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活动,皆具有现实的意义。葬礼的处理对象是死者,但对于或者的人们,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之中,也透露着非常微妙的人情事故的关系。本文就简要描述云南陆良象嘴村的葬礼过程,在对其中的风土人情加以分析。加以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葬礼也是农村社会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东西。
【关键词】:葬礼;人情;人际
一、葬礼的必要
葬礼礼仪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通常农村的汉族都是实行土葬。葬礼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本文在此以一位年过古稀的病逝老人的葬礼为例简要叙述葬礼过程中所体现的风土人情。
二、葬礼的基本过程
(一)、小殓
小殓是为逝者净身整容,穿寿衣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要在断气之前完成。一是因为死后肢体僵硬难操作,二是要让逝者穿着新衣服到奔赴另一个世界。这一过程通常由儿女来完成。家中孝子要把病者搬到堂屋落气。在咽气后要在逝者的口中放入含口钱,意味吉祥之意。
(二)、大殮
大殓即"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意为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各地时间不一;有3天、7天入殓的;有死后当天入殓的,云南陆良象嘴村就是当天入殓。入殓后要把“遮脸布”(盖在脸上的布)和“绊脚绳”(入殓时为了防止两腿张开用来束腿的)拿开。并且棺材里不能有任何金属,即使是有金属假牙,也不能入棺。
(三)、停灵
在病人去世之后,就去请村里专门主办丧事的先生来看日子,看日子就是看一个适合出殡的日子,不能有重丧。然后布置灵堂,灵堂要置于堂屋的正中央。头朝门,脚底点“长明灯”将棺木升在堂屋中间的高凳子和高桌子上。灵堂里挂满黑白黄相见的布条。棺木左右伴有“金童玉女”。棺木前面有灵桌,放置灵牌,遗照,斋饭,斋饭上放一个熟鸡蛋,俗称“倒头蛋”这个一直放到出殡那天,还有各种贡品以及香炉蜡烛用来祭奠逝者。在出殡之前香火和长明灯都不能熄灭,才能为逝者照明通往阴间的路。在此期间村里的女性亲友,尤其是平时空闲的老人,都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折“金银”。因为从逝去那天到出殡,亲属要不断的为逝者烧纸钱,俗称留下买路钱,为逝者烧了多少他在阴间就能得到多少。为了逝者在阴间过得好,要不断为其烧钱。之后祭祀也要不断的烧钱,所以需要很多的“金银”。直系亲属在丧事期间没有太多的时间折“金银”。所以邻里邻舍的女性亲友闻讯就会到逝者家帮忙。
(四)、报丧
报丧有两件事,一是告知死讯,二是告知出殡之日。要将此消息告诉整个大家族的亲戚。而报丧先要告诉逝者的直系亲属,再告知旁系亲属,最后是朋友同事,村委会。此案例逝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村委会在出殡时还要出面主持追悼会。报丧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报丧同时请亲友到家里来帮忙。
(五)、吊丧
一般得知情况后,亲友们都回到家里来吊丧。一般不能空手来,大家都会带上杂糖,炮仗,蜡烛来吊丧。有的亲朋好友还会送来花圈。因为每天需要换贡品,蜡烛不能灭。杂糖可以作为贡品,还有出殡时要发给来“搭桥”的人,以表吉利和感谢。亲友来吊念的时候要先给逝者烧一些纸钱,在灵堂两边各上三炷香,然后给逝者上三炷香,磕头。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与缅怀。逝者的配偶,兄弟姐妹或者子女来吊丧的时候还要哭丧,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哭丧的声音要大,让周围的人都听见。否则别人会笑话这家人不孝。
(六)、守灵
守灵就是守在灵柩旁边,就是守夜。每天晚上睡在灵堂里为逝者守灵陪伴着逝者。以表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是孝道的體现。
(七)、拢帮
在出殡前要做三天法事。在做法事的前一天晚上就要把所有在葬礼上帮忙的人聚在一起安排工作,就叫拢帮。主丧人一般是由逝者的兄弟担任,主要安排葬礼上的工作事项。主丧人首先要列出需要做的工作,每个工作需要几个人,然后看村里的邻里邻舍或亲友谁最适合这项工作。然后由主人上门去请人家来帮忙。拢帮时由主丧人宣读安排事项。拢帮时为了对来帮忙的人表示感谢主人要为其准备杂糖,瓜子,水果等。事后还有夜宵,夜宵一般是米线。一是因为地缘关系大家都喜欢吃米线。二是因为米线做起来比较方便快速。
(八)、上祭
上祭是在出殡的前三天。上祭是逝者的女儿,逝者亲兄弟的女儿和儿媳回来吊念父亲的一个仪式。逝者的女儿要准备好杀好的猪,羊回来上祭。猪的嘴里含着红玉米,羊嘴里含着松毛。还要准备“亭子”、“轿子”、“金库”、“银库”。“亭子”和“轿子”里用逝者的衣物撑一个模型坐在里面,亭子里的桌子上还放上一些糖果。让逝者有地方乘凉,出门有轿子坐。“金库”里装满“金子”,“银库”里装满“银子”,让逝者不缺钱财。逝者的儿子要带着家里的兄弟敲锣打鼓的到村口迎接。一路上还要放炮仗,炮仗要从村口铺到家门口。
