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一般教师的处理方式存在几个误区。如事必躬亲,偏袒一方、抱有偏见,各打五十大板。通过本研究,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教师应做到: 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一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对平时调皮的幼儿就抱有偏见。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不必事必躬亲,在一日活动中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锻炼他们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关键词:处理方式;纠正方法
一、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常见处理方式及影响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告状。,每位老师针对这些告状所持态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老师能够耐心的倾听幼儿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对幼儿告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处理告状的问题,存在一些偏颇。教师常见的处理方式如下。
(一)事必躬亲、面面俱到
事必亲为,面面俱到。是针对“负责任”的老师来说,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想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认为孩子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问题请找老师,让老师想办法,让老师自己去解决”。包办代替的现象严重。
(二)各打五十大板
如果幼儿来告状,老师就轻而易举的做出判断,不问事实经过,两个人都有错。因为一个巴掌也拍不响。这是老师经常用的比较常见的方法,老师根本不问发生什么事就批评一通。 這是老师用来处理幼儿告状常用的方式。看起来是比较公平合理,但实质上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幼儿不理解整件事情的因果联系,幼儿对正确与否的是非观念并没有清楚的界定,只是在老师看似公正的引导下。让整件事情表面完结。。
(三)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如果一个幼儿来告状,教师因为在忙于其他事情,无暇顾及一旁渴望通过老师“伸张正义”幼儿。总是以“嗯嗯,好的!”“老师,在忙,等一下再说”。“你先去玩,头都不抬,继续忙活手中的事情”来应对幼儿的告状。幼儿势必就会接受到老师冷漠的态度这样的一个信号。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会不会变得冷漠?孩子会不会渐渐疏远老师?等等这一切,我们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教师对于幼儿告状行为应采取的处理方式
(一)幼儿教师应采取的思维模式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判断和思考以及反应过程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首先,教育价值判断,这个告状行为可以发展幼儿什么?其次,在整个事件中教师可以对幼儿做那些方面的指导?最后,教师对告状行为应如何处理?
(二)幼儿教师应采取的实践模式
1、教师要学会“弹钢琴” ,不必事必躬亲
在一日活动中,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幼儿的告状纷繁复杂。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时,教师要放低自己,弱化自己的能力。相信孩子有且肯定有能力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矛盾。教师对于孩子之间的事情,不需要亲力亲为。教师需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减少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作为旁观者、引导者引导孩子的解决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各打五十大板
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每个幼儿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似的。都是幼儿之间发生的这样,那样的小事。但是小事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避免一刀切,公平公正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幼儿的积极表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分析他的行为。通过和幼儿的探讨,最终让幼儿了解这次告状事件怎么解决,才能有利于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3、冷处理绝非“置之不理”
教师针对处理一些告状行为可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这里的冷处理和置之不理要区分开来。置之不理是不分缘由不予理睬。而冷处理是请孩子安静下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因为,在一日生活当中,不是幼儿所有的告状行为都需要教师予以積极的回应,有些更需要教师冷处理 。因为,幼儿某些告状行为,是希望熟悉或者亲近的大人能做他们的依靠。批评、惩罚“不乖”或欺负他们的人。笔者认为,告状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缺乏自主解决问题和同伴间的协调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请幼儿先安静一会。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
在针对一般告状行为时,教师首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在了解事实后,才能把握好公正尺度去做判断。如果是为了些很小很普通的事告状,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是冷淡的,也就是用幼儿教师的行为告诉幼儿,我不赞成你总是就告状 ,以淡化他的告状行为。处理幼儿告状事件,指导思想是要幼儿学会掌握一定的社会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有耐心细心。
参考文献:
[1]郑名,李春丽.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 ]. 学前教育研究. 2005,(1).
[2]姚怀莲. 浅析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6).
[3]杨燕燕. 老师,请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J ]. 幼教园地,2006,(4) .
[4]王伶. 正确应对幼儿的“告状”[J]. 早期教育,2007, (6).
