子的能力特点各不相同,一开始,我只给孩子投放了各种颜色的碎毛线,五颜六色的毛线团,孩子一开始可以将线卷成圆形做组合画面,用碎线装饰已画好的形象。经过一段时间,幼儿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后,我又投入了像框和穿编架,让幼儿用线来缠绕,又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我便投放一些难度较大的,如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整团毛线的绕、贴,在圆形圈上打结织网等,形式多样,让幼儿自主选择。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能力,孩子的不同发展程度逐渐增加材料,由易到难供不同层次幼儿自由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纵向发展。
2、通过自主探索,让幼儿在在探索中发展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如在一次织网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织网,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织的,再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得出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形式,教师不做任何示范,而作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倾听孩子心声,必要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四、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的作品获得肯定时,总是十分兴奋的,如何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应让幼儿的作品有展示的空间。
1、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幼儿竞争意识
在孩子们毛线操作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进行了一次“编辫子”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用毛线编的辫子又快又好。还进行了“大家来做小老师”活动,请幼儿轮流来做小老师,指导大家怎样用毛线进行操作活动,每位小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擅长项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竞争和指导别人中获得了自信。
2、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我给予积极地鼓励,并为他们创设了展示作品的展台,让幼儿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我便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在得意自己的作品时,也获得了自信,同时也为他下一次创作派生了新的动力。
动手能力,是幼儿百种语言之一,是展现幼儿内心世界的载体,是使教师成为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的有效条件。在进行毛线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初步的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而且幼儿造型能力、布局能力、认真做事能力、手眼协调以及小肌肉精细动作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一年的时间和研究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好的课题活动的生成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因为有生活经验作为课题活动的基础,幼儿才会更加的感兴趣。一年的毛线操作活动给我班上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或是任何地方,它都可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心,提高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