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疫情背景下特有的哀伤反应
哀伤是丧失亲人后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丧亲者会出现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反应。
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下,经历亲友离世的丧亲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愤怒、震惊、否认、麻木、自责、后悔和内疚、无奈、无力、无助,以及生理上的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强烈的反应。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疫情严重地区早期存在的难以确诊和住院等问题,丧亲者的哀伤可能还会表现为对外界的愤怒、对他人的责备。
由于这次疫情的持续性,丧亲者在失去亲友后还要继续与新冠病毒做斗争,仍然需要保持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情感麻木、不真实的感受,以去应对持续的压力。
由于新冠病毒的突发性、传播性强等特点,丧亲者无法与亲人告别,也无法通过惯常的丧葬仪式表达和处理哀伤,这使得疫情中丧亲者的哀伤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这次疫情是一个重大社会应激事件,它不仅是个体的丧失,也会引发社会公众的哀伤反应。
◢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哀伤反应
在丧亲初期,丧亲者会感受到剧烈痛苦,并出现强烈的哀伤反应,这个阶段的哀伤反应被称为“急性哀伤”反应,它属于正常哀伤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急性哀伤趋于缓和,丧亲者可能仍有哀伤和痛苦,仍然会渴望见到逝者,但已经能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能够继续生活。这种状态被称为“整合性哀伤”。
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依靠自身资源和社会支持度过急性哀伤期而实现整合性哀伤,但是,少数人却无法顺利度过。尤其是前面讲到的高风险状况的丧亲者,他们的哀伤过程的困难性大大增加,最终可能出现病理性哀伤反应。
根据这次疫情的特点,我们预期这次疫情下的丧失如果不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出现病理性哀伤的比例会大大增高。经历病理性哀伤的丧亲者其生活社交以及学习等各项功能都将受到明显的影响,需要系统专业的哀伤咨询或治疗。
◢ 哀伤咨询的目标
哀伤咨询帮助丧亲者从急性哀伤期顺利过渡到整合哀伤期。具体而言应包括:
◎ 协助丧亲者接纳自己的哀伤反应。
◎ 鼓励丧亲者接纳死亡发生的事实。
◎ 促进丧亲者接纳新的角色改变,适应亲人不再存在的现实生活。
◎ 增进丧亲者在哀伤过程中重构生命的意义。
尽管我们列出了这些目标,但哀伤工作绝不是按固定步骤完成作业。专业工作者要保持谦逊和尊重,尊重个体独特的哀伤过程和哀悼方式,陪伴和支持丧亲者走过哀伤。
◢ 与逝者保持持续性的联结
疫情下患者去世前和家属是隔离的,当患者去世的时候,家属没有陪伴在身边,也没有目睹死亡过程,因此当家属获悉死亡的消息时,往往会感到非常突然且缺乏真实感。突然的死亡和缺乏真实感的丧失都是造成病理性哀伤反应的风险因素。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该尽量让家属对病人的病程有所了解。可以给家属讲述更多关于死亡的细节,例如死亡的具体时间,抢救的步骤,患者临终时的状态和遗言,以及患者遗体和遗物的照片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家属获得真实感,从而逐步接受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适应的过程中,与逝者保持持续性的联结(continuing bond)是当事人寻求安慰和理解丧失的事实,并且逐步从中构建出新的意义和对亲人去世的理解、接受的重要载体。持续性联结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保留患者遗物并且进行回顾和梳理。不少丧亲者都提出了这样的需求,这是他们适应哀伤的一部分。
对因疫情去世的患者而言,手机是其生前密切使用的私人物品,因此对于家属也有非常独特的重要意义。从重大疫情担心传染的大局考虑,做统一处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希望在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给亲朋好友留下可以纪念的东西。患者手机里保留了其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痕迹,重温这些内容是丧亲的家属与之产生持续性联结的重要方式。
◢ 疫情背景下,开展哀伤咨询的具体建议
结合国内外哀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对疫情背景下专业人员开展哀伤咨询及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建议。
