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把“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文章就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力;方式创新
作者简介:周黎琼(197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44-02
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660万,2012年这个数字将达680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学生还将继续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其中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处境则更为困难。在专业理论储备上,高职学生普遍弱于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指导,将直接决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全面开发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就业能力隐含在一般的课程教育中的整合嵌入式开发;二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独立于课程教育之外的贴附式开发。[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并加以综合考虑,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式上有一些创新。
一、配备校内职业导师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社会整体、特定行业和具体工作岗位等的深入了解,适时、适当地调整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应专门配备校内职业导师,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系部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平台上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拟设了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网页制作、图像处理5个职业方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学生情况、家长愿景及学生兴趣等因素,为学生初拟就业走向并配备相应的职业导师。
校内职业导师由系部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在主干课程外为学生提供辅助教育和职业引导,通过小组授课、在线答疑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有计划性的积累专业知识,有步骤性的提升操作能力;让学生既能顺利完成高职计算机学历教育,又能及早明晰各自的职业走向并努力提高实际岗位技能。
二、聘请校外职业导师
借助社会力量,引入校外职业导师。高职院校可聘请来自企业的优秀管理者、生产者、服务者等作为学生的校外职业导师。由于校外职业导师都有长期的就职经历,他们对所在行业非常熟悉,对相关企业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通过在线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等,校外职业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企业用工需要、岗位具体要求、员工基本素养、实际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据此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校外职业导师也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教育并影响着高职学生,让他们清楚看到自己与岗位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励学生珍惜在校时间,认真学习课程知识,积极参加实践实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
第一,大一阶段,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各方面都处于适应阶段。此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的前景等,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身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动手能力。
第二,大二阶段,学生已适应了高职的校园生活并在专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倡导学生具备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职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第三,大三阶段,学生已进入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职业生涯指导课的重心转到对学生的具体就业指导上。内容包括: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当前的就业形势、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二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社会角色转变、疏导心理压力、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理念等;三是简历撰写、语言表达、应聘技巧、面试礼仪、职场仪表等。
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既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进行职业引导,又避免了常规做法中只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辅导的匆忙和局促。
四、实行“双证书”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依据。引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2]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教师中施行“双证书”制,学院鼓励各专业教师获取相关的行业资质证书,有力的促进了高职教学与行业发展接轨。在此基础上,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又在学生中推行“一生多证,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基本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关职业技能。为保证“双证书”制的顺利推行,学院专门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资质涵盖电力类、动力类、建筑类等专业共126个工种,完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双证书”培养制能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即上岗”,“上岗能顶岗”的“零距离”上岗要求。
五、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并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全程辅导。
参加技能比赛,旨在培养高职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促使他们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参赛的过程中,既倡导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又提供给个人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实战考核。近年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和作文大赛、“正保杯”全国IT就业技能比赛、“黄河杯”和“杨凌杯”全国水利高职技能大赛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学院带来了荣誉。
通过参赛,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必将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通过比赛,学院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对高职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切都要靠实训基地作为支撑。为更好地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不惜花费巨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现有占地面积180余亩,装机3×1250kW,年平均发电量2000万度的青峰岭教学电厂;国内首座用于实训的智能变电站;完全按企业车间标准建设的带电作业、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及电算会计、计算机专业等的仿真实验室。同时,学院还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铁二局电气化集团、中国大唐四川分公司、长江电力等建立友好关系,由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的机会。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职业岗位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训练,让他们能在职业技能实战训练中迅速提升职业素养。
七、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学制三年,具体划分为在校学习两年半,顶岗实习半年。学院专门成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以确保顶岗实习的完成质量及学生安全。为解决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毕业、就业的冲突,学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1.特种岗位技能顶岗培训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电力高职,按国家相关规定,电力企业所有的生产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四川省电力公司抽调专业人员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组成培训师资,编制“后备人才顶岗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特种岗位培训,帮助学生完成高危技能实习。
2.签约单位顶岗实习
学院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选择这种顶岗方式,以实习的形式以及“准员工”的身份,融入到签约单位,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学生向职工的转变。
