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读来饶有兴味。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天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因为萧伯纳长得很瘦,资本家便开玩笑说:“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微微一笑,回敬到:“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为什么闹饥荒。”两人说完哈哈大笑。
萧伯纳的幽默机智,在这则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资本家由萧伯纳的瘦,联想到世界闹饥荒的结果。而萧伯纳则由资本家的大腹便便,联想到世界闹饥荒的原因——正因为资本家们吃得太多,把粮食都吃光了,世界才会闹饥荒。两相比较,萧伯纳的回击无疑更有力。
我们在为作家的智慧叹服的同时,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联想的魅力。如果说思维是一扇门,那么联想就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如果说思维是一条河,那么联想就是越过这条河的一叶扁舟。一旦我们真正拥有了联想的能力,我们也就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尽情绽放联想的火花,永远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在写作中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展开联想点构思材料有哪些角度呢?这里,笔者从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相似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杨朔《荔枝蜜》)
这两段文字由物及人,从蜜蜂联想到农民。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而在田野里劳动的农民,“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两者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其相似。正是抓住了这一相似点,文章的内容才得以深化。我们把这种联想方法叫做“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的方式比较常见,也可叫做“类比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性质或形态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比喻或象征。运用相似联想,不仅对丰富文章内容有帮助,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二、相关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苏轼正是受到中秋月圆之景的感染,把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而在词中,联想无疑是激活作者思维的重要手段。他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由月圆联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更以豁达的襟怀表达对天下一切经历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意境豪放,情感旷达,令人叹服。我们把这种联想方法叫做“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亦可称之为“接近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方式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其好处在于容易引发情感,便于提升思维的深度。
三、对比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许地山《落花生》)
这段文字,主旨在于赞美花生的品质。在这里,作者先是借姊姊、哥哥和我几个孩子之口列举了花生的三点好处,然后才由父亲说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作者运用联想,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巧妙将其对比,从而彰显了文章的主旨。
像上文这样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想到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这种联想方式就是“对比联想”。这种联想的连接点在于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相对性,类似于寻找反义词。因为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所以这种联想可以使我们容易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2009年山东济南一考生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的作文:
又是一年风起时
我轻轻地走在灰黄的田间小径上,道旁的草木已开始枯黄了,稻田里的稻谷也在秋风的撩拨下渐渐地转成了金黄的颜色。这是农民劳动一年的收获,那么我过去一年的收获又在哪里呢?又是一年秋风起,秋风卷起一片枯黄的叶子放在我的手上。秋风,你难道是在回答我的问题吗?是啊,播种了稻谷会收获殷实,播种了梧桐当然只能收获凄凉了。
秋风送来几只秋蝉凄厉的鸣叫声,我忽而想起了《伊索寓言》里蝉与蚂蚁的故事。夏天的时候,蝉饮着甘露,每天浮躁地叫着。可是一到秋天,甘露没有了,有的只是饥饿与寒冷。于是它乞求蚂蚁:“蚂蚁,请求你给我一个温暖的住处吧;蚂蚁,请求你给我一点儿食物吧!” 蚂蚁说:“夏天的时候,当我们忙碌地收集食物、修缮洞穴时,你在鸣唱、游荡,现在却乞求我们的食物。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此刻的我不正是那浮躁的秋蝉吗?错过了耕耘的季节,却要向命运乞求一个美好的前程。幻想终于破灭了,就像寓言里的蝉终究没有得到蚂蚁的同情一样。
仰头望秋日明净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朵云。曾经惊诧于秋空为何容不下朵朵白云,现在,我却开始明白,收获的季节里是容不下任何一丝散漫的。可是我却偏偏有着如云般的散漫不稳定,难以坚持的性格。曾以为那是对“自由”的向往,那是庄子式的浪漫,现在却发现那不过是懒散的借口,那不过是过于幼稚的标志。曾向往陶渊明式的生活。晨起床,泡一杯清茶,携一本散文,坐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好读书不求甚解”,通过空乏的学习,逃过复杂的人际,逃过关于人生的奋斗。那时,希望自己能像庄子在梦境中变成蝴蝶一般,长出蝶的彩翼,在花丛里翩跹。于是,我便像树上夏日的叶挣脱叶柄的束缚,去找寻蝴蝶梦,而赢得的不过是过早枯黄的命运而已。
秋风拂过,稻谷的馨香钻进我的衣袖。我被稻谷暖暖的香味包围着。我必须振作,必须找回自己奋斗的力量。我应该庆幸自己不是秋蝉,自己不是枯叶,我还有重来的机会。我已经被逼到了生活的死角,不能够再逃避。我必须直面我的人生,我必须直面奋斗。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像检查、修理一艘停泊的船一样重新审视、完善自己,然后在人生的大海上继续向前航行。
又是一年秋风起,我相信明年我会拥有同眼前一样的一片金黄,同样的一片稻香。
这篇考场佳作主要采用了“相似联想”的材料构思方法,文中,秋蝉的哀号,代表着懒惰与没有远见的悲情;稻谷的馨香,象征着播种与耕耘的收益。由此,小作者联想到自己,袅袅秋风,空阔蓝天,营造了解剖自我的独特氛围;暖暖稻香,收获殷实,则暗示了勤奋努力的丰硕成果。丰富的联想,彰显了考生的烂漫情怀。
最后,请看笔者学生以“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开头,采用各种联想方式,写的三段文字,或许,对你的思维的打开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数学老师走出教室,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书遮在头上,冲进雨帘中。我身后的小明马上拿起伞,快步追了上去,将伞撑在数学老师的头上。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上周一上学时,小明路上将伞毫不犹豫借给那两个来看病的外地母女,自己却冒雨上学,结果感冒发烧。小明真是个好人啊!
