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动带来大能量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品德修养,成为教师们的首要工作任务。本文提出,要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实践活动 渗透 德育
  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与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参加实践活动越来越少,导致动手操作和探究新知的能力越来越弱,道德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因此,如何通过引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品德修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教师们的首要工作任务。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参加了女儿的陶艺学习班,在那里认识了“黏土”。当一幅幅色彩艳丽、生动鲜活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时,笔者灵机一动:何不用这些可爱的黏土点亮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呢?经过筹划,我们班的“小蜜蜂黏土DIY实践小组”很快就成立了。
  一、师生在课程中共同成长
  由于学业原因,学生们见识很少,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就更少,但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当初次展示“黏土”時,在学生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里,笔者看到了惊奇,更看到了渴望。
  1.初次尝试,困难重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笔者错误估计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讲完如何“制造基本形状”时,笔者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结果状况频出,比如:一个简单的“水滴状”被做成了长条形,一个“球形”,怎么也搓不圆。笔者这才认识到:原来手工制作不是给学生们讲讲就可以的,教师必须要亲自动手示范,而且要把制作手感和制作技巧告诉学生,必要时还得手把手地进一步指导。手工课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最终,一个小时的课上了一个半小时,笔者累得满头大汗,可学生们看着亲自做出来的作品,个个都是那么愉快、那么兴奋。
  2.以课程为载体,渗透品德教育
  黏土虽小,但带给学生们的收获却很多。在每一堂手工课上,笔者都会把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比如在“制作青岛世园会吉祥物‘青青’”这堂课上,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在课下查找有关世园会的资料,了解“青青”的由来;第二,小组要共同调色,黏土有限,不能浪费。学生们表现都非常踊跃,但大家一起调色时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基本的颜色都没有调出来。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并没有插手去分配任务,只是轻轻地说:“请各小组注意时间,想一想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学生们长大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考能力,最终大家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课后,学生们在日记中写道:“在小浩的帮助下我用蓝色和白色调出了浅蓝色,最后捏成了青青。”“我们混色的时候许多人都参与了进来,混成了‘巨大的球’。”“陈信心帮我们调色,手都快没知觉了。”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互相谦让……
  3.在黏土制作中,传承中华美德
  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不甚了解。是否可以把黏土制作与重大节日结合起来呢?在教师节前夕,笔者组织学生制作钥匙环,送给喜欢的任课老师;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制作黏土粽子。当一个个成果摆上展台时,同学们沸腾了!“哇,粽子也能长翅膀啊!”“你看,你看,雪花棕!”“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可以在粽子尖儿上亮一颗小星星呢?”有赞叹,也有遗憾,同学们还评选出了“最美粽子”“最佳创意粽子”。在获奖同学的感言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感悟到了“认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不仅仅是手工制作,更包括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图1为部分同学手捧自己制作的“粽子”,开心地拍照留念。
  4.巧手绘制同学友谊
  学生们渐渐长大,逐渐把对父母等亲人的依赖转向朋友,对同学间的友谊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大多数学生都在家中“唯我独尊”,让他们懂得互相尊重和谦让尚可,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难度较大。因此,笔者设计了“制作爱心笔筒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来激发他们主动关注和关心朋友的意识。
  二、多元拓展为学生打开创意的空间
  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无法尽兴。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延伸课堂。在教学“鸡妈妈的爱”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制作课表意犹未尽,教师就延伸了课堂——组织了一次作品展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表,并参加展览。学生充分体验了制作活动的乐趣,提高了综合审美能力。图2为学生们正在手工制作作品,图3为学生们制作的“鸡妈妈的爱”这一主题的部分作品。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常性地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只要稍有进步,笔者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扮靓自己的房间、美化教室、馈赠同学,并给其他班级爱好者当小老师,传授技艺。
  三、在课程感悟中体会和评价
