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康康吃水果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kj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吃水果不是为了显示“消费档次”而是为了营养健康,那么当地产的常规水果是最经济实惠的
  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曾发布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显示“八成人口水果摄入量不够”。最新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我们每天需要摄入新鲜水果200至350克”。
  为什么要强调多吃水果?吃多少才是“多”,吃什么水果才是“好”呢?

水果是健康食谱的重要部分


  人体正常运转需要热量和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能量和物质需求统称为“营养需求”,是通过食物来满足的。除了母乳之于婴儿,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单独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决定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是“食谱”而不是某种特定的“食物”。
  不同的食物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均衡食谱”来满足人体需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水果低脂肪、低热量、低钠,很多水果富含钾、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叶酸以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低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其他食物中摄入较多需要控制的,而富含的这些是需要增加摄入的。所以,增加水果的食用量,有助于营养成分的均衡。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食谱中增加水果和蔬菜,有利于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水果越贵越有营养?


  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水果。即便是同一种,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价格相差也非常大。各种“高档水果”都宣称“富含XXXX”“水果之王”“营养价值极高”等。是不是高档的水果健康价值才高呢?
  当然不是。水果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风味口感与稀缺程度。
  一种水果好不好吃,糖度几乎是最重要因素。糖度、酸度、含水量,构成了一种水果基本的风味和口感。它们跟营养价值没什么关系,考虑到糖是现代饮食中需要控制的营养成分,“很甜”甚至不利于健康。
  水果的其他特征风味一般来自于各种挥发性的酯类、醛类等物质,对健康也没有多大价值。
  而对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成分,膳食纤维、多酚、维生素、矿物质,要么没有明显味道,要么是涩的味道和粗糙的口感,对于“好吃”的贡献往往是负的。
  水果的稀缺程度对水果价格的影响更大,比如进口的水果,以及北方销售的热带水果。一方面是“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是运输与分销成本。而这些导致的高价格,也跟健康价值无关。
  如果吃水果不是为了显示“消费档次”而是为了营养健康,那么当地产的常规水果是最经济实惠的。

水果干与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膳食指南中所说的200~350克水果,是指新鲜水果。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吃水果干、喝果汁。尤其是果汁,许多人把它当作“高大上”的吃水果方式。
  但是它们跟水果有很大不同。
  新鲜水果中的维生素C以及一些多酚化合物不稳定,在储存中会逐渐转化成其他物质,失去活性。
  把水果榨成汁,水果中的糖、可溶性维生素和钾等矿物质能够进入到果汁中,但膳食纤维基本上会留在残渣中,而很多矿物质跟膳食纤维关系密切,也会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榨汁之后澄清过滤,会损失较多的营养成分。
  现在有很多“果汁”只打碎而不过滤,相当于把水果打成泥。这样的“果汁”会比澄清的果汁要好,但相对于水果还是有一定损失。水果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许多多酚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剂,在榨汁的高速剪切力下会发生氧化。
  考虑到许多人懒得直接啃水果,如果打成泥能够帮助吃更多水果,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吃水果有禁忌吗


  生活中有许多吃水果的禁忌,比如“XX体质的人不能吃某水果”“XX水果不能和某食物一起吃”,等等。
  首先必须强调: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吃了某些水果后出现不适的例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多的情况是过敏。理论上,各种食物都有可能导致部分人过敏。尤其是热带水果,有不少人对其中的一些成分过敏,比如木瓜和菠萝中的蛋白酶。
  很多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有一部分人对果糖不耐受,如果大量吃果糖就会出现不适。比如西瓜、荔枝等,果糖不耐受的人大量吃了之后可能腹泻。
  在各种水果中,柿子和荔枝可能是传说最多的两种。
  “柿子与酸奶同吃导致小女孩死亡”广为流传,说是柿子中的单宁和蛋白质反应,毒死了小女孩。其实,成熟的甜柿子和脱涩之后的柿子,单宁含量都很低,并不值得担心。即便是生涩的柿子,大量跟蛋白质一起吃也只是形成“胃柿石”让你难受,去医院并不难解决,不至于到要命的地步。
  荔枝导致“荔枝病”确实有许多病例记录,科学家们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从现在的证据来看,可能与荔枝的果糖以及微量毒素有关。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不能吃荔枝了,而是不要吃未成熟的荔枝,小孩子在空腹時也不要吃太多荔枝(“荔枝病”的病例多发于空腹大量吃荔枝之后)。

