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实施爱的教育,诱发兴趣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如果喜欢哪一门功课的教师,那么他就会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则乐其道”。而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类型中就有一条标准是教师要充满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比如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便说:“同学们,你们谁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只见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愿意主动举手的。在我的一再鼓励之下,坐在后排的一位女生举起了手,但很快又放了下去,见她犹豫不决,我朝她微微一笑,并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学习这篇课文,没有读好与读坏的区分。只要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大声朗读,就是好样的!”听了这话,那位女生便勇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并且有感情地朗读了这篇课文。她读完之后,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事后,那位女生说多亏老师当时那一笑和鼓励的话语,才让她有胆量站起来,而且正是这件事,让她重拾信心,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浓的兴趣。可见,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所取得每一点成绩,使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2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2.1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敲好开课的第一锤。设计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于形式,但都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在这里我试举两种导入法:第一种——设疑激思法。如讲《最后一课》时,我这样切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它的题目是《最后一课》。那‘最后一课’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把它称之为‘最后一课’?”这样一提问,就可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使其目标明确且集中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去。第二种——讨论启迪法。如讲授《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可让学生稍加议论一下,再用多媒体显示保尔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此时可让学生齐读一遍,以便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酝酿出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介绍作者。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2.2 改变单元设计顺序。学生有了直接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因时而改变原有的教学单元设计顺序。像教授八年级下册时,我会把一、二两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换,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只有当学生有过切身的生活体会,他才会容易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像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就可放在四月中下旬讲授,这样可以很好地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以便让学生们觉得能够有感而发,并学以致用,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了。
2.3 优化作业设计。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但过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学生觉得整个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对学习丧失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每次布置作业时,我尽量突出一个“活”字和它的趣味性,并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学生完成作业。比如我把以往单纯性地抄写词语改为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串讲一个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有时我也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布置一些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的作业项目。如教授《散步》,我给学生们留了这样一项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学生们乍一听都很惊讶,很不乐意。但经过我一番说明,同学们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并都表示乐意去做。
3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供悦耳的音乐,这些要素的加入会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而正是这些要素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教授《桥之美》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为桥的美丽而惊叹不已,从而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而这堂课正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才让本身很抽象的课文变得如此生动、美丽,并取到了惊人的教学效果。
4 发挥榜样作用,“点燃”学习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总是以榜样为标准,向榜样的方向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等。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如用越王勾践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吃大苦,立大志。由于故事感人,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从而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目的。
总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去运用。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如果喜欢哪一门功课的教师,那么他就会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则乐其道”。而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类型中就有一条标准是教师要充满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比如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便说:“同学们,你们谁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只见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愿意主动举手的。在我的一再鼓励之下,坐在后排的一位女生举起了手,但很快又放了下去,见她犹豫不决,我朝她微微一笑,并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学习这篇课文,没有读好与读坏的区分。只要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大声朗读,就是好样的!”听了这话,那位女生便勇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并且有感情地朗读了这篇课文。她读完之后,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事后,那位女生说多亏老师当时那一笑和鼓励的话语,才让她有胆量站起来,而且正是这件事,让她重拾信心,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浓的兴趣。可见,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所取得每一点成绩,使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2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2.1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敲好开课的第一锤。设计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于形式,但都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在这里我试举两种导入法:第一种——设疑激思法。如讲《最后一课》时,我这样切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它的题目是《最后一课》。那‘最后一课’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把它称之为‘最后一课’?”这样一提问,就可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使其目标明确且集中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去。第二种——讨论启迪法。如讲授《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可让学生稍加议论一下,再用多媒体显示保尔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此时可让学生齐读一遍,以便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酝酿出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介绍作者。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2.2 改变单元设计顺序。学生有了直接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因时而改变原有的教学单元设计顺序。像教授八年级下册时,我会把一、二两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换,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只有当学生有过切身的生活体会,他才会容易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像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就可放在四月中下旬讲授,这样可以很好地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以便让学生们觉得能够有感而发,并学以致用,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了。
2.3 优化作业设计。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但过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学生觉得整个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对学习丧失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每次布置作业时,我尽量突出一个“活”字和它的趣味性,并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学生完成作业。比如我把以往单纯性地抄写词语改为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串讲一个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有时我也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布置一些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的作业项目。如教授《散步》,我给学生们留了这样一项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学生们乍一听都很惊讶,很不乐意。但经过我一番说明,同学们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并都表示乐意去做。
3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供悦耳的音乐,这些要素的加入会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而正是这些要素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教授《桥之美》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为桥的美丽而惊叹不已,从而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而这堂课正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才让本身很抽象的课文变得如此生动、美丽,并取到了惊人的教学效果。
4 发挥榜样作用,“点燃”学习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总是以榜样为标准,向榜样的方向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等。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如用越王勾践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吃大苦,立大志。由于故事感人,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从而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目的。
总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