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工具,灌注了专家们的心血和思想。每一篇诗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行文措辞和诗文内涵都是适合初中阶段教育的。每一篇诗文都是古人智慧和人生阅历的结晶,读史可以明智,读诗文一样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让我们体会到古人的思想境界。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育经验,就如何构建初中古诗文高效课堂,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47
中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古代诗词文化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初中生对这些古代优秀文化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语文课程。教育部也针对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古诗文部分,做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定下了新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但要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同学们接触古诗文,背诵古诗文,更重要的是,能让这些经典文化瑰宝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底蕴。
一、日常教育环节中的不足
1.一味地记背成为常态
初中的时候,学生们尚且处于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文的参悟力,都显得比较单薄,而这个时候,老师们却总要求初中生记背课本中的古诗文。倘若无法理解个中奥妙,这些文字就仿佛随意组合拼凑的符号,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难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古诗文的真正内涵就无法理解,对古诗文的认知也就停留在初始阶段,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严重时,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根据笔者多年观察,这样的事又往往是常态,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恶性
循环。
2.古诗文的枯燥带来了学生的负面情绪
由第一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初中生无法调动在学习古诗文方面的积极性。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接下来的这几点。首先,古人的行文用语,常常精炼巧妙,因此古诗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语法差距,与我们平时说话的习惯大有不同。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初中生对古诗文中的省略、留白、遐想等,若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一般不易领会。古诗文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就变成了“味同嚼蜡”的一项学习内容,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对于学习的帮助是巨大的,而在古诗文这种不易理解的学习领域,兴趣的作用则更加重要。另一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考试,具体来说就是注重背诵与默写,很少涉及对古诗文内容的剖析,这样会导致初中生为了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一味地记背诗文。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古诗文,只能硬着头皮学习,这与教学古诗文的初衷已经
相悖。
3.望文生义,只学习字面意思而没有深入理解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尚且有限,古诗文都是前辈无数的人生阅历所积累得来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这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历史上就有著名的韩愈“推敲”一说,在我们看来并无差别的措辞,在韩愈眼中却是大有不同,以此为例,我们如果单从字面来理解的话,是无法真正领悟到古诗文内涵的,更别提初中生了。如果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古诗文可以说是贫瘠乏味的,这样一来,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开展。事实上,每一篇诗文都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出了最丰富的意蕴,若是对学生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得知诗文的巧妙意蕴,则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让初中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古诗文实际上不是味同嚼蜡的枯燥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传神的古典文化故事,它们仿佛外表普通的宝盒,打开就能发现其内在的
宝藏。
二、构建初中古诗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改善记背的学习方法,转换学习思路
在初中的古诗文教学中,记背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记背这种方法的初衷是什么呢?熟能生巧,多读多记了,自然就能对古诗文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然而记背的关键,一定不是单纯重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初中生在理解古诗文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去记忆,这样做往往会有奇效,学生若真正理解了古诗文的意蕴,古诗文的记背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了。反复的诵读不但起不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反而会催生学生的逆反情绪,特别是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的阶段,强行的背诵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2.以灵活的记默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灵活的记背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助对古诗文含义的理解,开展记忆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背诵比赛,形成竞争意识,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不足者也提出鼓励。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出同学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小组间的成员,为了获胜,也会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对于默写来说,我们可以采取比较新颖的方式,比如同学间相互交换默写作业,进行互相批改,让学生体验老师的角色。这种办法一方面可以给初中生提供新鲜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如何批改作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的不足,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发现他人的错误会更加的容易。
3.老师加入学生的队伍,与学生共情共心
老师与学生是两类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中,和同学们一起背诵,这样做,会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老师切身加入记背的队伍,可以给同学做一个表率,同学们看到老师亲自加入了记背默写的环节中,也会更加有动力。同时,当老师亲自加入背诵默写的行列,也可以及时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身在其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记背默写的困难之处;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也能及时更好地解决。另一方面,老师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中,也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对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4.巧妙利用外部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设施不断改进,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我们可以紧跟时代脚步,合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将初中古诗文教育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以综艺的形式,普及了许多与古诗文有关的知识,而且节目形式生动活泼,很容易吸引初中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合到我们平日的古诗词教育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小型的“班级诗词大会”,这样能够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将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和背景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本内的古诗文,往往是内涵丰富而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我们需要发挥教材本身的特点,将隐藏在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发掘出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古诗文教育还是要从古诗文本身出发,再回归到古诗文本身,这样才能做到有始有终的教学。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古诗文教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学习的乐趣发掘出来,并将这些乐趣传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文的快乐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兴趣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的魅力,让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古诗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宗学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中华少年》2018年第1期。
[2] 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