(九)、做法事
出殡前要做三个晚上的法事,做法事的同时要不断的给逝者烧钱烧香。先生敲锣念经,孝子就按照先生的指挥来做。吊丧的最后一天。先生除了要替逝者超度,还要顺带超度一些意外伤亡没有超度的孤魂野鬼。这晚所有的亲友都要带上礼金,炮仗,杂糖等到主人家吃晚饭。
(十)、出殡
先生会看好出殡的吉时。在出殡前孝子们还要送逝者最后一程。在灵堂陪逝者吃最后一顿饭。到了吉时就要起材(把棺材从灵堂里抬出来)。起材的时候要一些属相相冲的人要回避,否则不吉利。然后把棺材支在家门口,由村委会的书记主持追悼会,孝子念祭文。出殡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是灵车,后面依次是捧灵牌的,捧倒头蛋的和捧遗照的。(这三人是逝者的孙子辈的,按从直系到旁系,先男后女的顺序。也就是说逝者有亲孙子就由亲孙子中最大的捧灵牌,没有的话由亲孙女捧灵牌。如果直系的人不够的话就由逝者的亲兄弟的孙子孙女来捧。)后面跟着孝子和亲友们。棺材由八人抬着走在最后面。 “牵孝”就是得找旁系的亲人来牵着孝子。孝子们在送逝者的路上难免伤心痛哭,得有人一路牵着孝子。一般是要孝子的小舅子牵。如果孝子没有小舅子的话,由逝者的小舅子牵也是可以的。
“搭桥”就是在以前是桥没有路的地方,即使现在是路那也要由孝子和亲友们为其搭桥。到桥的地方,先生会让孝子亲友们面对棺材的方向跪下,让棺材从人们头上过去,也就是为逝者搭桥铺路。
“绕棺”送葬队伍送到最后的时候,要把棺材停在路中间,由先生带头念着经带着孝子亲友们绕棺,左三圈右三圈,就是送逝者的最后一程了。绕棺的时候极度伤心的孝子亲属会扶着棺材哭,直到绕棺结束都迟迟不愿离去。
(十一)、下葬
墓地是要事先准备好的,由先生在墓地里用米洒下符咒,然后放一只鸡进去啄米。等鸡吃够了,排了粪便自己走出墓地后才能下葬。并且要保證坟墓中不含一点金属。棺材下葬后就要孝子要“背土”。孝子用自己的衣服背一些土洒在棺木上,就等于亲自为逝者埋葬,也是最后的尽孝了。土填好后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围坟。最后竖碑,竖碑前要在碑座里放几个钱币,家里人大吉大利,荣华富贵。碑竖起之后,整个葬禮的过程是基本完成了。
三、人情事故的体现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传统的中国农村,人们以土地为依托,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乡土社会,人们的生活和交往的圈子基本局限在村落的内部,这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村落生活必然导致人们追求长期、和谐的人际交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长期不断的人情交往来实现。在葬礼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各种各样的人情交往。①下面就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人际关系。
(一)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一生下来就确定的。因此,在传统的乡土社会血缘关系无疑成为人们最重要,最为依靠的社会关系。在农村,有事情发生了,还是得靠亲属。就以案例来说,逝者只有一儿一女,办事的时候人手极为不足,作为旁系的亲属,逝者的侄儿侄女就会自发的来帮忙。前面说到邻里邻舍的亲友会来主人家帮忙折纸钱。那么这些人的饮食是要由主人家提供的。这样的话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在家里吃饭,就需要人手来为大家烧饭做菜。以后别人家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主人家也会记得这次的帮助给予一定的回报。就是在这样来来回回的人情交往中,增加了亲属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亲属之间的感情。以后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只有在这样不断的交往中,才能促进一个大的家族的长久与和谐。
(二)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也就是乡里乡亲所组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乡邻关系在关键时刻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丧事只要传出之后,乡邻间没什么事的都会自发的前来帮忙。就如上面所说的来折纸钱的那些女性亲属。大部分都是邻里邻居自发的来到主人家里来帮忙。这样的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互欠人情也就常常有发生。人情交往就比较的频繁。即使逝者已经走了,乡邻间的交往也不会因此而断开。
(三)业缘关系