3.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
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将直接决定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以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设备资源,为未签约的学生开发出大量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藉此圆满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许多学生还因在实习中表现突出而被企业录用。
4.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承担学生常规的教学实训,同时也可以支撑学生的顶岗实习。以输配电线路专业为例,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室外实训场地,完全可为学习“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架空输配电线路运行”、“架空输配电线路检修”等课程的学生提供生产性顶岗实习。
八、开设SYB自主创业课程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总计达8.8万人,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为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通道,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由中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组织的培训课程“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简称SYB)。
SYB课程分为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和创业计划书3个部分,通过接受完整的SYB课程培训,学生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怎样发现及开发自己的企业构思、怎样用系统的知识去计划自己的创业构思,怎样最终形成资金的创业计划书,以及最终怎样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生创业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3]SYB课程让高职学生对何谓“企业”及创办企业的整个流程有了科学的认识,并且可以改变高职学生“只留城市”、“只当公职”等的陈旧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九、参加社会实践
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实践技能,但更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诸如:爱岗、敬业、责任、诚信等,都是企业招聘时的首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着重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服务队”品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现场勘测、设计、铺设电缆,完成地震重灾区崇州怀远镇西山学校1520平米的通电工程;在资阳电力公司城西供电所配网班,与师傅一起巡线、安装隔离开关和拉线等;在什邡供电局营销服务中心,参与绘图、收缴电费等。学生们还常年坚持开展电力科普知识宣传;为群众免费修理电器、电脑等;积极参加“四进社区”活动;定期慰问鳏寡老人、孤残儿童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高职学生学会成长、学会责任、学会感恩。
通过以上的方式创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电气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系和动力工程系的学生供不应求,就连一些被认为是“就业较冷”的专业,也达到了95%以上的就业率。不仅如此,从就业单位反馈的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率也高达95.56%。以上数据表明,高职院校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完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我国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合格劳动力的问题。[4]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身负重任,一定要进一步明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科学创新,努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USEM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模型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孟立军.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就业面向与培养目标[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
[3]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10).
[4]刘海鹏.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吸引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27).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力;方式创新
作者简介:周黎琼(197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44-02
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660万,2012年这个数字将达680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学生还将继续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其中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处境则更为困难。在专业理论储备上,高职学生普遍弱于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指导,将直接决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全面开发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就业能力隐含在一般的课程教育中的整合嵌入式开发;二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独立于课程教育之外的贴附式开发。[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并加以综合考虑,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式上有一些创新。
一、配备校内职业导师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社会整体、特定行业和具体工作岗位等的深入了解,适时、适当地调整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应专门配备校内职业导师,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系部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平台上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拟设了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网页制作、图像处理5个职业方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学生情况、家长愿景及学生兴趣等因素,为学生初拟就业走向并配备相应的职业导师。
校内职业导师由系部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在主干课程外为学生提供辅助教育和职业引导,通过小组授课、在线答疑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有计划性的积累专业知识,有步骤性的提升操作能力;让学生既能顺利完成高职计算机学历教育,又能及早明晰各自的职业走向并努力提高实际岗位技能。
二、聘请校外职业导师
借助社会力量,引入校外职业导师。高职院校可聘请来自企业的优秀管理者、生产者、服务者等作为学生的校外职业导师。由于校外职业导师都有长期的就职经历,他们对所在行业非常熟悉,对相关企业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通过在线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等,校外职业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企业用工需要、岗位具体要求、员工基本素养、实际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据此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校外职业导师也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教育并影响着高职学生,让他们清楚看到自己与岗位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励学生珍惜在校时间,认真学习课程知识,积极参加实践实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
第一,大一阶段,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各方面都处于适应阶段。此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的前景等,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身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动手能力。
第二,大二阶段,学生已适应了高职的校园生活并在专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倡导学生具备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职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第三,大三阶段,学生已进入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职业生涯指导课的重心转到对学生的具体就业指导上。内容包括: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当前的就业形势、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二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社会角色转变、疏导心理压力、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理念等;三是简历撰写、语言表达、应聘技巧、面试礼仪、职场仪表等。
