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三峡大学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建设的现状,研究了目前该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是伴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内最早建设和承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于199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并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虽然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输线路工程专业,但我校长期以来按照专业的规格对其进行规划与建设,其经历了19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2--,并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输变电企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原有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并且由于我校的学科结构调整,该专业从机械与材料学院调入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跨越了一级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应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课程教学内容等教育资源。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只有将学科建设的内容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去,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才能够达到其预定的目标。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更多地关注学科分布、博士点数、研究项目与研究论文数,而忽视了学科建设本来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被隔离开来,这也是全国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第二,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主要涵盖工程测量、气象、水文与地质、土木结构、电气、机械、工程管理等七大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属于跨学科的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该专业教师的学科知识背景也分布在以上不同学科,而除电气工程之外其他学科的建设又主要在其他学院中展开,致使这些学科的建设成果并不能直接促进该专业的建设。
2.师资力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短缺。近年来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而该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造成师资严重不足。
(2)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2)青年教师偏多,中年教师出现明显断层现象。
(3)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工程经验。
3.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具体表现为:(1)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互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衔接关系不明确;(2)部分主干课程内容薄弱,缺少相关教材;(3)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对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二、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途径
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根据我校建设“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定位,学科建设不仅要为科学研究服务,更要充分发挥其对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下主要针对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教育资源,探讨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多种途径,以改变以往的认识误区,实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1.利用学科建设成果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专业主干课程是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特色之一,但目前这些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效不大。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投产和智能电网的兴起,输电线路工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如:输电线路在线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灾害分析及应对措施、超高压电力电缆线路的应用技术、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等方面。学科建设中应对以上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将研究成果早日融入该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延续这一专业特色。
2.通过学科梯队建设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大学教师是学科知识的研究者与传授者,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实施主体。应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成果、环境与氖围,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通过学科梯队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体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梯队建设中既要满足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学的功能;既要研究学科发展的方向,又要研究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二是教师参加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创造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将最新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3.加快学科基地建设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学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既要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能够发挥其教学功能。对于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来说,在现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快学科基地建设,既可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又可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为专业主干课程提供实验条件,弥补了该专业长期以来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
本文建议学科基地以露天的架空输电线路(一个耐张段)的实物模型为基本框架,装设导线、地线、金具和绝缘子,并购置一定的测量和测试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这样的学科基地也势必会成为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强调的是学术梯队的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以及学术骨干和学术队伍的培养,形成一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浓厚的学术氛围、突出的学术竞争力的科研团队。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加强教师的科研教学意识,提升师资队伍职业与学术素质,同时还应包括教风建设和师德建设。针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适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该专业建设成效的瓶颈之一。从质量上考虑,学校应在充分认识该专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大投入,以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吸纳优秀人才的加盟。从数量上考虑,由于师资紧缺,学校可适当降低引进人才的学历门槛,将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三年的硕士研究生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2.有序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专业教师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必然造成理论脱离实践、课堂的枯燥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议充分发挥广大校友的优势和资源,通过 与电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专业教师提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根据每名教师的课程和科研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和定期培训,如讲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高电压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可参与电力设计院的工程设计,而讲授“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教师可深入供电公司了解输电线路运检的情况等。
3.增设专职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实习实践教学对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而专职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缺失必然影响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建议增设1~2名专职的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进行选拔,但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
4.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特聘教授
对于该专业,通过以上措施来完善教师队伍是不够的,有必要聘请电力行业专家作为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宜昌电力企业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聘请宜昌供电公司、湖北超高压公司等电力企业的专家为教师、学生开展专业现状、前沿技术、就业岗位职责、电力安全规程等方面的讲座,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5.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大,研究方向定位不够清晰,对自己的前途也比较迷茫,这是摆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学院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注重个人与专业的融合,使教师个体发展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在课程体系方面各个院校间侧重点不同,有的学校偏重于线路结构方面,有的学校侧重于线路电气方面。我校办学时间相对较长,课程体系已相对成熟,该专业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适合于电力设计院、送变电公司、供电公司等不同业务的电力企业。
1.课程体系
