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措施,并在此前提下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了一番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核心素养;数学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81-01
  引言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完数学这门学科后应该具备的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数学学科应该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运算能力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其一,数学抽象是指在众多复杂的事物中归纳概括出代表性事物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能够主动舍弃一些不相关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其二,逻辑推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三,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能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其四,个人修养是指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同时能够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虚心学习,热爱生活的好习惯。教师在具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科素养的落实进行教学,而不能一味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该达到的超越知识,技能,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突破的学科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不再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获取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不仅数学学科成绩上有所提升,而且习得一些好的思维习惯,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讨的习性。
  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分析
  1.創新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意识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核心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将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方式结合在一起,了解各个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服务于教学目标,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要将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目前而言,最常见为信息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软件开发网络课程等形式。
  2.综合性、拓展性内容专题教学的培育路径
  基础内容的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渠道。特别是学科的核心素养,它与学科知识习得与学科能力、态度生成不可分割。然而,落实在基础内容的教学中,某一节课侧重培育哪些素养是由内容决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依附内容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还必须开辟一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度身定制”的教学渠道,即针对素养培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载体使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较为系统、更为展开地得到培育。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赋予素养以可测评的内涵特质,他们将素养看作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解决现实的、综合性问题的内在条件。由此看来,我们目前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综合与实践”板块以及人教版教材特有的拓展内容“数学广角”系列,都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专题教学的有效载体形式。已有的实践表明,基础性内容的教学与综合性、拓展性内容的教学,通过不断的调适,可以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据此有理由相信,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进程中,基础性内容不同领域各有侧重的培育路径与综合性、拓展性内容的专题培育路径,也能通过基于深入实践的持续改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强化形象及抽象思维结合能力培养
  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了很多的抽象事物。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联合的能力。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众多的图形是离不开学生想象力的,而学生需要将具体形象和抽象思维融合,在能有效快速应对数学问题。例如,当在对长方形体积这一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去对自己身处的教师发挥想象,将屋顶与四周实墙给抹掉,只存在线条,实际也就是一个长方体的结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对本质的东西给予除开,剩下的则是本质实用的东西。而学生具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对他们后期的生活面对困难是有一定帮助的,进而达到对其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的目的。
  4.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还学生做課堂主人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装知识的容器”中解脱出来,实现“学会”为“会学”,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缔造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以课本上的知识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长久地保存在记忆当中。教师是一个助推器,他推着学生向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自己,要善于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善于观察,善于摸索,善于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交流。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会使得学习更为高效。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对有关数学知识及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对其的核心素养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参与核心素养的构建和提升过程,尽最大程度去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0-12).
  [2]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7-9).
  [3]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教育部提出了一项新的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微型实验能够系统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它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实验的应用创新。  【关键词】物理教学;微型实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微课有何益处?围绕此问题深入探讨初中化学课堂如何运用微课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77-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有了很大变化,微课作为一种和
【摘要】在中学政治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应摒弃“师本位”错误思想,破除“独白式”教学造成的师生间心灵隔膜及精神隔阂,采取“对话式”教学策略,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学政治教学实际情况,透过分析对话式教学重要性,进而从对话氛围、对话话题、对话情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中学;政治;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分數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类应用题尤其是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挖掘最有利于学习的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教学活动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共同提高,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