“反季水果”好吃吗


  以前,水果只有到了成熟季节才有,而现在,许多水果都可以全年供应。对于这些“反季水果”,人们也就有了一些担忧。
  其实,“反季水果”只是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采摘下来,在特定的储藏环境让它们处于“休眠”状态。到了要销售的时候,再取出来用乙烯等信号分子把它们“唤醒”,催促它们成熟。
  在整个过程中,乙烯是植物自然成熟时也会产生的物质,储存与“催熟”也不会产生有害成分。
  当然,因为采摘的时候水果还没有完全成熟,后来的“催熟”和树上的自然成熟过程也不会完全一致。大体而言,这样储存和催熟的水果,在风味口感上跟“应季自然成熟”的相比,会有一定不同。如果可能,自然是树上成熟的水果好吃而廉价。但在非成熟季节,有水果吃才是核心,风味口感上差一点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其他文献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这也是恢复高考40年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坚持的方向。但在具体推进改革过程中,很多中学还是以原有传统的应试思路来应对新高考。  根据新高考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以10为宜。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師比为14.95,北京9,上海9.45,浙江12.92。连教育资源丰富的上海、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得师资紧张,那么其他地方的师资缺口必然更大。  除
12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修改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实施,新《细则》进一步强化证券公司推荐责任、明确主承销商报送责任、完善了自律处罚体系,并对违规行为规定了更严格的处罚措施。  由于现在“打新”不需要占用資金,因此被很多股民称为“不要钱的彩票”,中个新股可能意味着3倍的利润。然而,“打新”有许多门道,很多投资者未必了解。
网络信息领域已是当下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期,文化法制建设要面临的是尚未完成的文化产业转型和更新不迭的技术创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文化产业的每个单元几乎都有诸多敏感棘手的复杂问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表示,文化法治建设还未能跟上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步伐:“文化立法在我国是一个短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立法迎来提速。  文化立法仍是
《大清会典》规定,非皇家特许,普通大臣和百姓绝不能使用琉璃  由于居住的地缘关系,颐和园是我造访次数最多的皇家园林。我的中学时代因为学校紧邻这里,学校曾多次组织学生来此“学农劳动”。  我们自小就在这大园子里乱跑瞎玩,把它富丽堂皇的建筑、借景造园的巧妙当作了寻常,直到某一天,我在一片隐秘的树林中,发现多宝琉璃塔,它高大挺拔,光彩耀人,不禁让我驻足仔细端详。当时,正午阳关沐浴塔身,五色琉璃炫人眼目,
当然,今日之新,很可能就是明日之旧。“小妞片”在最近几年的崛起以及如今的式微,  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如果说夏天还有人把《捉妖记》《大圣归来》的高票房归结为“保护月”,年终账本无疑给了所有质疑者一记耳光。  除了创造“十二五”期间最高的国内票房增长。国产电影还以超过六成的占比,“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主管部门在5个小段组成的通稿中用两个小段描述创作和类型的提高丰富。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于20日上午9时50分陆续在各类新媒体终端和户外大屏发布。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
近日开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提出,未来五年将继续努力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提出2020年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的控制目标;广州也提出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一时之间,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相关内容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结合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除极少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不少人猜测,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将进入差别化调
“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这是201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时对科研人员提出的期望。近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全面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
近日,受国际局势影响,黄金价格一度暴涨,甚至创下2008年最大单日涨幅。作为各国储备资源和重要支付手段,黄金具有保值避险功能,稳定性、高流动性及税收优势都使其表现出较好的理财工具特性。  立足当下,黄金大牛市是否已经来临?中长期投资黄金会成为“中国大妈”的理想选择吗?
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规定也被社会称为“好人法”。但是,如果施救人有重大过失、特别粗心甚至故意造成受益人损害,是不是也不承担责任?  对此,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分析认定是否可以适用184条规定,对施救人给予免责。施救人的救助行为确实符合规定的免责要件时,依法获得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