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什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了。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1趣味引入,以趣激学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内容和新奇知识的追求。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智慧与乐趣。例如:在进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时,我以“2005年中国哪位体育明星收入位居榜首”这一问题作开场白,引起同学们一片议论;接着展示姚明的幻灯片,1.5亿人民币的收入又激起学生一片哗然;紧接着提问姚明该缴纳什么税,向谁缴纳,依据是什么一连串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框的学习内容上,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学习。
  2创设情景,以景助学
  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的解析、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化和运用均有赖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创设情景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事例,让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扮演国企老总来回答下面这一系列问题,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给予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作为一个新建的拥有五百亿资产的国企老总,你首先需要什么?当你拥有权力后,怎样保证这种权力不是谋私的资本,而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依托,是谋求和指挥企业的发展的保证?你认为这种监督机制是什么样的?你拥有了权力,也建立起了企业发展的监督机制,是否就能够确保企业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的性质呢?等问题层层递进,同学们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学生在和教师一起设置的情境中充当角色,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能力,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3贴近生活,真实可信
  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亲近感、亲切感,真实可信的课堂例子,方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感悟和理解理论知识,又心悦诚服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进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学时,我就从我们镇海沿江路一带有很多人在用线吊蟹这一现象入手,初看到时很不理解,学生也有同感,我后来给他们讲了我自己亲自尝试吊蟹的经过,了解了蟹的习性——什么东西碰到了它的大蟹钳它就钳住不放,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用一根线就能吊蟹的原因,学生兴趣很足,很形象生动的体会了认识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也激发了他们多去参加实践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用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实例更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自觉感化、教育的效果。如讲解“商业保险”的教学内容,可引用发生在校园里的人身意外受伤以及及时理赔的事例,可让经历过的同学谈谈切身体会,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接受。
  4比喻生动、语言优美
  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上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比如我在讲解“矛盾含义”时用教室的门作比喻,我说如果门一直关着那就不叫门那是墙,如果门一直开着那是一个洞,都不能称其为门,所以开和关才是门的存在方式,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学生听了很有兴趣。
  优美的语言也有激发兴趣的功效。所谓“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教师富有的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这需要教师平时的刻苦钻研和不断积累。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学好思想政治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我从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肤浅的谈了几点,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孔乙己》写于1913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应该是: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那么如何抓住本文的几个教学点就能很容易的达到目的
期刊
随着全国课改进程的快速推进,各地掀起了一股“杜郎口风”,经过取经学习,湖南省岳阳市也出现了一颗课改新星,那就是该市君山区许市中学。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组成了八人考察组,于2010年12月初前往许市中学实地考察观摩。通过全程观赏该校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情况,还听取了该校教务主任等人的专题课改报告,收获很大。这次实地考察,让大家感受课改压力的同时,也深感新时代课改的大势所趋,特做出如下反思报告
期刊
【摘 要】 青年教师主要是指入职初期的教师,是目前教育系统的生力军,是教学水平未来的象征。青年教师的存在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们基础扎实,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好,也较受学生欢迎。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耐性差,职业规划显得模糊、职业幸福感不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那就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提升水平,使之成为学校未来教学的骨干力量。  【关键
期刊
名著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各位老师也都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达成了很多共识:制定计划,做读书笔记、卡片,写读后感、书评,开故事会等,在此期间教师同时施以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个人最关注的是如何使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把名著阅读完全放在课堂上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并且也是不恰当的,因为阅读名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那样根本不能很好消化吸收。 
期刊
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供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时参考。  1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
期刊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下进行创新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贴近生活,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模式要多样,同时要加强实践,建立起科学化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时代在前进,中国在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面临机遇、富有挑战性的时代,这必将改变全社会的生产
期刊
语言是人们思想、感情、知识交流的桥梁,身心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儿童,语言发展是比较快的。但智力障碍的儿童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大脑受损,语言区域分化减弱,思想缓慢,发音困难,因此,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智力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智力障碍教育的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补偿缺陷”,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够独立或半独立地在社会中生存和交往,实现这个任务,首先要矫正
期刊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不容轻视。英语作为文化基础课之一,也是综合素质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据我调查,职高学困生的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70~80%,也就是说,学困生转变的成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  1深入调查,分析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1.1生源问题。多数初中阶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克服旧的办学理念,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开办特色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核心价值 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
【摘 要】 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始终非常重视国家的现代化法治建设。他的法学思想也是在革命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孙中山先生的法律近代化思想特别精深,在整个国家近代化思想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与三民主义并行的。把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看成是建国方略,治国之纲。这是研究孙中山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法治思想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