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落实这一新理念,教师就要时刻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的随即生成,及时搜集信息并牢牢地把握学习活动的脉搏。那么,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呢?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倾听开始。
一、倾听——拨动情弦,创造和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當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而学困生是学生的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关爱学困生是有效落实这一新理念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壤里,才能根深蒂固,花繁叶茂,硕果累累。教师通过倾听,拨动学生的情弦,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把教学活动演绎成充满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学会“察言观色”,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感触颇深。
题目:一个车间要装配192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2台,经过4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192—32×4=64(台)。可是,一位“学困生”好不容易说出自己的答案,却把算式说成“192÷32”。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说错的孩子低着头,涨红了脸,手足无措。
这位上课的老师倾听完孩子的发言,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巧妙的对这位“学困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说完。”全班都愣住了。在老师的启发下,使他明白了:192÷32=6(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4小时,还要装配6—4=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2×2=64(台)。这样,这道题目就又多了一种方法:32×(192÷32—4)=64(台)。
这位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使这个学生体面的坐下了。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善于倾听的老师不会满足听到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听到言辞背后的情绪、情感,并热情的加以细心的呵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只有当老师的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教的知识,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二、倾听——了解学生,把握起点
建构注意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教师在预设方案时都应给予考虑,但肯定不全面,所以在新课伊始,教师还应该创设各种情景,提炼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猜测并进行表述。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才能从中获取学生对这节课所要讨论内容已有了解,从而随即预设新探索的起点。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元角分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有可能已经有人认识各种面值,还有可能知道单位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有的学生甚至还知道外币,如美元、日元……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对元角分的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倾听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确定探索的新起点和活动的新重点。
三、倾听——直面尴尬,机智生成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生成是惊喜的,但对于那些尴尬的答案往往重视不够,有的就放置不顾,有的则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一些课堂上的尴尬,也是一些很好“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善于倾听,并加以艺术的处理,随机应变,灵活机智的运用,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就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当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时,需要老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及时引导,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在“生成”中绽放美丽。
四、倾听——捕捉火花,培养创新
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中,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时而合作交流,无时不在展示自己的风采,显示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他们都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表现的是高昂的情绪、充足的自信和深刻的思考……给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在学生自主探索、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灵感也时刻伴随着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如流星雨一般,掠过教室,点缀着数学课堂。此时的教师应该倾听课堂的全部,及时捕捉学生的火花,并给予浇灌、培养。哪怕是一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个别致的解决策略或者是一个新颖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离经叛道”、“天马行空”,教师都要耐心的倾听其全部,了解学生的想法,在肯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是动态的,是生成性的。在教学中,由于倾听,及时捕捉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处理,使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老师们,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吧!你一定会在与孩子们的心灵之约中拥有过去所不能体验到的无比的幸福和巨大的收获。
一、倾听——拨动情弦,创造和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當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而学困生是学生的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关爱学困生是有效落实这一新理念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壤里,才能根深蒂固,花繁叶茂,硕果累累。教师通过倾听,拨动学生的情弦,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把教学活动演绎成充满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学会“察言观色”,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感触颇深。
题目:一个车间要装配192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2台,经过4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192—32×4=64(台)。可是,一位“学困生”好不容易说出自己的答案,却把算式说成“192÷32”。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说错的孩子低着头,涨红了脸,手足无措。
这位上课的老师倾听完孩子的发言,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巧妙的对这位“学困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说完。”全班都愣住了。在老师的启发下,使他明白了:192÷32=6(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4小时,还要装配6—4=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2×2=64(台)。这样,这道题目就又多了一种方法:32×(192÷32—4)=64(台)。
这位老师还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使这个学生体面的坐下了。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善于倾听的老师不会满足听到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听到言辞背后的情绪、情感,并热情的加以细心的呵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只有当老师的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教的知识,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二、倾听——了解学生,把握起点
建构注意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教师在预设方案时都应给予考虑,但肯定不全面,所以在新课伊始,教师还应该创设各种情景,提炼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猜测并进行表述。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才能从中获取学生对这节课所要讨论内容已有了解,从而随即预设新探索的起点。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元角分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有可能已经有人认识各种面值,还有可能知道单位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有的学生甚至还知道外币,如美元、日元……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对元角分的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倾听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确定探索的新起点和活动的新重点。
三、倾听——直面尴尬,机智生成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生成是惊喜的,但对于那些尴尬的答案往往重视不够,有的就放置不顾,有的则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一些课堂上的尴尬,也是一些很好“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善于倾听,并加以艺术的处理,随机应变,灵活机智的运用,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就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当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时,需要老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及时引导,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在“生成”中绽放美丽。
四、倾听——捕捉火花,培养创新
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中,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时而合作交流,无时不在展示自己的风采,显示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他们都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表现的是高昂的情绪、充足的自信和深刻的思考……给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在学生自主探索、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灵感也时刻伴随着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如流星雨一般,掠过教室,点缀着数学课堂。此时的教师应该倾听课堂的全部,及时捕捉学生的火花,并给予浇灌、培养。哪怕是一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个别致的解决策略或者是一个新颖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离经叛道”、“天马行空”,教师都要耐心的倾听其全部,了解学生的想法,在肯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是动态的,是生成性的。在教学中,由于倾听,及时捕捉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处理,使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老师们,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吧!你一定会在与孩子们的心灵之约中拥有过去所不能体验到的无比的幸福和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