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费时多,效果差。繁琐的问题,沉闷的课堂,让老师们感到十分困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题材丰富,文质兼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熏陶都大有裨益。“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如果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咀嚼词句,品读思考,发现创新,就会获得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定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高效少时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本人认为,让学生细读批注,交流展示,可以简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望同行指正。
一、潜心自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指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阅读实践。如果把相关知识罗列出来,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还谈什么尊重个性,还谈什么能力培养。阅读本身具有个性行为,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若能专心读书,就能身临其境,和作者零距离接触、交流,获取知识。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就可以进入自读阶段。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学生自读时,可提出要求,即专心致志、勾画圈点、旁边批注。可勾画修辞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或写法方面的动静态、插叙、过渡句、中心句、反问句、说明方法等;可圈点重点词句;旁批是给重点词和难句写体会或解释,(体会或解释的内容多可让学生写关键词。)或写段意。学生自读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不专注者要暗示其进入状态,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前提下,对个别的点拨、指导、启发、鼓励、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信地阅读,从中感受读书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分部分阅读。多次实践证明,这种读书方式效果较好,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当我随手翻开学生的课本,都会看到他们自主学习留下的印记,即使成绩差的也学有所获。在教学西师版十二册《夏》一文时,一位同学在第一自然段“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的旁边注有“比喻”,在“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的旁边注有“对比”,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旁边注有“中心句”,在第三自然段的旁边注有“忙碌”,在末段的旁边注有“总结上文”。又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有同学在第一自然段注有旁批“总领全文”,在二自然段“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旁边写有“多”(表示骆驼多),在“拉骆驼的摘下他的毡帽……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的旁边注有“冷”(指冬天的家乡很冷),在第三自然段的旁边”注有“艰辛”(指拉骆驼的人很辛苦),第四自然段旁边 注有“样子有趣”(指骆驼吃草的样子可爱),在第十二自然段注有“关爱”(指作者喜欢骆驼,想给它把毛剪整齐)。
二、交流展示
自由汇报是学生潜心自读的检验,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阅读教学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与三维目标相呼应,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又很有价值。即勾画圈点和旁批的内容,还有文字背后的想象,与作者的对话或文中人物的对话等。某同学的独特见解,某同学个性化的情感体验,都会迎得大家的赞赏。它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无穷。曾经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对最后一段的体会是︰云中山寒风呼啸,漫天飞舞着鹅毛般的大雪,饥饿、寒冷和疲劳挡不住有钢铁意志的红军战士,他们把失去军需处长的悲痛化为力量,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在教《林海》一文时,一名学生读了“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之后,感受很特别:“兴安岭的绿色真多,著名作家老舍也难以描述它,只有大自然这位出色的画家才能描绘那么多绿颜色。”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我借此机会告诉学生,兴安岭的绿色那么多,既看不完,又看不厌,你们能读出这美丽的意境吗?此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读书的感受与朗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比一味强调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好得多。
三、质疑总结
质疑总结也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自读与交流,对课文有了很深的了解,但也有一些疑问需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对有价值的质疑给予肯定,对解疑积极者赞赏,让学生乐学,好学。
总结的方法很多。可以是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概括,也可以提一个有总结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解决。或者是围绕课文重点提一至二个问题。如西师版十二册《我很重要》一文,可提问: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我很重要?学了课文之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想对同学说什么?又如《寻找幸运花瓣》可提问:作者第一天没有找到五瓣丁香,第二天又去找,找得很辛苦,终于找到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努力把希望变成现实也是一种幸运。)
以上只是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了一点阅读教学的看法。不过,阅读教学课堂 结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学中要寻求科学的模式,但不拘泥于某种模式,阅读教学要有科学性,实效性,还需我们努力探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费时多,效果差。繁琐的问题,沉闷的课堂,让老师们感到十分困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题材丰富,文质兼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熏陶都大有裨益。“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如果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咀嚼词句,品读思考,发现创新,就会获得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定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高效少时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本人认为,让学生细读批注,交流展示,可以简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望同行指正。
一、潜心自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指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阅读实践。如果把相关知识罗列出来,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还谈什么尊重个性,还谈什么能力培养。阅读本身具有个性行为,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若能专心读书,就能身临其境,和作者零距离接触、交流,获取知识。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就可以进入自读阶段。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学生自读时,可提出要求,即专心致志、勾画圈点、旁边批注。可勾画修辞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或写法方面的动静态、插叙、过渡句、中心句、反问句、说明方法等;可圈点重点词句;旁批是给重点词和难句写体会或解释,(体会或解释的内容多可让学生写关键词。)或写段意。学生自读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不专注者要暗示其进入状态,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前提下,对个别的点拨、指导、启发、鼓励、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信地阅读,从中感受读书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分部分阅读。多次实践证明,这种读书方式效果较好,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当我随手翻开学生的课本,都会看到他们自主学习留下的印记,即使成绩差的也学有所获。在教学西师版十二册《夏》一文时,一位同学在第一自然段“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的旁边注有“比喻”,在“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的旁边注有“对比”,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旁边注有“中心句”,在第三自然段的旁边注有“忙碌”,在末段的旁边注有“总结上文”。又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有同学在第一自然段注有旁批“总领全文”,在二自然段“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旁边写有“多”(表示骆驼多),在“拉骆驼的摘下他的毡帽……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的旁边注有“冷”(指冬天的家乡很冷),在第三自然段的旁边”注有“艰辛”(指拉骆驼的人很辛苦),第四自然段旁边 注有“样子有趣”(指骆驼吃草的样子可爱),在第十二自然段注有“关爱”(指作者喜欢骆驼,想给它把毛剪整齐)。
二、交流展示
自由汇报是学生潜心自读的检验,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阅读教学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与三维目标相呼应,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又很有价值。即勾画圈点和旁批的内容,还有文字背后的想象,与作者的对话或文中人物的对话等。某同学的独特见解,某同学个性化的情感体验,都会迎得大家的赞赏。它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无穷。曾经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对最后一段的体会是︰云中山寒风呼啸,漫天飞舞着鹅毛般的大雪,饥饿、寒冷和疲劳挡不住有钢铁意志的红军战士,他们把失去军需处长的悲痛化为力量,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在教《林海》一文时,一名学生读了“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之后,感受很特别:“兴安岭的绿色真多,著名作家老舍也难以描述它,只有大自然这位出色的画家才能描绘那么多绿颜色。”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我借此机会告诉学生,兴安岭的绿色那么多,既看不完,又看不厌,你们能读出这美丽的意境吗?此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读书的感受与朗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比一味强调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好得多。
三、质疑总结
质疑总结也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自读与交流,对课文有了很深的了解,但也有一些疑问需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对有价值的质疑给予肯定,对解疑积极者赞赏,让学生乐学,好学。
总结的方法很多。可以是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概括,也可以提一个有总结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解决。或者是围绕课文重点提一至二个问题。如西师版十二册《我很重要》一文,可提问: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我很重要?学了课文之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想对同学说什么?又如《寻找幸运花瓣》可提问:作者第一天没有找到五瓣丁香,第二天又去找,找得很辛苦,终于找到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努力把希望变成现实也是一种幸运。)
以上只是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了一点阅读教学的看法。不过,阅读教学课堂 结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学中要寻求科学的模式,但不拘泥于某种模式,阅读教学要有科学性,实效性,还需我们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