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广州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一共搞了两次,一次是隔了40天要开奥运会,一次是隔了20天要开亚运会,如果这类活动不是两年逢盛事行一次,而是固定到每季度、甚至每月一次,老百姓应该更高兴。
广州亚运会即将举行,维持社会的稳定成为首要目标,广东省相关部门大力提倡要积极解民比,以增进和谐,在这一前提下,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广州市、区两级领导在10月18日举办了“迎亚运、促和谐”的公开大接访活动,表示对群众的信访问题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共有3978名群众参加了这次信访,其中更有20多名市民在前一晚上即已开始通宵排队,他们背着水和干粮,用报纸、纸盒打地铺“捱一个晚上没关系,最紧要的是能见到大领导,解决问题”这些连夜候场信访的市民准备反映的是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
市委书记、市领导亲自主持接访,形成“上访洪峰”,这既反映了广州市政府在疏解民怨、释放民意等亲民举措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暴露出老百姓对政府“一把手”的过分追捧据报道,在接访活动中,各部门接访的冷热不均现象很明显,在市委书记、市长的接访点前人们排成长队,但其他一些摊位却显得门庭冷落,访者寥寥广州接访活动这一特点反映的其实正是全中国信访工作的一个缩澎,上访群众普遍相信权力越大的部门或者官员越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于是乎,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上访者迷信权力当然不对,但这又不能全怪上访青一把手接访能引来人山人海,恰恰说明,在政府日常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接访渠道不畅、接访机制不健全、接访功能乏力等如果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政府更顺畅地沟通,或者在一般的信访过程中,基层信访部门能把更;问题解决掉,想必在这次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中就不会形成什么“高峰”而且,事实证明,一把手接访确实也真能解决问题,据报道,这次接访中,很多问题都是上午投诉,下午马上就得到了解决,这样的上访结果可谓立竿见影
从市民主要反映的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来看,这次广州大接访实际上还映射出近年来中国上访的另一大现状:信访群众试图通过信访解决的大都是一些法律类、纠纷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把领导当成了“法官”,把信访机构当成了“法院”,这实际上与最初我国创立信访机制的初衷有所偏差
因为从本质上讲,信访机制更主要是一种政治制度而非法律制度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家都认为信访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手段,也是利用群众对官员权力进行监督的一种便捷方式,作为信访制度存在依据的宪法条文也多强调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比如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而现在,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开始淡化,法律功能却越来越突出,这既体现了时代特色的变迁,也暴露出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司法权威的不足,很多人宁愿去上访也不愿把精力花在寻求司法救济上
尽管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这类一把手接访活动一时并不能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上访的老大难问题,但人们至少从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这里,无论诉求目的是什么,人们毕竟通过上访实现了与政府高级领导的直接对话这表明,作为一种民主实现和政治参与形式,作为一种中国式人权救济机制,人民信访制度依旧大有可为近几年,由于上访活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对信访制度的质疑逐渐增多,有人认为上访者多为偏执狂,有人以为地方政府的拦访、截访耗费了大量国家资金,有人认为上访活动破坏和谐稳定局面,有人认为信访制度与“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相冲突……甚至有提议要废除信访制度但从这次广州接访活动中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对信访的重视以及解决问题的高效来看,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信访制度仍具有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只要政府真正重视,信访制度仍大有可为,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访制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而否定整个信访制度,毕竟,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的今天,信访是老百姓除了法律途径之外维权的最重要出口
虽然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信访制度中的诸多痼疾,但至少在总量上确实是为老百姓增加了福利,减少了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值得赞扬如果这种一把手接访能够从此成为制度,则值得大力赞扬近几年来,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一共搞了两次,一次是隔了40天要开奥运会,一次是隔了20天要开亚运会,如果这类活动不是两年逄盛事行一次,而是固定到每季度、甚至每月一次,老百姓应该更高兴。
广州亚运会即将举行,维持社会的稳定成为首要目标,广东省相关部门大力提倡要积极解民比,以增进和谐,在这一前提下,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广州市、区两级领导在10月18日举办了“迎亚运、促和谐”的公开大接访活动,表示对群众的信访问题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共有3978名群众参加了这次信访,其中更有20多名市民在前一晚上即已开始通宵排队,他们背着水和干粮,用报纸、纸盒打地铺“捱一个晚上没关系,最紧要的是能见到大领导,解决问题”这些连夜候场信访的市民准备反映的是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
市委书记、市领导亲自主持接访,形成“上访洪峰”,这既反映了广州市政府在疏解民怨、释放民意等亲民举措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暴露出老百姓对政府“一把手”的过分追捧据报道,在接访活动中,各部门接访的冷热不均现象很明显,在市委书记、市长的接访点前人们排成长队,但其他一些摊位却显得门庭冷落,访者寥寥广州接访活动这一特点反映的其实正是全中国信访工作的一个缩澎,上访群众普遍相信权力越大的部门或者官员越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于是乎,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上访者迷信权力当然不对,但这又不能全怪上访青一把手接访能引来人山人海,恰恰说明,在政府日常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接访渠道不畅、接访机制不健全、接访功能乏力等如果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政府更顺畅地沟通,或者在一般的信访过程中,基层信访部门能把更;问题解决掉,想必在这次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中就不会形成什么“高峰”而且,事实证明,一把手接访确实也真能解决问题,据报道,这次接访中,很多问题都是上午投诉,下午马上就得到了解决,这样的上访结果可谓立竿见影
从市民主要反映的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来看,这次广州大接访实际上还映射出近年来中国上访的另一大现状:信访群众试图通过信访解决的大都是一些法律类、纠纷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把领导当成了“法官”,把信访机构当成了“法院”,这实际上与最初我国创立信访机制的初衷有所偏差
因为从本质上讲,信访机制更主要是一种政治制度而非法律制度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家都认为信访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手段,也是利用群众对官员权力进行监督的一种便捷方式,作为信访制度存在依据的宪法条文也多强调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比如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而现在,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开始淡化,法律功能却越来越突出,这既体现了时代特色的变迁,也暴露出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司法权威的不足,很多人宁愿去上访也不愿把精力花在寻求司法救济上
尽管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这类一把手接访活动一时并不能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上访的老大难问题,但人们至少从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这里,无论诉求目的是什么,人们毕竟通过上访实现了与政府高级领导的直接对话这表明,作为一种民主实现和政治参与形式,作为一种中国式人权救济机制,人民信访制度依旧大有可为近几年,由于上访活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对信访制度的质疑逐渐增多,有人认为上访者多为偏执狂,有人以为地方政府的拦访、截访耗费了大量国家资金,有人认为上访活动破坏和谐稳定局面,有人认为信访制度与“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相冲突……甚至有提议要废除信访制度但从这次广州接访活动中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对信访的重视以及解决问题的高效来看,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信访制度仍具有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只要政府真正重视,信访制度仍大有可为,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访制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而否定整个信访制度,毕竟,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的今天,信访是老百姓除了法律途径之外维权的最重要出口
虽然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信访制度中的诸多痼疾,但至少在总量上确实是为老百姓增加了福利,减少了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值得赞扬如果这种一把手接访能够从此成为制度,则值得大力赞扬近几年来,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一共搞了两次,一次是隔了40天要开奥运会,一次是隔了20天要开亚运会,如果这类活动不是两年逄盛事行一次,而是固定到每季度、甚至每月一次,老百姓应该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