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几篇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其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很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各篇选文记事、记人、状物各有侧重,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古诗文学习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了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第六单元所学的古诗文阅读法和积累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逐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考虑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编排了一些篇幅短小、文字浅显之作,易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已经积累的文言词汇初步尝试自主阅读,也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积累文辞。
三、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有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四、课时分配
《卖油翁》《三峡》《古文二则》各2课时,《陌上桑》1.5课时,《诗五首》2.5课时。
(河北省鹿泉市教研室 杨红樱)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卖油翁》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哲理。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述之事,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从学生观看过的一些杂技节目,如顶碗、高空叠椅子,或一些电视娱乐节目表演,如蒙着眼睛穿针、拉出细如发丝的面条等导入,引出“熟能生巧”的话题,导入课文。
(2)可从学生掌握的一些小技巧,如自行车慢骑、篮球投篮、轮滑技术等话题导入。
2.教学切入点
(1)从人物形象切入。
短文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卖油翁在整个事件中有哪些表现?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评价他?
(2)从品味课文精练、传神的语言切入。
通过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以下问题,把握课文的主旨: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时有哪些反应?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卖油翁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并由此把握人物形象,初步了解这种描写的好处,并在日常作文中模仿使用。如课文第一段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自矜”不以为然的心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第二段中陈尧咨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问,大有威逼之势,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表演、讨论等形式,深入体会其简洁精当的语言魅力。
4.学法指导
(1)自学法。自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来理解故事内容,并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讨论法。说一说文中哪些字、词、句用得好,它们是如何凸显课文的语言特点的,并说说哪些词句可以积累下来,在日后文言阅读及作文中使用。
四、拓展延伸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会吗?
2.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由此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姜亚宁)
《三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三峡》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富有节奏,适合朗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尝试自主阅读。教师须对文中的疑难词句给以指导,然后在学生互相答疑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4.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2)古往今来,三峡壮丽的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歌咏它,可由赞美三峡的古诗文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示例: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神州大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三峡便是其中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诗文,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2.简介作者及作品(略)
3.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顺。
(2)各抒己见:谈谈你今天所读的课文与以往学过的写景散文有什么不同,体会课文语言优美凝练的特点;说说本文可积累的文言词句有哪些。
(3)疏通全文大意,同桌两人一组,参考课下注释并查阅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解决不了的内容可以勾画出来,待全班集体讨论时解决。
(4)集体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与解答。
4.分析课文,揣摩妙处,体会感情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看看哪些句子写得最美,体会课文写景的特点。
3.课文最后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四、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学习本文的写景手法,试着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2.课外收集描写三峡的诗文,开一个赛诗会或赛文会,评选出最优者。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刘艳霞)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两篇散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翻译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已有知识理解课文大意,再采用交流讨论、辩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2.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
3.反复诵读,通过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大意,品味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1)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设置问题情境导入:生活中,人们免不了会有一时手紧,向别人借钱的事。如果你借了别人的钱,会按时归还吗?如果有一位朋友在你这里寄存了一大笔钱,没有写字据,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过了一段时间,朋友来取这笔钱,你会归还吗?如果这位朋友还没有取走钱,却不幸去世了,你会怎么办?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2)可结合上一单元《世说新语》中关于诚信的故事导入。
《戴震难师》:
(1)由主题导入:“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学习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清代学者戴震凭借怀疑精神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2)由复习导入:我们从《论语》中已经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要学的《戴震难师》这篇课文,也会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切入点
(1)由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坚”“难”二字切入:课文是怎样写出蔡勉旃的坚决态度的?戴震是如何“难”住老师的?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2)由课文的情节切入: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的钱财,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蔡勉旃为什么不这么做?
3.整体感知,深入探究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读音和朗读停顿的指导。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3)以讲故事的形式在小组内讲述课文内容,可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创造。
(4)质疑、探究
①蔡勉旃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是怎样表现他的?
②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你赞成蔡勉旃的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吗?说说理由。
③课文写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及其儿子“愕然不受”有何作用?
