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外衣下的人文情怀——《三体》专题研究课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天花板”,其中不乏科幻小说的精彩情节,更包含着作者的人文情怀。我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度阅读《三体》,找寻科幻外衣包裹着的人文情怀,设置有趣、有深度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宏大叙事视野和博大胸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人类和未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聚焦日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读懂小说。  2.借助日记,教会学生选点切入,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大家走进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常规描写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他文字形式?  生:信,歌词。  生:日记。  师:非常好!大家能够关注到文字形式,很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学习的革命。那种传统的受限于物理时空的学习存在场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学习环境、学习形态、学习方式等都呈现出双重存在结构,现实与虚拟交互依存,学习者之间也因有技术支持而能很好地实现跨越时空的广泛交流,人们所期待的精准学习、高效学习,完全可以借助高速度、低延时、低功耗等“互联网+”的特定信息技术平台得以实现。如何做“互联网+”时代的优秀学习者,已然成为每一位学习者必须直面思
雍正朝始,清政府对云、贵彝族聚居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吴三桂作为清初清廷在西南疆域的代理人,在彝族文献《布默战史》《吴三桂野史》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布默战史》将之视作仇人,而《吴三桂野史》中则对其带有一丝同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吴三桂在不同时期对待彝族群众的政策态度不同,另一方面也归因于记忆群体所接受的记忆不一。同时,虽然两本书反映的事件有所差异,但也反映了云、贵彝族地区对于国家的认同。
摘要  城市学校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逐步增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可以实施“低”“缓”“增”“实”的德育策略,加强班集体建设,夯实德育基础工作,实现家、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帮助该群体融入城市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德育工作 “低”“缓”“增”“实”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质的飞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空前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锤炼学生品格,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生态,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聚焦均衡办学背景下多元复杂、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创新推进“新三好”评价机制。所谓“新三好”,即在学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庭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会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这一评价,着力于系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公民意识,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让不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乐府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征;  2.根据诗句特点设计探究活动,逐层推进,深入文本内部;  3.从七言诗句中读出“苦”,从问句中读出“悲悯”,通过三言诗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了解乐府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诗——《卖炭翁》。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朗读。)  师:很好,但如果你把第一节读得
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从章中课拓展到章首课和章尾课,分别对应“前建构”“中建构”和“后建构”,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整章教学系统。现以“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章尾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后建构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基础知识结构、建构思想方法结构、聚焦能力素养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