相关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躲到爸爸妈妈撑起的伞下,消失在雨幕中。可我没有带伞,只能焦急地站在走廊上,盼望着雨早点停。望着同学和父母幸福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以前每次下雨时,爸爸妈妈都会打着雨伞站在教室外等候。那时,我的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可惜,爸妈都出差了不在家,唉!
相似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数学老师走出教室,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书遮在头上,冲进雨帘中。身后的小明马上拿起伞,快步追了上去,将伞撑在数学老师的头上。看着这一切,我忽然想起上周发生过的一幕。记得那天也下着雨,我打着雨伞,正走在学校的林荫小道上。数学老师迎面而来,她没有伞,双手抱着我们的作业本,在雨中匆匆地向办公室跑去。当时,我们俩擦肩而过,可我根本就没想起用自己的伞为老师遮遮雨,让老师冒雨而去。我真的感到非常羞愧!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天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因为萧伯纳长得很瘦,资本家便开玩笑说:“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微微一笑,回敬到:“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为什么闹饥荒。”两人说完哈哈大笑。
萧伯纳的幽默机智,在这则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资本家由萧伯纳的瘦,联想到世界闹饥荒的结果。而萧伯纳则由资本家的大腹便便,联想到世界闹饥荒的原因——正因为资本家们吃得太多,把粮食都吃光了,世界才会闹饥荒。两相比较,萧伯纳的回击无疑更有力。
我们在为作家的智慧叹服的同时,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联想的魅力。如果说思维是一扇门,那么联想就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如果说思维是一条河,那么联想就是越过这条河的一叶扁舟。一旦我们真正拥有了联想的能力,我们也就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尽情绽放联想的火花,永远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在写作中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展开联想点构思材料有哪些角度呢?这里,笔者从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相似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杨朔《荔枝蜜》)
这两段文字由物及人,从蜜蜂联想到农民。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而在田野里劳动的农民,“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两者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其相似。正是抓住了这一相似点,文章的内容才得以深化。我们把这种联想方法叫做“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的方式比较常见,也可叫做“类比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性质或形态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比喻或象征。运用相似联想,不仅对丰富文章内容有帮助,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二、相关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苏轼正是受到中秋月圆之景的感染,把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而在词中,联想无疑是激活作者思维的重要手段。他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由月圆联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更以豁达的襟怀表达对天下一切经历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意境豪放,情感旷达,令人叹服。我们把这种联想方法叫做“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亦可称之为“接近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方式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其好处在于容易引发情感,便于提升思维的深度。
三、对比联想法
看下面一个示例: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许地山《落花生》)
