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怎样的人,对学生采取怎样的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我说几点粗浅认识: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的能量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具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为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高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是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抽象地学习的人,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善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慧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画,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性。珍视学生的独特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别,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意义的人,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视为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意志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们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的能量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具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为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高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是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抽象地学习的人,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善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慧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画,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性。珍视学生的独特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别,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意义的人,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视为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意志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们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