[3] 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第10期。
[4] 周瑾《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新课程》2017年第8期。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47
中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古代诗词文化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初中生对这些古代优秀文化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语文课程。教育部也针对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古诗文部分,做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定下了新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但要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同学们接触古诗文,背诵古诗文,更重要的是,能让这些经典文化瑰宝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底蕴。
一、日常教育环节中的不足
1.一味地记背成为常态
初中的时候,学生们尚且处于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文的参悟力,都显得比较单薄,而这个时候,老师们却总要求初中生记背课本中的古诗文。倘若无法理解个中奥妙,这些文字就仿佛随意组合拼凑的符号,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难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古诗文的真正内涵就无法理解,对古诗文的认知也就停留在初始阶段,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严重时,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根据笔者多年观察,这样的事又往往是常态,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恶性
循环。
2.古诗文的枯燥带来了学生的负面情绪
由第一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初中生无法调动在学习古诗文方面的积极性。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接下来的这几点。首先,古人的行文用语,常常精炼巧妙,因此古诗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语法差距,与我们平时说话的习惯大有不同。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初中生对古诗文中的省略、留白、遐想等,若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一般不易领会。古诗文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就变成了“味同嚼蜡”的一项学习内容,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对于学习的帮助是巨大的,而在古诗文这种不易理解的学习领域,兴趣的作用则更加重要。另一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考试,具体来说就是注重背诵与默写,很少涉及对古诗文内容的剖析,这样会导致初中生为了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一味地记背诗文。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古诗文,只能硬着头皮学习,这与教学古诗文的初衷已经
相悖。
3.望文生义,只学习字面意思而没有深入理解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尚且有限,古诗文都是前辈无数的人生阅历所积累得来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这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历史上就有著名的韩愈“推敲”一说,在我们看来并无差别的措辞,在韩愈眼中却是大有不同,以此为例,我们如果单从字面来理解的话,是无法真正领悟到古诗文内涵的,更别提初中生了。如果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古诗文可以说是贫瘠乏味的,这样一来,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开展。事实上,每一篇诗文都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出了最丰富的意蕴,若是对学生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得知诗文的巧妙意蕴,则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让初中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古诗文实际上不是味同嚼蜡的枯燥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传神的古典文化故事,它们仿佛外表普通的宝盒,打开就能发现其内在的
宝藏。
二、构建初中古诗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改善记背的学习方法,转换学习思路
在初中的古诗文教学中,记背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记背这种方法的初衷是什么呢?熟能生巧,多读多记了,自然就能对古诗文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然而记背的关键,一定不是单纯重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初中生在理解古诗文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去记忆,这样做往往会有奇效,学生若真正理解了古诗文的意蕴,古诗文的记背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了。反复的诵读不但起不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反而会催生学生的逆反情绪,特别是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的阶段,强行的背诵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2.以灵活的记默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灵活的记背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助对古诗文含义的理解,开展记忆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背诵比赛,形成竞争意识,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不足者也提出鼓励。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出同学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小组间的成员,为了获胜,也会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对于默写来说,我们可以采取比较新颖的方式,比如同学间相互交换默写作业,进行互相批改,让学生体验老师的角色。这种办法一方面可以给初中生提供新鲜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如何批改作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的不足,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发现他人的错误会更加的容易。
3.老师加入学生的队伍,与学生共情共心
老师与学生是两类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中,和同学们一起背诵,这样做,会带来许多好处。比如,老师切身加入记背的队伍,可以给同学做一个表率,同学们看到老师亲自加入了记背默写的环节中,也会更加有动力。同时,当老师亲自加入背诵默写的行列,也可以及时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身在其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记背默写的困难之处;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也能及时更好地解决。另一方面,老师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中,也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对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4.巧妙利用外部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设施不断改进,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我们可以紧跟时代脚步,合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将初中古诗文教育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以综艺的形式,普及了许多与古诗文有关的知识,而且节目形式生动活泼,很容易吸引初中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合到我们平日的古诗词教育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小型的“班级诗词大会”,这样能够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将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和背景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本内的古诗文,往往是内涵丰富而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我们需要发挥教材本身的特点,将隐藏在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发掘出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古诗文教育还是要从古诗文本身出发,再回归到古诗文本身,这样才能做到有始有终的教学。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古诗文教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学习的乐趣发掘出来,并将这些乐趣传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文的快乐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兴趣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的魅力,让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古诗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宗学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中华少年》2018年第1期。
[2] 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
[3] 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第10期。
[4] 周瑾《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新课程》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