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疫情下的哀伤,给心理工作者的建议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疫情背景下特有的哀伤反应


  哀伤是丧失亲人后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丧亲者会出现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反应。
  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下,经历亲友离世的丧亲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愤怒、震惊、否认、麻木、自责、后悔和内疚、无奈、无力、无助,以及生理上的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强烈的反应。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疫情严重地区早期存在的难以确诊和住院等问题,丧亲者的哀伤可能还会表现为对外界的愤怒、对他人的责备。
  由于这次疫情的持续性,丧亲者在失去亲友后还要继续与新冠病毒做斗争,仍然需要保持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情感麻木、不真实的感受,以去应对持续的压力。
  由于新冠病毒的突发性、传播性强等特点,丧亲者无法与亲人告别,也无法通过惯常的丧葬仪式表达和处理哀伤,这使得疫情中丧亲者的哀伤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这次疫情是一个重大社会应激事件,它不仅是个体的丧失,也会引发社会公众的哀伤反应。

◢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哀伤反应


  在丧亲初期,丧亲者会感受到剧烈痛苦,并出现强烈的哀伤反应,这个阶段的哀伤反应被称为“急性哀伤”反应,它属于正常哀伤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急性哀伤趋于缓和,丧亲者可能仍有哀伤和痛苦,仍然会渴望见到逝者,但已经能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能够继续生活。这种状态被称为“整合性哀伤”。
  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依靠自身资源和社会支持度过急性哀伤期而实现整合性哀伤,但是,少数人却无法顺利度过。尤其是前面讲到的高风险状况的丧亲者,他们的哀伤过程的困难性大大增加,最终可能出现病理性哀伤反应。
  根据这次疫情的特点,我们预期这次疫情下的丧失如果不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出现病理性哀伤的比例会大大增高。经历病理性哀伤的丧亲者其生活社交以及学习等各项功能都将受到明显的影响,需要系统专业的哀伤咨询或治疗。

◢ 哀伤咨询的目标


  哀伤咨询帮助丧亲者从急性哀伤期顺利过渡到整合哀伤期。具体而言应包括:

◎ 协助丧亲者接纳自己的哀伤反应。

◎ 鼓励丧亲者接纳死亡发生的事实。

◎ 促进丧亲者接纳新的角色改变,适应亲人不再存在的现实生活。

◎ 增进丧亲者在哀伤过程中重构生命的意义。


  尽管我们列出了这些目标,但哀伤工作绝不是按固定步骤完成作业。专业工作者要保持谦逊和尊重,尊重个体独特的哀伤过程和哀悼方式,陪伴和支持丧亲者走过哀伤。

◢ 与逝者保持持续性的联结


  疫情下患者去世前和家属是隔离的,当患者去世的时候,家属没有陪伴在身边,也没有目睹死亡过程,因此当家属获悉死亡的消息时,往往会感到非常突然且缺乏真实感。突然的死亡和缺乏真实感的丧失都是造成病理性哀伤反应的风险因素。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该尽量让家属对病人的病程有所了解。可以给家属讲述更多关于死亡的细节,例如死亡的具体时间,抢救的步骤,患者临终时的状态和遗言,以及患者遗体和遗物的照片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家属获得真实感,从而逐步接受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适应的过程中,与逝者保持持续性的联结(continuing bond)是当事人寻求安慰和理解丧失的事实,并且逐步从中构建出新的意义和对亲人去世的理解、接受的重要载体。持续性联结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保留患者遗物并且进行回顾和梳理。不少丧亲者都提出了这样的需求,这是他们适应哀伤的一部分。
  对因疫情去世的患者而言,手机是其生前密切使用的私人物品,因此对于家属也有非常独特的重要意义。从重大疫情担心传染的大局考虑,做统一处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希望在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给亲朋好友留下可以纪念的东西。患者手机里保留了其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痕迹,重温这些内容是丧亲的家属与之产生持续性联结的重要方式。

◢ 疫情背景下,开展哀伤咨询的具体建议



我們深知疫情背景下的哀伤工作是充满挑战的。让我们共同关注疫情下丧亲者的哀伤,这也关乎到家庭和社会的福祉。著名哀伤研究学者希尔说过,哀伤就是爱。哀伤咨询关乎人性中最深刻的爱。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本次疫情中亲人离世的丧亲者提供持续的关怀和专业性服务,为建设更为完善的哀伤疗愈平台助力。