④作者赞扬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⑤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⑥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请把搜集到的有关诚信、质疑的小故事或成语、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
2.在现实社会中,“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试举例说说诚信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你尝到过质疑的甜头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安冰花)
《陌上桑》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读懂。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塑造的人物形象。课文富有节奏感,教学时可以诵读法为主,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说话人的感情基调及表达感情的技巧,进而体会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3.掌握“坐”“谢”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
4.理解这首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运用前后知识联系法,从以前学过的《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导入。
(2)可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称号导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称号实际上都是从侧面描写人物美貌的,可由此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罗敷美貌的描写。
2.教学切入点
(1)可从故事情节切入:首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结合注释,了解故事情节。思考:课文具体叙述了罗敷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可从人物形象切入: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罗敷美在哪里?使君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文中有何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谈谈你对人物的评价。
(3)可从写作手法切入:课文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请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
3.质疑、讨论、探究
(1)罗敷是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她这样盛夸自己的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对罗敷采桑、拒诱情节的描述,说说罗敷的性格特点。
(3)有人认为从第一段对罗敷的描写来看,罗敷并非真有其夫,否则,罗敷的身份与她采桑的事件就是矛盾的。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四、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刘艳霞)
《诗五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笔,它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声韵,给人以心灵的享受,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秀素材。学习这五首诗可先让学生课下熟背,初步体会诗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望岳》《登飞来峰》都是以登山为题材的,可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其他三首可按照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顺序来安排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初识每首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请学生背诵古诗,并谈谈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2.整体把握
(1)从作者及写作背景切入:可采用“你对作者知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结合学生发言情况补充介绍作者及本诗的历史背景,进而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2)从朗读切入:播放五首诗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感染下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学生以个人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展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认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总结赏析写景抒情类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品味(诗的语言、意境)。
(3)从景物描写切入:本文精选的五首古诗都有景物描写,仔细朗读,看看它们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重点难点突破
古诗中主旨句的理解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朗读并画出难以理解的诗句,小组交流或师生交流。
1.从诗句理解上突破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怎样理解?
可结合想象、拟人的手法,从诗句的意思上加以理解。此二句承接前句,听到朋友要贬到荒凉的“龙标”去的消息,诗人的思念、记挂、惜别无法排解,于是想起了高悬于夜空的皎皎明月,它不是千里与共的信使么?何不将我的一番别情与无限愁思都寄托给明月,让它随缕缕清风,把我的千言万语都诉说给“夜郎西”的朋友呢?
2.从写作背景上突破
例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怎样理解?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此时的曹操刚从征乌桓的战场上归来。他站在碣石山上,面对大海,百感交集,于是将心中之情寄托在眼前之景上,面对大海展开丰富想象:经天行地的日月与星光灿烂的银河,竟然都包蕴在这苍茫的大海之中,抒发了他统一中国的理想与抱负。
3.从景物描写的作用上突破
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怎样理解?
这两句景中寓情。“南朝四百八十寺”,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隐含对“南朝”统治佞佛的讽刺。当时南朝君主,迷信佛教,大建寺院,幻想自己的统治日久天长,可是到头来,江南景物依旧,他们的政权却早已覆灭,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些隐现于烟雨之中的楼台罢了,这是作者的怀古之情。如今唐朝君主也崇拜佛教,大建寺院,将来会不会落得如同南朝君主一样的下场呢?这是作者的讽今之意。
四、拓展延伸
比较《登飞来峰》和《望岳》,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杨艳丽)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几篇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其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很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各篇选文记事、记人、状物各有侧重,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古诗文学习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了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第六单元所学的古诗文阅读法和积累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逐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考虑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编排了一些篇幅短小、文字浅显之作,易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已经积累的文言词汇初步尝试自主阅读,也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积累文辞。
三、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有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四、课时分配
《卖油翁》《三峡》《古文二则》各2课时,《陌上桑》1.5课时,《诗五首》2.5课时。
(河北省鹿泉市教研室 杨红樱)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卖油翁》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哲理。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述之事,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从学生观看过的一些杂技节目,如顶碗、高空叠椅子,或一些电视娱乐节目表演,如蒙着眼睛穿针、拉出细如发丝的面条等导入,引出“熟能生巧”的话题,导入课文。
(2)可从学生掌握的一些小技巧,如自行车慢骑、篮球投篮、轮滑技术等话题导入。
2.教学切入点
(1)从人物形象切入。
短文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卖油翁在整个事件中有哪些表现?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评价他?
(2)从品味课文精练、传神的语言切入。
通过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以下问题,把握课文的主旨: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时有哪些反应?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卖油翁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并由此把握人物形象,初步了解这种描写的好处,并在日常作文中模仿使用。如课文第一段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自矜”不以为然的心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第二段中陈尧咨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问,大有威逼之势,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表演、讨论等形式,深入体会其简洁精当的语言魅力。
4.学法指导
(1)自学法。自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来理解故事内容,并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讨论法。说一说文中哪些字、词、句用得好,它们是如何凸显课文的语言特点的,并说说哪些词句可以积累下来,在日后文言阅读及作文中使用。
四、拓展延伸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会吗?