1在法律法规以及伦理守则下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都是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者需要首先学习和知晓的。
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卫建委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工作委员会都在这次疫情中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及时发布了针对疫情下的相关工作指导原则的通知,引导和规范心理服务工作。
疫情背景下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哀伤咨询服务时也要以相关法律、指导原则和守则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在遇到因为服务对象心理状态或危机情况与法律、指导原则、伦理守则之间发生两难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督导协助。
2与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协作意识
哀伤咨询服务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比较复杂,尤其是在重大疫情下的哀伤,难度更大,单靠心理咨询师一支队伍是不够的,不能满足这种急性创伤性的哀伤咨询的需要,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多方面的协调。比如,这个时候非常需要临床社工发挥作用,协助丧亲者寻找可能的资源,协调各个部门的职责,处理生活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及时甄别可能需要进一步帮助的丧亲者。
3哀伤咨询及服务需考虑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和文化因素
在哀伤咨询中一定要考虑文化在哀伤反应和疗愈中的作用。专业工作者在进行哀伤咨询服务时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丧葬习俗。各种哀悼的礼仪和习俗能帮助丧亲者体验亲人已逝的事实,不断增加丧亲者丧失的真实感,在心理上逐渐完成与逝者的分离,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现实。逝者的遗物能够帮助丧亲者保持与逝者的情感联结,为丧亲者提供精神力量。
4关注哀伤咨询工作者的自我状态
哀伤咨询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当面对丧亲者的哀伤时,可能会触动咨询师个人层面的内容。如咨询师未能处理好个人的哀伤,可能会阻碍对丧亲者的帮助。咨询师体验到来访者的哀伤是非常真实的,可能耗费咨询师的精神和情绪资源。咨询师需认识和接纳自身的局限性,控制工作强度。咨询师需要和自己建立联结,对于自己的感受持开放态度。丧亲咨询服务工作者要有专业和个人支持系统,如督导、同伴支持和个体治疗。
5在疫情下心理援助培训中加入哀伤咨询的内容
疫情背景下一些提供疫情心理援助的工作者表示对丧亲者的来电或其他方式的咨詢感到比其他咨询主题有更大的焦虑和压力。随着疫情中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的增加,呈现出的哀伤工作议题也日益增加。专业人员在提供疫情心理援助时需对服务对象的哀伤保持敏感性。
6注重哀伤的识别与评估,增加家庭及系统的视角
疫情背景下,咨询师要识别和评估重大丧失后丧亲者出现的心身反应,将哀伤的识别与评估作为工作的起点。需要根据对丧亲对象、与逝者的关系、是否有机会告别等风险因素做出评估,判断哀伤反应属于正常或异常。为了调用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丧亲者,评估时还需增加对丧亲者家庭的互动方式、凝聚力、冲突水平、价值观、家庭及所在社区资源等信息,以从更广泛的系统层面去协助个体面对哀伤。
7选择和发展适合疫情背景下的方法
哀伤咨询师要根据疫情现实情况和来访者的需求进行个案概念化、评估和干预。疫情背景下哀伤的评估工作要更加多元化,从而确定工作方案,链接资源。对丧亲者的急性哀伤反应,哀伤工作应以正常化丧亲者的反应为主,与丧亲者建立信任的关系,讨论现实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为丧亲者提供信息和资源、促进丧亲者进行自我照顾。
8当面对面的咨询无法进行时,可发展适应疫情的工作方式
◎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哀伤心理教育和宣传。
◎ 制作哀伤冥想音频资料,方便哀伤者平复情绪和寄托哀思。
◎ 协助丧亲者发展出一些特别的哀悼方式,如鼓励丧亲者利用网络举行悼念活动。
◎ 让丧亲者进行表达性书写,写下自己丧亲后的感受。
◎ 为丧亲者提供哀伤疗愈的书籍和音乐、电影、视频、网络资源。
◎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丧亲者的网络支持性团体,开展相互的自助。
◎ 研讨热线中如何提供快速的哀伤安抚。
我们深知疫情背景下的哀伤工作是充满挑战的。让我们共同关注疫情下丧亲者的哀伤,这也关乎到家庭和社会的福祉。著名哀伤研究学者希尔说过,哀伤就是爱。哀伤咨询关乎人性中最深刻的爱。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本次疫情中亲人离世的丧亲者提供持续的关怀和专业性服务,为建设更为完善的哀伤疗愈平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