[5]吴玲. 理性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J]. 现代幼教,2007, (9).
[6]李灵,刘伟伟.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11).
关键词:处理方式;纠正方法
一、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常见处理方式及影响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告状。,每位老师针对这些告状所持态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老师能够耐心的倾听幼儿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对幼儿告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处理告状的问题,存在一些偏颇。教师常见的处理方式如下。
(一)事必躬亲、面面俱到
事必亲为,面面俱到。是针对“负责任”的老师来说,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想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认为孩子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问题请找老师,让老师想办法,让老师自己去解决”。包办代替的现象严重。
(二)各打五十大板
如果幼儿来告状,老师就轻而易举的做出判断,不问事实经过,两个人都有错。因为一个巴掌也拍不响。这是老师经常用的比较常见的方法,老师根本不问发生什么事就批评一通。 這是老师用来处理幼儿告状常用的方式。看起来是比较公平合理,但实质上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幼儿不理解整件事情的因果联系,幼儿对正确与否的是非观念并没有清楚的界定,只是在老师看似公正的引导下。让整件事情表面完结。。
(三)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如果一个幼儿来告状,教师因为在忙于其他事情,无暇顾及一旁渴望通过老师“伸张正义”幼儿。总是以“嗯嗯,好的!”“老师,在忙,等一下再说”。“你先去玩,头都不抬,继续忙活手中的事情”来应对幼儿的告状。幼儿势必就会接受到老师冷漠的态度这样的一个信号。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会不会变得冷漠?孩子会不会渐渐疏远老师?等等这一切,我们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教师对于幼儿告状行为应采取的处理方式
(一)幼儿教师应采取的思维模式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判断和思考以及反应过程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首先,教育价值判断,这个告状行为可以发展幼儿什么?其次,在整个事件中教师可以对幼儿做那些方面的指导?最后,教师对告状行为应如何处理?
(二)幼儿教师应采取的实践模式
1、教师要学会“弹钢琴” ,不必事必躬亲
在一日活动中,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幼儿的告状纷繁复杂。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时,教师要放低自己,弱化自己的能力。相信孩子有且肯定有能力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矛盾。教师对于孩子之间的事情,不需要亲力亲为。教师需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减少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作为旁观者、引导者引导孩子的解决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各打五十大板
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每个幼儿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似的。都是幼儿之间发生的这样,那样的小事。但是小事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避免一刀切,公平公正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幼儿的积极表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分析他的行为。通过和幼儿的探讨,最终让幼儿了解这次告状事件怎么解决,才能有利于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3、冷处理绝非“置之不理”
教师针对处理一些告状行为可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这里的冷处理和置之不理要区分开来。置之不理是不分缘由不予理睬。而冷处理是请孩子安静下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因为,在一日生活当中,不是幼儿所有的告状行为都需要教师予以積极的回应,有些更需要教师冷处理 。因为,幼儿某些告状行为,是希望熟悉或者亲近的大人能做他们的依靠。批评、惩罚“不乖”或欺负他们的人。笔者认为,告状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缺乏自主解决问题和同伴间的协调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请幼儿先安静一会。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
在针对一般告状行为时,教师首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在了解事实后,才能把握好公正尺度去做判断。如果是为了些很小很普通的事告状,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是冷淡的,也就是用幼儿教师的行为告诉幼儿,我不赞成你总是就告状 ,以淡化他的告状行为。处理幼儿告状事件,指导思想是要幼儿学会掌握一定的社会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有耐心细心。
参考文献:
[1]郑名,李春丽.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 ]. 学前教育研究. 2005,(1).
[2]姚怀莲. 浅析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6).
[3]杨燕燕. 老师,请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J ]. 幼教园地,2006,(4) .
[4]王伶. 正确应对幼儿的“告状”[J]. 早期教育,2007, (6).
[5]吴玲. 理性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J]. 现代幼教,2007, (9).
[6]李灵,刘伟伟.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