2.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由此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姜亚宁)
《三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三峡》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富有节奏,适合朗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尝试自主阅读。教师须对文中的疑难词句给以指导,然后在学生互相答疑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4.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2)古往今来,三峡壮丽的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歌咏它,可由赞美三峡的古诗文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示例: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神州大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三峡便是其中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诗文,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2.简介作者及作品(略)
3.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顺。
(2)各抒己见:谈谈你今天所读的课文与以往学过的写景散文有什么不同,体会课文语言优美凝练的特点;说说本文可积累的文言词句有哪些。
(3)疏通全文大意,同桌两人一组,参考课下注释并查阅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解决不了的内容可以勾画出来,待全班集体讨论时解决。
(4)集体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与解答。
4.分析课文,揣摩妙处,体会感情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看看哪些句子写得最美,体会课文写景的特点。
3.课文最后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四、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学习本文的写景手法,试着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2.课外收集描写三峡的诗文,开一个赛诗会或赛文会,评选出最优者。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刘艳霞)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两篇散文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翻译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已有知识理解课文大意,再采用交流讨论、辩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2.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
3.反复诵读,通过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大意,品味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1)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设置问题情境导入:生活中,人们免不了会有一时手紧,向别人借钱的事。如果你借了别人的钱,会按时归还吗?如果有一位朋友在你这里寄存了一大笔钱,没有写字据,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过了一段时间,朋友来取这笔钱,你会归还吗?如果这位朋友还没有取走钱,却不幸去世了,你会怎么办?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2)可结合上一单元《世说新语》中关于诚信的故事导入。
《戴震难师》:
(1)由主题导入:“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学习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清代学者戴震凭借怀疑精神成了一位大学问家。
(2)由复习导入:我们从《论语》中已经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要学的《戴震难师》这篇课文,也会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切入点
(1)由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坚”“难”二字切入:课文是怎样写出蔡勉旃的坚决态度的?戴震是如何“难”住老师的?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2)由课文的情节切入: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的钱财,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蔡勉旃为什么不这么做?
3.整体感知,深入探究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读音和朗读停顿的指导。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3)以讲故事的形式在小组内讲述课文内容,可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创造。
(4)质疑、探究
①蔡勉旃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是怎样表现他的?
②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你赞成蔡勉旃的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吗?说说理由。
③课文写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及其儿子“愕然不受”有何作用?
④作者赞扬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⑤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⑥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请把搜集到的有关诚信、质疑的小故事或成语、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
2.在现实社会中,“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试举例说说诚信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你尝到过质疑的甜头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安冰花)
《陌上桑》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读懂。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塑造的人物形象。课文富有节奏感,教学时可以诵读法为主,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说话人的感情基调及表达感情的技巧,进而体会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3.掌握“坐”“谢”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
4.理解这首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运用前后知识联系法,从以前学过的《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导入。
(2)可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称号导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称号实际上都是从侧面描写人物美貌的,可由此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罗敷美貌的描写。
2.教学切入点
(1)可从故事情节切入:首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结合注释,了解故事情节。思考:课文具体叙述了罗敷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可从人物形象切入: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罗敷美在哪里?使君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文中有何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谈谈你对人物的评价。
(3)可从写作手法切入:课文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请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
3.质疑、讨论、探究
(1)罗敷是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她这样盛夸自己的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对罗敷采桑、拒诱情节的描述,说说罗敷的性格特点。
(3)有人认为从第一段对罗敷的描写来看,罗敷并非真有其夫,否则,罗敷的身份与她采桑的事件就是矛盾的。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四、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刘艳霞)
《诗五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笔,它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声韵,给人以心灵的享受,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秀素材。学习这五首诗可先让学生课下熟背,初步体会诗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望岳》《登飞来峰》都是以登山为题材的,可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其他三首可按照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顺序来安排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初识每首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请学生背诵古诗,并谈谈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2.整体把握
(1)从作者及写作背景切入:可采用“你对作者知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结合学生发言情况补充介绍作者及本诗的历史背景,进而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2)从朗读切入:播放五首诗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感染下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学生以个人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展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认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总结赏析写景抒情类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品味(诗的语言、意境)。
(3)从景物描写切入:本文精选的五首古诗都有景物描写,仔细朗读,看看它们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重点难点突破
古诗中主旨句的理解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朗读并画出难以理解的诗句,小组交流或师生交流。
1.从诗句理解上突破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怎样理解?
可结合想象、拟人的手法,从诗句的意思上加以理解。此二句承接前句,听到朋友要贬到荒凉的“龙标”去的消息,诗人的思念、记挂、惜别无法排解,于是想起了高悬于夜空的皎皎明月,它不是千里与共的信使么?何不将我的一番别情与无限愁思都寄托给明月,让它随缕缕清风,把我的千言万语都诉说给“夜郎西”的朋友呢?
2.从写作背景上突破
例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怎样理解?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此时的曹操刚从征乌桓的战场上归来。他站在碣石山上,面对大海,百感交集,于是将心中之情寄托在眼前之景上,面对大海展开丰富想象:经天行地的日月与星光灿烂的银河,竟然都包蕴在这苍茫的大海之中,抒发了他统一中国的理想与抱负。
3.从景物描写的作用上突破
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怎样理解?
这两句景中寓情。“南朝四百八十寺”,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隐含对“南朝”统治佞佛的讽刺。当时南朝君主,迷信佛教,大建寺院,幻想自己的统治日久天长,可是到头来,江南景物依旧,他们的政权却早已覆灭,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些隐现于烟雨之中的楼台罢了,这是作者的怀古之情。如今唐朝君主也崇拜佛教,大建寺院,将来会不会落得如同南朝君主一样的下场呢?这是作者的讽今之意。
四、拓展延伸
比较《登飞来峰》和《望岳》,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河北省鹿泉市曲寨中学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