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灾难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rgul2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八八水灾”震惊世界。但其实从今年2、3月起,台湾的农家就开始焦虑了。因为2月芒果花盛开,本以为会有好收成,但2月高温又吹南风,且不下雨,花都烤焦了;3月初突降暴雨,巨幅温差造成结果率奇差,多数成了有果肉无果核的“空包弹”,根本长不大,一摇树枝就掉满地上。最终芒果减产了5成以上。
  跟芒果同期开花的破布子,情况也很类似。3月初大雨期间花就都落了,根本难以结果。龙眼却是花开甚盛却不分泌花蜜。蜜蜂采不到蜜,使得以往200个蜂箱可收二十几桶的蜂蜜,今年竟收不到5桶,减产六七成。蜂农都大叹养蜂几十年,没遇过今年这般惨状!
  类似情况可多呢!台湾最引以为傲的文旦柚、玉荷包荔枝,今年都很惨。玉荷包花早谢,柚子提前结果。其他如桃子减少二三成,柑橘类如桶柑、橙子等都因花期受干扰而减产。水果以外的植物,如油桐本来是5月开花,许多县市还趁机办桐花祭等活动,如今7、8月照样开。凤凰木则原先5、6月开花,所以被当成学生毕业季节的象征。现在3月就开,而且可以一直开到9月。
  而金龟子等本来在凤凰木开花时才有的昆虫,也提前出现了。今年3月,台中清泉岗机场附近大雅乡即出现昆虫大军,满天飞满地爬,虫尸遍地,爆浆恶臭。这种金龟,台湾本不少见,但从来没这样大规模出动,且比正常活动提早了2、3个月。本该在5、6月才出现的蛇踪,4月也已开始活跃了。
  诸如此类现象,在台湾发生“八八水灾”之后叙述出来,颇有灵异警示之意。犹如去年大陆四川大地震之后也有不少报导,介绍地震发生前其实已有青蛙遍地等异象,显示大自然早有神秘之警示云云。
  但以上这些状况,跟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先见之明不同,都是7月间台湾学界研究气候暖化、全球气候变迁时就已指出来的。只因当时放在全球环境问题中讨论,故很少人直接将它视为台湾环境之警讯,也没注意到气候影响台湾的不只是农渔业生产而已。
  台湾在这次台风预报时虽有些瑕疵,但对生态研究其实还是有些实力的。《台湾生物志》中,能知晓的物种便多达5万多种,其中可详细掌握并叙述的,达12,000种以上。相较于欧美长达百余年的生物志编纂史,这个成绩未必足傲,但已很可观;而且许多特殊物种之研究堪称独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有些研究也须靠台湾的支持。同理,台湾资源利用、地质、水文各方面的研究具特殊性,足供各界参考。
  可惜这些气候、地理、生态、物种之研究大抵只停留在学者的研究报告中,难以落实反映于政策或社会现实上。
  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经社会现实利益构成了阻隔网。山坡地开发、防洪治水工程、砂石开采,乃地方政客商人之利薮,噉如肥肉。温泉、山地部落为发展观光,也不断违建以牟利。因此每逢环境影响评估,不是形同具文,就是学者独木难支,无法力挽狂澜。有些开发案,学界好不容易挡下了,反而民怨沸腾,认为断了地方的财路。
  这个社会气氛,使得一般人其实并不真正关心生态,更懒得理解生态。生态、环保,大部分是当作一种文明的姿态在做的。表现于口号、时尚、标榜上,作为一种生活品味。例如居家用环保建材、吃生态食物、穿无印良品、做垃圾分类、强调绿色、生机、节能减碳等。把生态与环保弄成都市雅痞生活的新形式新号召,大谈“体内环保”、“心灵环保”,却对真正的环保问题置若罔闻。而那些破坏水土、违规建设、超限开发的温泉山庄、水岸别墅、文化观光部落、旅游度假小镇,最重要的促成者是消费者,正是这类人士让“伪环保”泛滥滋生。
  在这样的社会气氛中,环保之知识,遂极难由学界转介予教育、传播诸领域。
  教材中讲台湾史的,近年业已大幅激增,但用来美化日本统治者、灌输对立族群意识、膨胀本土思维的篇幅,绝对高于让学童切实认知台湾之生态及其问题。语文、地理、公民等课程,对生态与环保也大抵不甚关心。偶或涉及,也不是知识性的,而是伦理教训式的,令学童对生态既无实感亦无真知。
  传播呢?台湾其实有很好的生态写作传统。从70年代的报导文学开始,就接上世界生态关怀之热潮,结合了本土的具体案例,上山下乡,讨论弱势群体、偏远地区的文化与生态。90年代以后,报导文学却衰亡了,报刊不再提供那么长的篇幅来刊载这类文章,生态写作乃转而表现于诗、小说、图文小品。但是这类作品在出版市场上只占极小部分,电子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少量的生态写作,获得出版与传播机会时,往往也被媚俗化处理成赏鸟、赏花、赏茶、旅游导览等。。
  文化环境如此,所以虽然五十年前就有八七水灾,中间又历经了无数风灾、水灾、地震,包括“九二一”,台湾人对生态问题却迄无知识上的认知和意识上的省觉。缺乏这种省觉,八八水灾的伤痛过去了不久,大家就一定又会依然故我地,等着下一次灾难再次降临!