以下针对课程体系(不含通识课程)的不完善之处,谈谈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加强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衔接,按衔接关系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如图1所示,电气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较为紧密。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架空输电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行需要电力系统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其中“电力系统基础”和“高电压技术”是“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的电学基础课程;“输电线路保护”、“高电压设备”、“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等课程可作为专业完备课程。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可按图2所示的顺序安排理论教学,电气课程和力学课程可同步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和完备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主干课程“输电线路工程概论”可与“电工学”、“工程力学”同步进行,但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应以电气课程和力学课程为基础。专业完备课程“输电线路施工机械”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可作为专业选修模块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和“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作为专业选修模块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
(2)增加部分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支持教师编著和更新专业课程教材。电力电缆线路设计、配电网及配电线路设计是专业课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加强学生对以上工程设计环节的掌握,有必要在相关课程中适当增加以上环节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也融入到教学中。教材的缺少是造成以上教学环节薄弱的主要原因,鼓励教师编著和更新相关专业教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该专业教师编著的专业教材在行业内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继续发挥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优势,解决教材缺失的问题是可行的。
2.实践教学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需要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际工程运用能力,因此对于该专业,可适当缩减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实习、实验教学学时,特别是实习教学学时。
(1)加强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环节。该专业现有的工程测量实习与专业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本文建议在实践教学基地(学科基地)中购置一定数量的输电线路测量实习工具,由负责实习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内容应涵盖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测量环节。
(2)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工程设计原始资料的匮乏是造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该专业与学校产业集团合作,争取早日获得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资质,成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室,对外参与具体工程投标与设计,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设计原始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吸纳部分优秀学生的参与,这样既可锻炼师资队伍,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与电力设计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的资源可部分共享,互惠互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3)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工程软件的操作和编程能力。架空输电线路连续档的精确计算、孤立档的计算、电磁环境参数的计算、杆塔结构计算和模拟、杆塔荷载计算、基础设计计算、施工设计计算等多方面的工程计算需要学生熟悉VB、MATLAB、ANSYS等软件的使用和编程,同时学生还需掌握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软件,如道亨软件、超图软件等。本文建议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可以专题形式向学生讲授以上工程软件的使用,并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软件的编程,既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过程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利用工程软件编程的能力。
五、结语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办得并不多,但近年来电力企业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前景好,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包括重点大学正在筹办类似专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也在加大对该专业的投入力度。我校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笔者认为高校应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不断推进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建设,以继续保持该专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确保该专业在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是伴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内最早建设和承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于199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并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虽然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输线路工程专业,但我校长期以来按照专业的规格对其进行规划与建设,其经历了19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2--,并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输变电企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原有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并且由于我校的学科结构调整,该专业从机械与材料学院调入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跨越了一级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应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课程教学内容等教育资源。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只有将学科建设的内容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去,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才能够达到其预定的目标。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更多地关注学科分布、博士点数、研究项目与研究论文数,而忽视了学科建设本来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被隔离开来,这也是全国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第二,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主要涵盖工程测量、气象、水文与地质、土木结构、电气、机械、工程管理等七大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属于跨学科的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该专业教师的学科知识背景也分布在以上不同学科,而除电气工程之外其他学科的建设又主要在其他学院中展开,致使这些学科的建设成果并不能直接促进该专业的建设。
2.师资力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短缺。近年来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而该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造成师资严重不足。
(2)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2)青年教师偏多,中年教师出现明显断层现象。
(3)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工程经验。
3.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具体表现为:(1)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互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衔接关系不明确;(2)部分主干课程内容薄弱,缺少相关教材;(3)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对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二、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途径
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根据我校建设“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定位,学科建设不仅要为科学研究服务,更要充分发挥其对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下主要针对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教育资源,探讨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多种途径,以改变以往的认识误区,实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1.利用学科建设成果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专业主干课程是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特色之一,但目前这些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效不大。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投产和智能电网的兴起,输电线路工程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如:输电线路在线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灾害分析及应对措施、超高压电力电缆线路的应用技术、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等方面。学科建设中应对以上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将研究成果早日融入该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延续这一专业特色。
