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点金录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备战备荒”年代,遵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中华大地呈现举国备战、全民皆兵的景象。我家居住的居民楼旁也挖起了防空洞,竟意外地挖出一具骼髅。好奇的小伙伴们一拥而上,一个小朋友捡起一枚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环,左传右看,回家交给了家长,成了挂窗帘的铜环。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清代的金耳环啊!30多年过去了,儿时玩伴的姓名、面容都淡忘了,但金属环沉甸甸的感觉,依稀还在。
  这几十年,中国也由廉价出口农矿产品和文物换取外汇的农业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为全民藏金的收藏投资大国,实物黄金、纸黄金、电子盘黄金走进了平民的日常生活中。
  一
  在艺术品拍卖中,金银器的光彩被书画、陶瓷、油画雕塑遮掩了。这是因为流通量少之故,且金银长期属于国家专控物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指定机构专贮、专铸、专买、专卖,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许多人往往是从送给长辈、恋人的首饰上才第一次接触到黄金的。
  上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大陆兴起,书画、瓷器、玉器成为收藏投资的主要品种,中国人民银行铸行的金质熊猫纪念币也出现在邮品拍卖专场,而成规模的金银器拍卖是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推出古代钱币和铜镜专拍之后了。
  拍场上,金器以清末铸造的金币、民国时期铸行的金条较多。这些罹“文化大革命”惨祸而幸存私人手中的金制品数量很少,成交价、总成交额不高,难以形成一定的收藏投资规模。个别金币屡创拍卖纪录,多源于其钱币价值。同等重量的金币价格往往不及银币——这取决于钱币的稀有度。与材质无关;只有当金、银币同样珍稀时,材质才起到价格放大的作用。2004年春,马定祥收藏的一枚清代金质壹元样币176万元成交,得标者认为物有所值。而清末、民国时期的金店银楼和造币厂铸造的金条、金砖的拍卖价格,始终随着金价的波动而起伏:金价200元/克左右时,金条、金砖的拍卖价折合300元/克左右。这也说明人们对这些金器及其价格还停留在金银首饰的认知水平。在人们的收藏投资理念优化和提升后,一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较高的金器拍卖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涨升。
  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五台山地区流出了金质“淳化元宝”供养钱,时人多以之换了鸡蛋,部分流散海外。2002年11月,一枚金质“淳化元宝”供养钱在中国大陆拍卖市场现身。迄今,拍场已见数枚,成交价从近二万元涨了20倍。这批供养钱重不过十数克,内含金质、皇帝供奉、佛教、人像图案等诸多因素,有着继续上涨的理由。
  21世纪初,浙江杭州地区流出一批南宋金叶子、金条,镌“铁线巷陈二郎”“天水桥东周五郎铺”“清河坊西阮六郎”等铭。金叶子厚如素描纸,十重叠成,每张重37克左右,价格从一万元左右上升至今天的八万元左右。金条与小学生用的不锈钢尺大小、薄厚相若,重亦37克左右。因这批金条分散在数人手中,量又多,初时几千元一条,价格攀升缓慢,2011年涨至四万元左右。
  南宋、明代金锭和元宝因其铭文多有珍贵的历史信息,存世量稀少,故成交价都在几十万元之上,非寻常人可藏。
  汉代的“白金三品”之说难有定论,但汉代金饼和马蹄金拍卖价相对不高。有伪品掺入,藏者不可不察。
  郢爱是市场中能见到最美的金质货币,整版或存版较大较多者稀少,多为裁切的单枚或几个单枚连在一起。当笔者关注时,成交价格已然高企。
  金贝是市场中能见到的最早金质货币,近年随着数量增多,拍场屡见其踪。体型有大、小两类,大如成人拇指,小如黄豆,均为一毫米厚左右的金皮附于模具上锤打而成,含金量不高,单枚重量较轻,大者市价4000元左右,小者1500元左右。
  二
  黄金材质的古代钱币,或铸或錾,如汉代金质五铢、隋代金质五铢、唐代金质开元,宋代和明代的钱币也有金质品种。这些钱币拍卖成交价不高,尚存购藏机会。
  曾见一枚隋代金质五铢,金光灿灿,锈蚀包浆完好。以6000元委托竞拍,叮嘱随时联系加价。拍卖中、拍卖后无人与我联系,结果6000元成交,惜不属我。拍卖行人员热情地劝我选择其他流拍标的物,以补遗憾。复览两枚察合台金币,总重不过5克,含金量不高,底价2500元。与委托人联系,得知购入成本4000元,若2500元拍出,委托人也认了;若拍后治购,不能低于4000元。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两年前,偶翻中国嘉德拍卖图录,见一枚8克重的金饼,当是丝绸之路遗物,标注“西亚小型金饼”,惜不知飞向何处,继而留心,果见类似金饼又现,遂委托买入。中国嘉德上拍了四枚这样的金饼,除最早的一枚外,其余三枚尽人囊中。三枚金饼的重量不足30克,价不盈万,让我在得到黄金的同时,还满足了三次等待,犹如青春萌动的热血男儿,等到了心爱的姑娘。遗憾的是,西亚金饼不再来,但我知道,她的存世量不止四枚!让等待插上想象的翅膀,这大概就是收藏的魅力吧!