  结合国内外哀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对疫情背景下专业人员开展哀伤咨询及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建议。

1在法律法规以及伦理守则下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都是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需要首先学习和知晓的。
  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卫建委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工作委员会都在这次疫情中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及时发布了针对疫情下的相关工作指导原则的通知,引导和规范心理服务工作。
  疫情背景下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哀伤咨询服务时也要以相关法律、指导原则和守则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在遇到因为服务对象心理状态或危机情况与法律、指导原则、伦理守则之间发生两难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督导协助。

2与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协作意识


  哀伤咨询服务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比较复杂,尤其是在重大疫情下的哀伤,难度更大,单靠心理咨询师一支队伍是不够的,不能满足这种急性创伤性的哀伤咨询的需要,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多方面的协调。比如,这个时候非常需要临床社工发挥作用,协助丧亲者寻找可能的资源,协调各个部门的职责,处理生活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及时甄别可能需要进一步帮助的丧亲者。

3哀伤咨询及服务需考虑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和文化因素


  在哀伤咨询中一定要考虑文化在哀伤反应和疗愈中的作用。专业工作者在进行哀伤咨询服务时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丧葬习俗。各种哀悼的礼仪和习俗能帮助丧亲者体验亲人已逝的事实,不断增加丧亲者丧失的真实感,在心理上逐渐完成与逝者的分离,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现实。逝者的遗物能够帮助丧亲者保持与逝者的情感联结,为丧亲者提供精神力量。

4关注哀伤咨询工作者的自我状态


  哀伤咨询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当面对丧亲者的哀伤时,可能会触动咨询师个人层面的内容。如咨询师未能处理好个人的哀伤,可能会阻碍对丧亲者的帮助。咨询师体验到来访者的哀伤是非常真实的,可能耗费咨询师的精神和情绪资源。咨询师需认识和接纳自身的局限性,控制工作强度。咨询师需要和自己建立联结,对于自己的感受持开放态度。丧亲咨询服务工作者要有专业和个人支持系统,如督导、同伴支持和个体治疗。

5在疫情下心理援助培训中加入哀伤咨询的内容


  疫情背景下一些提供疫情心理援助的工作者表示对丧亲者的来电或其他方式的咨詢感到比其他咨询主题有更大的焦虑和压力。随着疫情中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的增加,呈现出的哀伤工作议题也日益增加。专业人员在提供疫情心理援助时需对服务对象的哀伤保持敏感性。

6注重哀伤的识别与评估,增加家庭及系统的视角


  疫情背景下,咨询师要识别和评估重大丧失后丧亲者出现的心身反应,将哀伤的识别与评估作为工作的起点。需要根据对丧亲对象、与逝者的关系、是否有机会告别等风险因素做出评估,判断哀伤反应属于正常或异常。为了调用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丧亲者,评估时还需增加对丧亲者家庭的互动方式、凝聚力、冲突水平、价值观、家庭及所在社区资源等信息,以从更广泛的系统层面去协助个体面对哀伤。

7选择和发展适合疫情背景下的方法


  哀伤咨询师要根据疫情现实情况和来访者的需求进行个案概念化、评估和干预。疫情背景下哀伤的评估工作要更加多元化,从而确定工作方案,链接资源。对丧亲者的急性哀伤反应,哀伤工作应以正常化丧亲者的反应为主,与丧亲者建立信任的关系,讨论现实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为丧亲者提供信息和资源、促进丧亲者进行自我照顾。