这段文字,主旨在于赞美花生的品质。在这里,作者先是借姊姊、哥哥和我几个孩子之口列举了花生的三点好处,然后才由父亲说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作者运用联想,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巧妙将其对比,从而彰显了文章的主旨。
像上文这样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想到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这种联想方式就是“对比联想”。这种联想的连接点在于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相对性,类似于寻找反义词。因为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所以这种联想可以使我们容易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2009年山东济南一考生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的作文:
又是一年风起时
我轻轻地走在灰黄的田间小径上,道旁的草木已开始枯黄了,稻田里的稻谷也在秋风的撩拨下渐渐地转成了金黄的颜色。这是农民劳动一年的收获,那么我过去一年的收获又在哪里呢?又是一年秋风起,秋风卷起一片枯黄的叶子放在我的手上。秋风,你难道是在回答我的问题吗?是啊,播种了稻谷会收获殷实,播种了梧桐当然只能收获凄凉了。
秋风送来几只秋蝉凄厉的鸣叫声,我忽而想起了《伊索寓言》里蝉与蚂蚁的故事。夏天的时候,蝉饮着甘露,每天浮躁地叫着。可是一到秋天,甘露没有了,有的只是饥饿与寒冷。于是它乞求蚂蚁:“蚂蚁,请求你给我一个温暖的住处吧;蚂蚁,请求你给我一点儿食物吧!” 蚂蚁说:“夏天的时候,当我们忙碌地收集食物、修缮洞穴时,你在鸣唱、游荡,现在却乞求我们的食物。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此刻的我不正是那浮躁的秋蝉吗?错过了耕耘的季节,却要向命运乞求一个美好的前程。幻想终于破灭了,就像寓言里的蝉终究没有得到蚂蚁的同情一样。
仰头望秋日明净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朵云。曾经惊诧于秋空为何容不下朵朵白云,现在,我却开始明白,收获的季节里是容不下任何一丝散漫的。可是我却偏偏有着如云般的散漫不稳定,难以坚持的性格。曾以为那是对“自由”的向往,那是庄子式的浪漫,现在却发现那不过是懒散的借口,那不过是过于幼稚的标志。曾向往陶渊明式的生活。晨起床,泡一杯清茶,携一本散文,坐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好读书不求甚解”,通过空乏的学习,逃过复杂的人际,逃过关于人生的奋斗。那时,希望自己能像庄子在梦境中变成蝴蝶一般,长出蝶的彩翼,在花丛里翩跹。于是,我便像树上夏日的叶挣脱叶柄的束缚,去找寻蝴蝶梦,而赢得的不过是过早枯黄的命运而已。
秋风拂过,稻谷的馨香钻进我的衣袖。我被稻谷暖暖的香味包围着。我必须振作,必须找回自己奋斗的力量。我应该庆幸自己不是秋蝉,自己不是枯叶,我还有重来的机会。我已经被逼到了生活的死角,不能够再逃避。我必须直面我的人生,我必须直面奋斗。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像检查、修理一艘停泊的船一样重新审视、完善自己,然后在人生的大海上继续向前航行。
又是一年秋风起,我相信明年我会拥有同眼前一样的一片金黄,同样的一片稻香。
这篇考场佳作主要采用了“相似联想”的材料构思方法,文中,秋蝉的哀号,代表着懒惰与没有远见的悲情;稻谷的馨香,象征着播种与耕耘的收益。由此,小作者联想到自己,袅袅秋风,空阔蓝天,营造了解剖自我的独特氛围;暖暖稻香,收获殷实,则暗示了勤奋努力的丰硕成果。丰富的联想,彰显了考生的烂漫情怀。
最后,请看笔者学生以“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开头,采用各种联想方式,写的三段文字,或许,对你的思维的打开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数学老师走出教室,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书遮在头上,冲进雨帘中。我身后的小明马上拿起伞,快步追了上去,将伞撑在数学老师的头上。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上周一上学时,小明路上将伞毫不犹豫借给那两个来看病的外地母女,自己却冒雨上学,结果感冒发烧。小明真是个好人啊!
相关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躲到爸爸妈妈撑起的伞下,消失在雨幕中。可我没有带伞,只能焦急地站在走廊上,盼望着雨早点停。望着同学和父母幸福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以前每次下雨时,爸爸妈妈都会打着雨伞站在教室外等候。那时,我的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可惜,爸妈都出差了不在家,唉!
相似联想法:放学了,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数学老师走出教室,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书遮在头上,冲进雨帘中。身后的小明马上拿起伞,快步追了上去,将伞撑在数学老师的头上。看着这一切,我忽然想起上周发生过的一幕。记得那天也下着雨,我打着雨伞,正走在学校的林荫小道上。数学老师迎面而来,她没有伞,双手抱着我们的作业本,在雨中匆匆地向办公室跑去。当时,我们俩擦肩而过,可我根本就没想起用自己的伞为老师遮遮雨,让老师冒雨而去。我真的感到非常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