  当然,拍卖还能催生人的成就感。当别人加两百元,你加一千元之时,是否有了气吞山河的感觉?从拍卖结果而言,四千元、四亿元只是数字的区别,何况四千元的成交价绝真。在这个世界上,在收藏界里,有四千元者多如牛毛,而能以四千元在著名拍卖行夺标者毕竟不多。凭此,就足以让人自得和兴奋了。
  适逢2011年秋拍受经济环境影响,许多拍卖公司上拍的清末民初金条、金锭流拍,许多金器成交价与估价相近,折算后,比金价高不了多少。四件传承有绪的唐代金器在中国嘉德上拍,这是唐代金器首次试水中国大陆拍场,完成了古代金属文物的一次市场定位:一对唐代莲叶伏龟盘拍出920万元,一对唐代瓜棱瓶拍出345万元,略高于估价。在晚清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登上百万元阶梯的背景下,未跨入千万元门槛的唐代金器是令人期待的。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也是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全国瓷业虽然出现了萧条、衰落、艰难、困顿的生产态势,但江西景德镇窑、广东石湾窑、福建德化窑、湖南醴陵窑、浙江龙泉窑、山东博山窑、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历史名窑仍然坚持生产民间用瓷,从而奇迹般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
期刊
由于政体的变革和欧美文化的强力东渐,民国时期的物质生活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但这一时期过于短暂,其间又战乱频仍,很多方面都没有来得及形成鲜明的特色。与明清两朝相比,民国瓷器的时代特征不甚鲜明,而且许多窑场的黄金时代都集中于抗战爆发以前。    民国时期制瓷业的变化    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开始出现转型,到20世纪20年代,逐渐实现了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变。中国最早的瓷业公
期刊
北京翰海2011秋拍将于1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庆云堂书画将推出吴湖帆《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此卷作于1954年,据款识可知,此图前段临《剩I川虱》真本,后段据《无用师卷》影本临成,全图长达7米,以移步换形的视角完整展现富春江四季全景。  在吴湖帆完成此卷两年后,于民间流传数百载的《剩山图》入藏浙江博物馆。作为《剩山图》最后一任私人藏家,吴湖帆对《富春山居图》的无上珍视与浓烈情
期刊
一    潘玉良是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著名的旅法爱国女画家。1895年出生于扬州,父母早逝,13岁时即被卖到安徽芜湖,沦落风尘,后幸得时任芜湖海关监督的潘赞化先生为其赎身,并与潘赞化结为伉俪。为报答潘赞化的相救之情,知遇之恩,她把自己改名为潘玉良。婚后她利用暇时读书识字,并向邻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洪野教授学习绘画;1920年考入上海美专,师从王济远、朱屺瞻等名师;1921年考取官费赴法留学,就读
期刊
插图
期刊
纽约时间3月22日,一只定为“类属民国”的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809亿元)成交,这一价格是其估价上限的1.5万倍,下限的2.25万倍,也是第八件晋级亿元的中国瓷器。  全球经济第二强的中国人,以囤盐之热忱,为海内外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演的“乌鸡变凤凰”传奇,再添新故事。    一、双耳瓶:乌鸡变凤凰    近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拍场,频频演绎“乌鸡变
期刊
民国瓷器,一般来说是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8年之间江西景德镇及湖南醴陵、河北磁县、福建德化等地方窑几生产的各类美术瓷和生活用瓷,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大多专指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但是,正如历史上各代民窑的面貌不因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发生绝对纪年意义上的变化一样,就某种程度而言,自清光绪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约一甲子左右的时间里生产的瓷器均可从宏观上纳入广
期刊
张振铎先生作为国画界的老前辈、“长江画派”的开先河者,对他的艺术,大家行不陌生。一位从艺执教六十余年的艺术家,创作出上万幅作品的画家,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编辑画册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有时候资料太多太杂,主线往往反而会变得模糊起来。既然什么都会画,什么风格的东西都收,那么主体在何处?自我在哪里呢?目前许多画家研究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贪大求全。记得罗丹说过:雕塑就是把多余的东西去
期刊
中国古代金银器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一金银器皿,其一金银饰品,其一宗教用器。细分,金银器皿的种类又有很多,但大的类别仍不外两种,即饮器与生活用器,其中又以饮器居首。饮器之要,为酒器和茶器,而不论类型与样式,其丰富均以酒器为最。金银饰品,种类更多,首饰之外,早期尚多武器,仪仗与车马之饰。首饰一类,除却首服,颈项、手腕、腰间的各种佩饰也在其内。至于宗教用器,则佛教之合利器也,供养具也,前者如金棺银椁、金瓶
期刊
在众多国家中,中国的银器在制造工艺与存世数量方面,可与英、俄共称为世界前三甲。  中国银器发展简史  早在6000年前,中国人就已掌握了开采、冶炼白银的技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白银被用来当作货币或制成饰品。同样,在世界各国。使用白银作为货币十分普遍。中国自唐后期开始至清,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则是辅币。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金属银成为人类制作生活用品及艺术品的原料。  中国最早的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