  大陆的生态问题更严重。文化界、教育界、传播界,殷鉴不远,难道不该率先醒觉起来吗?
  
  龚鹏程
  1956年生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今游大陆,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其他文献
许多次做“主题阅读”栏目,总发现许多优秀的台湾图书,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出版公司——三采文化事业出版有限公司,于是,也萌生对其做一次专访的想法。开始与三采文化林燕翎副总编辑联系,到后来得到范秭榆的热心帮忙,其中虽然颇受波折,但最后还是完成了对三采文化的访问,笔者在欣慰的同时,也倍感感动。  早前,三采文化的创始人,也是如今三采文化的总经理张辉明先生,曾担任台北市私立协和工商美工科、台北市立士林高商广告
期刊
最早我开始研读“身心灵”类图书的时候,并没有外在的念想,只是源于内心的不快乐。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的“身心灵”潮流起来,大量优秀的本土作品和翻译作品面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好的阅读资源。2002年,我因为外在的不顺心,弄得身心俱疲。我不清楚是什么造成当时的我,我想看看内在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就这么走进来了。我辞去工作,在家专心研读大量“身心灵”类中英文作品。“身心灵”图书是“自我
期刊
《点亮自性之光》   This Light in Oneself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胡因梦  出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定价:22.00元人民币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
期刊
A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本书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订版,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最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底本,在对国内两个版本修订的基础上,补译了作者的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和失败》。  1513年9月25日,巴尔沃亚以逃犯的身
期刊
“有一家书店,它的存在让喜欢书的人可以舒适停留,在其中的人都慢慢认识了,慢慢都在那里聚集,交换他们对书的想法;有一家书店,它的存在是让很久没有看书的人们,知道如何再亲近纸页,感受它们的话语与心情;有一家书店,它的存在是为每一本书找到它们的主人,愿意多花点时间听它们说话;有一家书店,它的存在不是只有买与卖的关系,而是因为书,而建立起的感情与友谊。  我知道这样的书店,我没遇见过。但是它在梦中,不停不
期刊
1897年2月11日,由印刷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兄弟及高凤池等人发起,商务印书馆于上海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1902年,张元济应夏瑞芳等邀请,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并相约“吾辈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入馆后即设立编译所,聘蔡元培为编译所长,主持编定教科书。从1902年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北京、香港、台湾、汉口
期刊
《卧底主义》是诗人及资深传媒人叶辉在《新报》所写专栏的结集。“卧底主义”一词,源自一日本时装品牌“undercoverism”,它令人想起港产片“无间道”中的卧底形象。叶辉说,卧底就是“自愿或不自愿地越界的非法移民”,而叶辉这位作家,改以博览群书的读者角度,去写文化评论、时事短评,当一个“文化卧底”,却是多多少少出于自愿放逐的心态。不过这种卧底是需要一定文化修养的,而作者当然也表现出这种素质。  
期刊
评介《第三时效》一书前,得先简单介绍一下“警察小说(Police Novel)”这个推理小说子类型的特征与流变。  “警察小说,或是当今所谓的警察程序(Police Procedural)作品,乃是集中在从警方的角度,对一桩犯罪做巨细靡遗的调查,这类作品通常以写实的笔法呈现。”英国知名推理作家兼评论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在其重量级推理研究专书《血腥的谋杀》(Bloody
期刊
佛教来自印度,经籍浩如烟海。而对中国文学有深远影响的,尤以《百喻经》为大。  佛经《百喻经》里面共讲故事98则,号称“百喻”。 此书原名《痴华鬘》,是印度高僧天竺大乘法师伽斯那所撰,其弟子法师求那毗地所译,书名为《百句譬喻经》。毗地为中印度人,齐建元初来到中国江淮,一说至京师毗耶离寺,于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3年)译《百喻经》为汉文。  最先发现《百喻经》价值的是鲁迅先生。《百喻经》原无单刻本,在
期刊
“有些人生来就要流亡,即使哪儿都不去也已经在流亡。”    这是一个关于出走、离开、流亡的故事。  最初的出走疯狂而诡谲,平日里被拉比裹得严严实实从不被允许与外人接触的妻子“乌鸦”,突然在赎罪日火辣辣的阳光下,赤身裸体,唱着歌,穿过贫民窟,粲然一笑,消失在人们被施了魔法般紧跟着她不放的视线中。但这并不是结束,出走的基因像种子留在了这个家族子孙后代中女性们的身体中。  我们故事的中心人物罗仙娜也继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