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是探究式教学。通过对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以备课、导课、设问、调控、小结五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新课标;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仍是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我们应进入“探究”的角色,备课就是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编写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难点。也就是要以课标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备课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认知范围,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
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①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②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并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四、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小结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课后布置的思考题也应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完成从实践→认识→实践的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新课标;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仍是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我们应进入“探究”的角色,备课就是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编写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难点。也就是要以课标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备课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认知范围,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
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①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②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并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四、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小结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课后布置的思考题也应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完成从实践→认识→实践的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