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分析及解决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题 解决对策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园,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为之奋斗是每一位高校毕业生的梦想,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业更是牵动着每一位应届毕业生的心。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方面,与市场对这类人力资源的需求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在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供给等方面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1社会因素。
  大学毕业生尽管接受了高等学校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在理论层面上具备了较高素质和技能,但还较缺乏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际操作层面的素质和技能。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一部分,其供给与需求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此外,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措施,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的有效措施,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
  1.2毕业生的自我能力熟悉不足,所学知识和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0.8%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自身能力和实际就业形势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熟悉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1.3毕业生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大学生处于从依靠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和好奇,缺少理性思索和合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这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35.71%的学生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22.22%的学生期望薪酬在2000-2500元之间,这显然和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薪酬标准不符。在就业时片面追求稳定和高收入,而没有考虑自身能力限制和缺乏经验带来的不利影响,势必造成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1.4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次,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思考
  2.1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择业应遵循现实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择业首先从社会需求角度考虑,将社会需求作为个人择业的首要依据;部分大学生不愿去需要大量人才的偏远地区或经济发展较慢地区,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为基础的工作,甚至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前途,这是忽略了社会需求。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于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功能。
  2.2调整就业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对具有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首先是调整心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增强喜好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培养意识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正直坦率,谦虚谨慎,将择业观和人生目标相联系。
  2.3加大专业教育力度,提高专业素质。
  在当代大学生中,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潜力和前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造成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牢、不够深、不够广,给将来的工作带来障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要与专业教育结合,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前景分析等专业教育活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2.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了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因而我们应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毕业生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影响千百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会给社会和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一个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牛耀堂.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2009,(1):93-95.
  [2]孙德刚.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新西部,2007,(10).
  [3]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8,(9).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标中化学实验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很重视实验课,但是实验课也是最容易出现混乱、最难上好的课型之一,只有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能因势利导,让实验课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化学实验课 问题 心理学 解决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构建“知识与技
摘 要: 高中是人们终身学习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化学又是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高中的化学新课程教材,打破了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特点,内容上不再单纯地以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而是重视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要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本文作者从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出发,通过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和多年教学中的心得总结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
摘 要: 在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准确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提高 生物学概念 能力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是判断推理的基础,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科学中的原理、规律等都是以概念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教学中的概念亦是如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准确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学好生
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肽连接物首尾拼接而成的重组蛋白,它是具有抗原结合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猪的呼吸道症状、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以及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猪业产生严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将高中的化学知识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教材把最基本的化学知识通过两个必修模块传授给学生,再通过六个选修模块把高深一些的化学知识呈现给爱好化学的学生,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合作、探究性、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讲授法再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阐述了儿童“数学认知”的基本特性、核心目标、观察要点、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其根本目的是要帮助教师实施“有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游戏是幼儿园
摘 要: 2003年军队院校改革后,任职教育院校成为军校的主体,但由于缺乏任职教育办学经验,任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任职教育特征不鲜明。本文从教学对象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军队任职教育院校课程建设所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关键词: 军队任职教育 课程建设 岗位需求    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任职教育院校逐渐成为我军院校的主体,任职教育对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经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