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加强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和工具。为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作用,对于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其次,从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组织;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强化行政管理;积极建立合理分工、规范管理、信息共享的统计体系等方面就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政府 统计质量 原因 对策
■一、前言
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加强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和工具。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及时、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对统计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作用,对于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 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
(1) 数据失真现象严重存在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数据与局部及个人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以权定数、以利谋数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年度下达的计划,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一方面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
(2)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使得统计质量受到威胁的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GDP调整和修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数字要估算。二是现行GDP核算制度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现行的GDP核算中,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3)统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加大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人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
■三、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
(1) 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组织
县级政府应依法设立统计机构,要确保配备与统计任务相应的行政编制,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政府统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职务调整,应事先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各部门、企业、单位必须依法设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台帐,健全有关资料档案,确保原始统计数据的质量。各乡镇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1-2名统计人员,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须征求县政府统计部门意见,乡镇政府要创造条件,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巡查和检查等管理制度。要着力加强GDP、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工作,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主要统计数据真实、可信。要认真实行在地统计原则,杜绝重复统计和漏统现象。
(3)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
统计数据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基础点,一切工作都从统计数据开始。统计局是政府行政和社会运行的“测量”部门。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趋势的分析判断,很大程度上依靠统计数据,依靠统计部门。没有“测量”,尤如盲人摸象,就没有思考、没有谋划、没有控制,更没有执行,容易造成盲目行政。各级统计部门都要紧紧围绕着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大力强化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监测,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数据信息报送,提高重要数据统计和报送频率。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注重挖掘深层次、根本性的东西,注意发现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带有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超前预测,及时做好预警预报,提出应对措施的具体建议,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更好地发挥统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4)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仅能使人类更清楚地看清生产和生活的现状,使人类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能使环境和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很多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用过时的统计指标要舍得抛弃,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指标要及时增加。
(5)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强化行政管理
按照国家统计数据管理体制高度垂直、主要统计数据下算一级的办法,各乡镇(街道办)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本辖区内的统计工作,履行综合统计职责,同时要在现有编制内调整充实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县(市、区)统计局管理为主,人员的调整应事先征得县级统计机构同意。有条件的可在乡镇(街道办)设立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统计人员,负责本村(居)的统计工作,并报县级统计机构备案。大中型企业要设立综合统计机构,规模以上企业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履行综合统计职能;企业集团下属部门和单位要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负责有关统计工作;小型企业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企业实行统计负责人制度,统计负责人由企业指定,报所在地县级统计机构备案。
(6)积极建立合理分工、规范管理、信息共享的统计体系
要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资料共享,以避免数出多门,防范统计数据失真风险,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建立部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管理和指导,规范数据发布程序,依法维护政府统计数据权威。政府统计部门要依法定期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统计报表进行检查清理。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业务管理,不得随意制发统计报表、开展统计调查,凡已纳入政府统计范围的统计调查项目,各部门不得重复布置,以减轻基层统计负担。部门建立和修改以系统内单位为对象的统计调查项目,须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防止非法统计调查项目进入实际调查领域。建立健全规范的宏观数据审核把关发布制度,市、县(市、区)统计部门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宏观数据发布平台和发布制度,部门统计资料对外公布、提供,要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审核把关,确保统计资料的合法性。各级政府所属部门、国家和省垂直管理单位、国家和省驻本地单位,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专业统计资料时,必须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对于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业务等资料,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各级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监等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基本单位资料,实现统计单位名录库的动态维护,满足各项统计调查的需要。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数据质量控制,健全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巡查制度,严格执行统计数据“下管一级”的规定,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02) :105-109
[2] 陈顺章.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初探及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3,(06):114-119
[3] 朱新玲. 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之我见[J]. 江苏统计 , 2003,(05):106-108