8当面对面的咨询无法进行时,可发展适应疫情的工作方式


  ◎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哀伤心理教育和宣传。
  ◎ 制作哀伤冥想音频资料,方便哀伤者平复情绪和寄托哀思。
  ◎ 协助丧亲者发展出一些特别的哀悼方式,如鼓励丧亲者利用网络举行悼念活动。
  ◎ 让丧亲者进行表达性书写,写下自己丧亲后的感受。
  ◎ 为丧亲者提供哀伤疗愈的书籍和音乐、电影、视频、网络资源。
  ◎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丧亲者的网络支持性团体,开展相互的自助。
  ◎ 研讨热线中如何提供快速的哀伤安抚。
  我们深知疫情背景下的哀伤工作是充满挑战的。让我们共同关注疫情下丧亲者的哀伤,这也关乎到家庭和社会的福祉。著名哀伤研究学者希尔说过,哀伤就是爱。哀伤咨询关乎人性中最深刻的爱。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本次疫情中亲人离世的丧亲者提供持续的关怀和专业性服务,为建设更为完善的哀伤疗愈平台助力。
其他文献
影片开始后不久,徐伊万的妻子张璐要去美国,徐伊万想让她带走台灯,但张璐说她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个台灯。然后,徐伊万很惊讶地说:“你不喜欢这个台灯吗?”随后,借着这个台灯的事,张璐终于说出了憋在心中许久的话,她对徐伊万说:“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我,我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期刊
汪女士今年46岁,是一位公司高管,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人事关系复杂,让她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经常熬夜加班,各地出差导致她作息也不规律,长期服用各种安眠药物助眠。近半年来,经常偏头痛让她痛苦不堪,有时候是针刺样的痛,有时候是搏动性的痛,有时候像头上戴了个紧箍咒一样,疼起来还会伴有眩晕、恶心等。由于近两年处于围绝经期,她的情绪也是极其不稳定。情绪差、疲劳的时候偏头痛也会加重,每次持续1至3天不等。每
期刊
● “吃货”小赵的困扰  看到小赵推开门进入诊室的时候,我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微胖略显笨拙的女生,可听了她的经历之后,我不禁讶异于她的毅力和勇气,也不禁感慨,当“吃”演变成了一种负担后,我们的身心健康或许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开始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还很羞涩,并没有将她的故事详细告诉我,只是跟我讲“最近心情很糟糕,对于一切似乎都没有了兴趣,高兴不起来,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睡眠不好,很容易醒,
期刊
疫情之下,焦虑是大家共有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焦虑之下理性地做事。前两天,我在某视频中看到一位大姐,不愿意戴口罩,被小区保安制止进出,她火大了之后,直接跳河逃生。  这真是有点匪夷所思,嫌戴口罩麻烦,难道跳河就不麻烦吗?  想必当时一口气和保安怼上了,说什么就是不从,宁可付出更高的代价,损人不利己。  生而为人,真的需要愚蠢地被情绪驱使而做傻事吗?  今天就来谈谈我们每个人都常常犯的错误:赌
期刊
◢ 危机干预与疫情心理热线  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危机干预有三个目标:减少急性的、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景的直接严重的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  疫情心理热线是危机干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心理急救而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疫情心理热线主要有三个目标
期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PTSD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  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
期刊
还记得,女儿小时候跟很多小朋友一样,不爱喝水,这个问题当时挺让我头大的。  后来,在陪她玩耍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试试把喝水这件事和她喜欢的玩偶、卡通人物,或认识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尝试给她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起一个名字:  小猴子水、苏菲亚公主水、orange 水、通常,只要我起了两个名字,她就会兴致勃勃地接龙联想,跟我分享她想到的每一个新名字。她每说一个名字,我就给她喝一口水。
期刊
心理困扰:孩子为什么要往爸爸那里跑?  人在中年的淑雅女士,人如其名,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是那样贤淑清雅。然而,如此淑雅的女士,竟然如此开始自己的故事:“可气死我了!”  接下来,淑雅幽怨地倾诉自己的困惑:  “我是个单身母亲,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离婚的时候,孩子爸爸为了自己尽快结婚,居然直接提出不要孩子。分手后,他爸爸真的很快再婚了。为了孩子,我一直没有再婚,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我为了孩子,
期刊
沒有人可以帮助我  阳光毫无私心地照耀着大地的每个角落,不过,总有某些地方和角落存在阴影。而阿雅就是自称一直被阴影笼罩的人。回想在三个月之前的第一次咨询,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在一个星期内,阿雅连续和几个公司领导发生了争吵,本想跟未婚夫谈谈心放松一下,结果也变成了争吵。再加上她一直和同事关系紧张,这让阿雅不得不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只要别人提出
期刊
苯二氮?类,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安定类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时至今日,在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尽管已经出现新一代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但苯二氮?类药物仍以其起效快、相对安全等优势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因其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较易获得,苯二氮?类药物导致的药物依赖成瘾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种成瘾可以是躯体依赖,也就是身体的一种适应状态;也可以是精神依赖,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