业缘关系就是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在农村一般人们都是以务农为主。在业缘关系方面就会比较狭窄。此案例的逝者生前在村委会担任过书记,也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出殡那日党支部也会派出代表来表示慰问。逝者儿女的同事朋友闻讯也会到场表示慰问。或者说有的人就可以借此机会拉拉关系,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借这层关系融入更大的社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来增加家庭的收入等。
四、结语
人与人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增进互相之间的关系。情义这东西,一见如故容易,难的是来日方长的陪伴。用最通俗的话来说,通过葬礼的举行不仅让后辈学习到了传统的风俗礼仪。并且使得亲友乡邻们可以聚到一起来为逝者送行,也互相认识一下。如果亲友乡邻间没有加强交往,以后在外可能不小心跟你发生争执的人就是你的亲人,只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所以葬礼在农村之所以要举行这么复杂的葬礼。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要给逝者以充分的尊重,还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为了增进互相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家庭得以长久,和谐的发展下去。那么这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注释:
[1]周晓燕.彝族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研究——以楚雄Z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民族学院,2013.
参考文献:
[1]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6-132.
[2]黄国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9-192.
[3]和少英.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M].云南:2000.
[4]罗开玉.中国丧葬与文化[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5]周晓燕.彝族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研究——以楚雄Z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民族学院,2013.
【关键词】:葬礼;人情;人际
一、葬礼的必要
葬礼礼仪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通常农村的汉族都是实行土葬。葬礼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本文在此以一位年过古稀的病逝老人的葬礼为例简要叙述葬礼过程中所体现的风土人情。
二、葬礼的基本过程
(一)、小殓
小殓是为逝者净身整容,穿寿衣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要在断气之前完成。一是因为死后肢体僵硬难操作,二是要让逝者穿着新衣服到奔赴另一个世界。这一过程通常由儿女来完成。家中孝子要把病者搬到堂屋落气。在咽气后要在逝者的口中放入含口钱,意味吉祥之意。
(二)、大殮
大殓即"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意为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各地时间不一;有3天、7天入殓的;有死后当天入殓的,云南陆良象嘴村就是当天入殓。入殓后要把“遮脸布”(盖在脸上的布)和“绊脚绳”(入殓时为了防止两腿张开用来束腿的)拿开。并且棺材里不能有任何金属,即使是有金属假牙,也不能入棺。
(三)、停灵
在病人去世之后,就去请村里专门主办丧事的先生来看日子,看日子就是看一个适合出殡的日子,不能有重丧。然后布置灵堂,灵堂要置于堂屋的正中央。头朝门,脚底点“长明灯”将棺木升在堂屋中间的高凳子和高桌子上。灵堂里挂满黑白黄相见的布条。棺木左右伴有“金童玉女”。棺木前面有灵桌,放置灵牌,遗照,斋饭,斋饭上放一个熟鸡蛋,俗称“倒头蛋”这个一直放到出殡那天,还有各种贡品以及香炉蜡烛用来祭奠逝者。在出殡之前香火和长明灯都不能熄灭,才能为逝者照明通往阴间的路。在此期间村里的女性亲友,尤其是平时空闲的老人,都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折“金银”。因为从逝去那天到出殡,亲属要不断的为逝者烧纸钱,俗称留下买路钱,为逝者烧了多少他在阴间就能得到多少。为了逝者在阴间过得好,要不断为其烧钱。之后祭祀也要不断的烧钱,所以需要很多的“金银”。直系亲属在丧事期间没有太多的时间折“金银”。所以邻里邻舍的女性亲友闻讯就会到逝者家帮忙。
(四)、报丧