2.通过学科梯队建设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大学教师是学科知识的研究者与传授者,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实施主体。应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成果、环境与氖围,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通过学科梯队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体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梯队建设中既要满足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学的功能;既要研究学科发展的方向,又要研究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二是教师参加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创造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将最新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3.加快学科基地建设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学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既要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能够发挥其教学功能。对于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来说,在现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快学科基地建设,既可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又可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为专业主干课程提供实验条件,弥补了该专业长期以来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
本文建议学科基地以露天的架空输电线路(一个耐张段)的实物模型为基本框架,装设导线、地线、金具和绝缘子,并购置一定的测量和测试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这样的学科基地也势必会成为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强调的是学术梯队的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以及学术骨干和学术队伍的培养,形成一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浓厚的学术氛围、突出的学术竞争力的科研团队。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加强教师的科研教学意识,提升师资队伍职业与学术素质,同时还应包括教风建设和师德建设。针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适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该专业建设成效的瓶颈之一。从质量上考虑,学校应在充分认识该专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大投入,以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吸纳优秀人才的加盟。从数量上考虑,由于师资紧缺,学校可适当降低引进人才的学历门槛,将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三年的硕士研究生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2.有序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专业教师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必然造成理论脱离实践、课堂的枯燥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议充分发挥广大校友的优势和资源,通过 与电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专业教师提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根据每名教师的课程和科研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和定期培训,如讲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高电压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可参与电力设计院的工程设计,而讲授“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教师可深入供电公司了解输电线路运检的情况等。
3.增设专职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实习实践教学对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而专职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缺失必然影响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建议增设1~2名专职的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进行选拔,但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
4.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特聘教授
对于该专业,通过以上措施来完善教师队伍是不够的,有必要聘请电力行业专家作为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宜昌电力企业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聘请宜昌供电公司、湖北超高压公司等电力企业的专家为教师、学生开展专业现状、前沿技术、就业岗位职责、电力安全规程等方面的讲座,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5.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大,研究方向定位不够清晰,对自己的前途也比较迷茫,这是摆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学院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注重个人与专业的融合,使教师个体发展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在课程体系方面各个院校间侧重点不同,有的学校偏重于线路结构方面,有的学校侧重于线路电气方面。我校办学时间相对较长,课程体系已相对成熟,该专业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适合于电力设计院、送变电公司、供电公司等不同业务的电力企业。
1.课程体系
以下针对课程体系(不含通识课程)的不完善之处,谈谈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加强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衔接,按衔接关系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如图1所示,电气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较为紧密。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架空输电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行需要电力系统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其中“电力系统基础”和“高电压技术”是“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的电学基础课程;“输电线路保护”、“高电压设备”、“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等课程可作为专业完备课程。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可按图2所示的顺序安排理论教学,电气课程和力学课程可同步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和完备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主干课程“输电线路工程概论”可与“电工学”、“工程力学”同步进行,但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应以电气课程和力学课程为基础。专业完备课程“输电线路施工机械”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可作为专业选修模块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和“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作为专业选修模块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
(2)增加部分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支持教师编著和更新专业课程教材。电力电缆线路设计、配电网及配电线路设计是专业课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加强学生对以上工程设计环节的掌握,有必要在相关课程中适当增加以上环节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也融入到教学中。教材的缺少是造成以上教学环节薄弱的主要原因,鼓励教师编著和更新相关专业教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该专业教师编著的专业教材在行业内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继续发挥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优势,解决教材缺失的问题是可行的。
2.实践教学环节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需要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际工程运用能力,因此对于该专业,可适当缩减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实习、实验教学学时,特别是实习教学学时。
(1)加强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环节。该专业现有的工程测量实习与专业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本文建议在实践教学基地(学科基地)中购置一定数量的输电线路测量实习工具,由负责实习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实习,内容应涵盖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测量环节。
(2)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工程设计原始资料的匮乏是造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该专业与学校产业集团合作,争取早日获得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资质,成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室,对外参与具体工程投标与设计,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设计原始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吸纳部分优秀学生的参与,这样既可锻炼师资队伍,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与电力设计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的资源可部分共享,互惠互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3)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工程软件的操作和编程能力。架空输电线路连续档的精确计算、孤立档的计算、电磁环境参数的计算、杆塔结构计算和模拟、杆塔荷载计算、基础设计计算、施工设计计算等多方面的工程计算需要学生熟悉VB、MATLAB、ANSYS等软件的使用和编程,同时学生还需掌握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软件,如道亨软件、超图软件等。本文建议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可以专题形式向学生讲授以上工程软件的使用,并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软件的编程,既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过程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利用工程软件编程的能力。
五、结语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办得并不多,但近年来电力企业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前景好,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包括重点大学正在筹办类似专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也在加大对该专业的投入力度。我校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笔者认为高校应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不断推进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建设,以继续保持该专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确保该专业在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