  为了让参与制作的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笔者精心设计了题为“忙碌的小蜜蜂,收获了好心情”的评价表。通过设置“你的作品名字是什么?”“制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的团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畅所欲言。但时间长了,个别学生就产生了应付的心理,笔者因此又要求学生撰写活动日记、评选优秀作品。同学们踊跃参与,兴致高昂。孙小涵在日记中写道:“好久没如此放松地上课了,我无比欢快,就像一只鸟儿从笼子里解放出来了一样。”孟方杰则在日记中编了一首打油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不觉来到粽子店。口水流了三千尺,只能看来不解馋。”类似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的喜爱,也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改变。因此,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笔者都会写下自己的心得,相信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对今后的教学都会有帮助。
  一学年很快就会过去,浏览着一张张照片,翻阅着一份份课程反思,回顾着学生们在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一份份收获呈现在眼前:学生们学会了创新、学会了合作;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一份自信。而笔者却收获了对学生们的一份耐心;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心情;更收获了学生们对笔者的一份真挚的感情。
  【参考文献】
  赵蒙成.“立德树人”视域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品质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
其他文献
【摘 要】微项目化学习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驱动性问题作为微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驱动性问题;(2)准确把握驱动性问题的作用,整体把握驱动性问题的数量;(3)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驱动性问题。  【关键词】微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 高阶思维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三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成的“双线结构”整体设计单元内容,大部分单元具有普适性,但也有部分单元在编排内容和结构上呈现出有别于典型单元的“非典型”特征。对于这些“非典型”单元,应多向比照,明晰单元表征;整体关联,确定学习坐标;灵活建构,优化教学实施,以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解读与实施。  【关键词】“非典型”单元 比照 关联 建构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约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了最早的居民。一些游牧部落依河而居,从事农业生产。随后,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人们引水入渠,农作物的收成也随之增长。一些居民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手工业,促使更多、更精美的陶器与金属器具应运而生。公元前3000多年,游牧民族形成了部落,渐渐形成了两个王国:尼罗河上游、尼罗河谷地附近是上埃及;尼罗河下游、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平原地区是下埃及。约公元前3100
【摘要】在数学学科教育中,对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从实际出发,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数学品格,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小学 数学素养 德育教育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指出: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宝山区顾村中心校,地处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毗邻外环线和顾村公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普通公办小学。学校目前主要以随班就读方式安置特需儿童。近年来,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人口的大量导入,而生源的多元化也使得我校残障学生呈现类别复杂、程度不一、需求多元的特点。  早在2012年,作为宝山区第一批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的试点学校,我们配备了专职资源教师,建了一间50平方米的资源教室,配备了部分感统设备以及教学用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公主,她回来了,回到了她热爱的网球场,回到了无数热爱她的球迷中间。是的,她在2006年初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正式复出。  在此,我们不由得回忆起她曾经的辉煌。  1993年10月,年仅13岁的辛吉斯在瑞士蓝根塞尔获得首个挑战赛的冠军。  1994年10月4日,辛吉斯首次参加VVTA巡回赛,四天前她刚刚度过了自己14岁的生日。  1997年是辛吉斯全面爆发的一年。四大满贯赛她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武器,有一些看起来很威猛,有一些却深藏不露。既然是武器,自然要投入战场。可是,有一种武器,数量庞大,威力无穷,却不能轻易使用。它是什么呢?  1945年7月16日凌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空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沙漠中腾起一片巨大的蘑菇云,烟尘直冲3000米高空,整个美国西南部都感觉到了大地的震撼!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曼哈顿计划  1942年6月,美国秘密开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教学手段。本文立足文本重构、再构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实际,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针对译林版英语教材,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以译林版英语4A Unit 7 How much 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充分发掘现有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真实语境进行教学,实现真正的语言交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语
科学研究课题 良好的城市道路绿化,能为居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镇江市区道路绿化状况究竟如何?如何在道路綠化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过程与心得通过调查,我们现:镇江市区道路绿化植物有品种多、层次多等优点,但也存在法国梧桐春天“掉毛”等困扰。通过调查,我真切地了解了镇江城区的绿化植物,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春風得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