报丧有两件事,一是告知死讯,二是告知出殡之日。要将此消息告诉整个大家族的亲戚。而报丧先要告诉逝者的直系亲属,再告知旁系亲属,最后是朋友同事,村委会。此案例逝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村委会在出殡时还要出面主持追悼会。报丧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报丧同时请亲友到家里来帮忙。
(五)、吊丧
一般得知情况后,亲友们都回到家里来吊丧。一般不能空手来,大家都会带上杂糖,炮仗,蜡烛来吊丧。有的亲朋好友还会送来花圈。因为每天需要换贡品,蜡烛不能灭。杂糖可以作为贡品,还有出殡时要发给来“搭桥”的人,以表吉利和感谢。亲友来吊念的时候要先给逝者烧一些纸钱,在灵堂两边各上三炷香,然后给逝者上三炷香,磕头。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与缅怀。逝者的配偶,兄弟姐妹或者子女来吊丧的时候还要哭丧,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哭丧的声音要大,让周围的人都听见。否则别人会笑话这家人不孝。
(六)、守灵
守灵就是守在灵柩旁边,就是守夜。每天晚上睡在灵堂里为逝者守灵陪伴着逝者。以表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是孝道的體现。
(七)、拢帮
在出殡前要做三天法事。在做法事的前一天晚上就要把所有在葬礼上帮忙的人聚在一起安排工作,就叫拢帮。主丧人一般是由逝者的兄弟担任,主要安排葬礼上的工作事项。主丧人首先要列出需要做的工作,每个工作需要几个人,然后看村里的邻里邻舍或亲友谁最适合这项工作。然后由主人上门去请人家来帮忙。拢帮时由主丧人宣读安排事项。拢帮时为了对来帮忙的人表示感谢主人要为其准备杂糖,瓜子,水果等。事后还有夜宵,夜宵一般是米线。一是因为地缘关系大家都喜欢吃米线。二是因为米线做起来比较方便快速。
(八)、上祭
上祭是在出殡的前三天。上祭是逝者的女儿,逝者亲兄弟的女儿和儿媳回来吊念父亲的一个仪式。逝者的女儿要准备好杀好的猪,羊回来上祭。猪的嘴里含着红玉米,羊嘴里含着松毛。还要准备“亭子”、“轿子”、“金库”、“银库”。“亭子”和“轿子”里用逝者的衣物撑一个模型坐在里面,亭子里的桌子上还放上一些糖果。让逝者有地方乘凉,出门有轿子坐。“金库”里装满“金子”,“银库”里装满“银子”,让逝者不缺钱财。逝者的儿子要带着家里的兄弟敲锣打鼓的到村口迎接。一路上还要放炮仗,炮仗要从村口铺到家门口。
(九)、做法事
出殡前要做三个晚上的法事,做法事的同时要不断的给逝者烧钱烧香。先生敲锣念经,孝子就按照先生的指挥来做。吊丧的最后一天。先生除了要替逝者超度,还要顺带超度一些意外伤亡没有超度的孤魂野鬼。这晚所有的亲友都要带上礼金,炮仗,杂糖等到主人家吃晚饭。
(十)、出殡
先生会看好出殡的吉时。在出殡前孝子们还要送逝者最后一程。在灵堂陪逝者吃最后一顿饭。到了吉时就要起材(把棺材从灵堂里抬出来)。起材的时候要一些属相相冲的人要回避,否则不吉利。然后把棺材支在家门口,由村委会的书记主持追悼会,孝子念祭文。出殡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是灵车,后面依次是捧灵牌的,捧倒头蛋的和捧遗照的。(这三人是逝者的孙子辈的,按从直系到旁系,先男后女的顺序。也就是说逝者有亲孙子就由亲孙子中最大的捧灵牌,没有的话由亲孙女捧灵牌。如果直系的人不够的话就由逝者的亲兄弟的孙子孙女来捧。)后面跟着孝子和亲友们。棺材由八人抬着走在最后面。 “牵孝”就是得找旁系的亲人来牵着孝子。孝子们在送逝者的路上难免伤心痛哭,得有人一路牵着孝子。一般是要孝子的小舅子牵。如果孝子没有小舅子的话,由逝者的小舅子牵也是可以的。
“搭桥”就是在以前是桥没有路的地方,即使现在是路那也要由孝子和亲友们为其搭桥。到桥的地方,先生会让孝子亲友们面对棺材的方向跪下,让棺材从人们头上过去,也就是为逝者搭桥铺路。
“绕棺”送葬队伍送到最后的时候,要把棺材停在路中间,由先生带头念着经带着孝子亲友们绕棺,左三圈右三圈,就是送逝者的最后一程了。绕棺的时候极度伤心的孝子亲属会扶着棺材哭,直到绕棺结束都迟迟不愿离去。
(十一)、下葬
墓地是要事先准备好的,由先生在墓地里用米洒下符咒,然后放一只鸡进去啄米。等鸡吃够了,排了粪便自己走出墓地后才能下葬。并且要保證坟墓中不含一点金属。棺材下葬后就要孝子要“背土”。孝子用自己的衣服背一些土洒在棺木上,就等于亲自为逝者埋葬,也是最后的尽孝了。土填好后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围坟。最后竖碑,竖碑前要在碑座里放几个钱币,家里人大吉大利,荣华富贵。碑竖起之后,整个葬禮的过程是基本完成了。
三、人情事故的体现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传统的中国农村,人们以土地为依托,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乡土社会,人们的生活和交往的圈子基本局限在村落的内部,这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村落生活必然导致人们追求长期、和谐的人际交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长期不断的人情交往来实现。在葬礼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各种各样的人情交往。①下面就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人际关系。