分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既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进行职业引导,又避免了常规做法中只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辅导的匆忙和局促。
四、实行“双证书”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依据。引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2]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教师中施行“双证书”制,学院鼓励各专业教师获取相关的行业资质证书,有力的促进了高职教学与行业发展接轨。在此基础上,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又在学生中推行“一生多证,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基本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关职业技能。为保证“双证书”制的顺利推行,学院专门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资质涵盖电力类、动力类、建筑类等专业共126个工种,完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双证书”培养制能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即上岗”,“上岗能顶岗”的“零距离”上岗要求。
五、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并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全程辅导。
参加技能比赛,旨在培养高职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促使他们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参赛的过程中,既倡导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又提供给个人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实战考核。近年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和作文大赛、“正保杯”全国IT就业技能比赛、“黄河杯”和“杨凌杯”全国水利高职技能大赛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学院带来了荣誉。
通过参赛,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必将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通过比赛,学院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对高职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切都要靠实训基地作为支撑。为更好地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不惜花费巨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现有占地面积180余亩,装机3×1250kW,年平均发电量2000万度的青峰岭教学电厂;国内首座用于实训的智能变电站;完全按企业车间标准建设的带电作业、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及电算会计、计算机专业等的仿真实验室。同时,学院还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铁二局电气化集团、中国大唐四川分公司、长江电力等建立友好关系,由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的机会。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职业岗位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训练,让他们能在职业技能实战训练中迅速提升职业素养。
七、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学制三年,具体划分为在校学习两年半,顶岗实习半年。学院专门成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以确保顶岗实习的完成质量及学生安全。为解决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毕业、就业的冲突,学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
1.特种岗位技能顶岗培训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电力高职,按国家相关规定,电力企业所有的生产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四川省电力公司抽调专业人员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组成培训师资,编制“后备人才顶岗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特种岗位培训,帮助学生完成高危技能实习。
2.签约单位顶岗实习
学院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选择这种顶岗方式,以实习的形式以及“准员工”的身份,融入到签约单位,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学生向职工的转变。
3.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
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将直接决定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以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学院积极与企业联系,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设备资源,为未签约的学生开发出大量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藉此圆满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许多学生还因在实习中表现突出而被企业录用。
4.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承担学生常规的教学实训,同时也可以支撑学生的顶岗实习。以输配电线路专业为例,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室外实训场地,完全可为学习“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架空输配电线路运行”、“架空输配电线路检修”等课程的学生提供生产性顶岗实习。
八、开设SYB自主创业课程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总计达8.8万人,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为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通道,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由中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组织的培训课程“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简称SYB)。
SYB课程分为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和创业计划书3个部分,通过接受完整的SYB课程培训,学生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怎样发现及开发自己的企业构思、怎样用系统的知识去计划自己的创业构思,怎样最终形成资金的创业计划书,以及最终怎样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生创业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3]SYB课程让高职学生对何谓“企业”及创办企业的整个流程有了科学的认识,并且可以改变高职学生“只留城市”、“只当公职”等的陈旧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九、参加社会实践
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实践技能,但更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诸如:爱岗、敬业、责任、诚信等,都是企业招聘时的首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着重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服务队”品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现场勘测、设计、铺设电缆,完成地震重灾区崇州怀远镇西山学校1520平米的通电工程;在资阳电力公司城西供电所配网班,与师傅一起巡线、安装隔离开关和拉线等;在什邡供电局营销服务中心,参与绘图、收缴电费等。学生们还常年坚持开展电力科普知识宣传;为群众免费修理电器、电脑等;积极参加“四进社区”活动;定期慰问鳏寡老人、孤残儿童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高职学生学会成长、学会责任、学会感恩。
通过以上的方式创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电气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系和动力工程系的学生供不应求,就连一些被认为是“就业较冷”的专业,也达到了95%以上的就业率。不仅如此,从就业单位反馈的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率也高达95.56%。以上数据表明,高职院校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完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我国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合格劳动力的问题。[4]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身负重任,一定要进一步明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科学创新,努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USEM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模型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孟立军.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就业面向与培养目标[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
[3]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10).
[4]刘海鹏.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吸引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27).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