[4] 陈健, 王军.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J]. 淮阴工学院学报 , 2001,(05):189-192
[5] 余芳东. 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 北京统计 , 2003,(07):149-153
(责任编辑:刘旭华)
关键词:地方政府 统计质量 原因 对策
■一、前言
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加强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和工具。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及时、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对统计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作用,对于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 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
(1) 数据失真现象严重存在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数据与局部及个人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以权定数、以利谋数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年度下达的计划,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一方面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
(2)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使得统计质量受到威胁的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GDP调整和修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数字要估算。二是现行GDP核算制度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现行的GDP核算中,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3)统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加大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人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
■三、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
(1) 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组织
县级政府应依法设立统计机构,要确保配备与统计任务相应的行政编制,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政府统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职务调整,应事先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各部门、企业、单位必须依法设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台帐,健全有关资料档案,确保原始统计数据的质量。各乡镇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1-2名统计人员,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须征求县政府统计部门意见,乡镇政府要创造条件,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巡查和检查等管理制度。要着力加强GDP、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工作,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主要统计数据真实、可信。要认真实行在地统计原则,杜绝重复统计和漏统现象。
(3)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
统计数据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基础点,一切工作都从统计数据开始。统计局是政府行政和社会运行的“测量”部门。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趋势的分析判断,很大程度上依靠统计数据,依靠统计部门。没有“测量”,尤如盲人摸象,就没有思考、没有谋划、没有控制,更没有执行,容易造成盲目行政。各级统计部门都要紧紧围绕着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大力强化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监测,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数据信息报送,提高重要数据统计和报送频率。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注重挖掘深层次、根本性的东西,注意发现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带有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超前预测,及时做好预警预报,提出应对措施的具体建议,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更好地发挥统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4)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仅能使人类更清楚地看清生产和生活的现状,使人类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能使环境和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很多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用过时的统计指标要舍得抛弃,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指标要及时增加。
(5)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强化行政管理
按照国家统计数据管理体制高度垂直、主要统计数据下算一级的办法,各乡镇(街道办)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本辖区内的统计工作,履行综合统计职责,同时要在现有编制内调整充实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县(市、区)统计局管理为主,人员的调整应事先征得县级统计机构同意。有条件的可在乡镇(街道办)设立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统计人员,负责本村(居)的统计工作,并报县级统计机构备案。大中型企业要设立综合统计机构,规模以上企业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履行综合统计职能;企业集团下属部门和单位要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负责有关统计工作;小型企业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企业实行统计负责人制度,统计负责人由企业指定,报所在地县级统计机构备案。
(6)积极建立合理分工、规范管理、信息共享的统计体系
要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资料共享,以避免数出多门,防范统计数据失真风险,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建立部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管理和指导,规范数据发布程序,依法维护政府统计数据权威。政府统计部门要依法定期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统计报表进行检查清理。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业务管理,不得随意制发统计报表、开展统计调查,凡已纳入政府统计范围的统计调查项目,各部门不得重复布置,以减轻基层统计负担。部门建立和修改以系统内单位为对象的统计调查项目,须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防止非法统计调查项目进入实际调查领域。建立健全规范的宏观数据审核把关发布制度,市、县(市、区)统计部门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宏观数据发布平台和发布制度,部门统计资料对外公布、提供,要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审核把关,确保统计资料的合法性。各级政府所属部门、国家和省垂直管理单位、国家和省驻本地单位,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专业统计资料时,必须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对于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业务等资料,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各级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监等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基本单位资料,实现统计单位名录库的动态维护,满足各项统计调查的需要。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数据质量控制,健全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巡查制度,严格执行统计数据“下管一级”的规定,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02) :105-109
[2] 陈顺章.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初探及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3,(06):114-119
[3] 朱新玲. 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之我见[J]. 江苏统计 , 2003,(05):106-108
[4] 陈健, 王军.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J]. 淮阴工学院学报 , 2001,(05):189-192
[5] 余芳东. 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 北京统计 , 2003,(07):149-153
(责任编辑:刘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