(一)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一生下来就确定的。因此,在传统的乡土社会血缘关系无疑成为人们最重要,最为依靠的社会关系。在农村,有事情发生了,还是得靠亲属。就以案例来说,逝者只有一儿一女,办事的时候人手极为不足,作为旁系的亲属,逝者的侄儿侄女就会自发的来帮忙。前面说到邻里邻舍的亲友会来主人家帮忙折纸钱。那么这些人的饮食是要由主人家提供的。这样的话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在家里吃饭,就需要人手来为大家烧饭做菜。以后别人家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主人家也会记得这次的帮助给予一定的回报。就是在这样来来回回的人情交往中,增加了亲属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亲属之间的感情。以后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只有在这样不断的交往中,才能促进一个大的家族的长久与和谐。
(二)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也就是乡里乡亲所组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乡邻关系在关键时刻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丧事只要传出之后,乡邻间没什么事的都会自发的前来帮忙。就如上面所说的来折纸钱的那些女性亲属。大部分都是邻里邻居自发的来到主人家里来帮忙。这样的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互欠人情也就常常有发生。人情交往就比较的频繁。即使逝者已经走了,乡邻间的交往也不会因此而断开。
(三)业缘关系
业缘关系就是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在农村一般人们都是以务农为主。在业缘关系方面就会比较狭窄。此案例的逝者生前在村委会担任过书记,也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出殡那日党支部也会派出代表来表示慰问。逝者儿女的同事朋友闻讯也会到场表示慰问。或者说有的人就可以借此机会拉拉关系,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借这层关系融入更大的社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来增加家庭的收入等。
四、结语
人与人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增进互相之间的关系。情义这东西,一见如故容易,难的是来日方长的陪伴。用最通俗的话来说,通过葬礼的举行不仅让后辈学习到了传统的风俗礼仪。并且使得亲友乡邻们可以聚到一起来为逝者送行,也互相认识一下。如果亲友乡邻间没有加强交往,以后在外可能不小心跟你发生争执的人就是你的亲人,只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所以葬礼在农村之所以要举行这么复杂的葬礼。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要给逝者以充分的尊重,还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为了增进互相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家庭得以长久,和谐的发展下去。那么这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注释:
[1]周晓燕.彝族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研究——以楚雄Z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民族学院,2013.
参考文献:
[1]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6-132.
[2]黄国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9-192.
[3]和少英.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M].云南:2000.
[4]罗开玉.中国丧葬与文化[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5]周晓燕.彝族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研究——以楚雄Z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民族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