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在北方是极其平常之事,而对于敦煌而言,那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1月20日,大寒,老人们常说:“大寒小寒,无风自寒。”今天有风,寒冷透过挂满霜花的窗户,和浓墨低沉的天色,悄然袭来,碾压着我晨起的心情,心中隐约盼望着一场雪,这念想如浓墨入水,浓浓淡淡地在脑海里逸散开来。
今天,受友人之托,去车站送他。一路上,友妻不停地叮嘱道,胃不好,少喝酒,给家里多来电话……友耐心地点着头,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家商铺门口,自从上格尔木的班车停发以后,上格尔木需乘坐敦煌汽车站发出的车,班车会在这家商铺门口中转。
等车的人,拥挤在商铺前,站立在门口的几个年青人,有说有笑,呼出的白气就像吐出的白烟,在凛冽如刀的风中被割裂吹散,搓着手跺着脚,时不时斜着头看着路口。
片刻,友妻的脸被冻的面红耳赤像挂在寒风里的冬柿,友人心疼地看着妻子,把手搓热,轻轻的放在她的脸上。
“热了没有?”
“嗯,热了。”
友妻递来温暖的目光。
“要不,你们回吧”
“我要看着你上车”她坚决地答道。
“吱”商铺的门开了,有人从商铺出来,店铺里有了空位!朋友就顺势把妻推进店里,门关上了。友妻在里面说着什么,听不清,估计是让他和我也进去,店里比肩接踵,人满为患,我们只好作罢,友人微笑着对着玻璃“哈”了一口气,在玻璃上认真地画了一个桃心,友妻会意一笑,也“哈”一口气,在桃心两边各写了一个“I”和“Y”,友笑了,红彤彤的脸上随之绽开了一朵鲜艳的玫瑰,此刻,寒风中也增添了甜蜜和浪漫的味道。
车来了,友人要走了,友妻递过包,同时也把不舍的心递了过来,泪光晶莹,友,顺势把妻揽入怀中,友妻哭了,他在耳边耳语了几句,友妻又破涕而笑,车缓缓前行,离别的情愫如同天上铅云瞬间变浓了,友人这时在车窗“哈”一口气画了一个桃心,用嘴作了一个吹的动作,友妻看着,挥着手,会意的笑了,泪水已夺眶而出。
车离开七里镇已经半小时了,估计过南湖路口了吧,要在古代,他算是出“关”了(阳关在南湖近内),我自语道,脑海里也随之闪现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脑海中也影现出一个场景……
公元756年春,清晨,在咸阳,烟柳树下一个客栈里,两鬓斑白的王维,起身端酒,动情的沉吟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浓郁的感情琼浆在王维的手中微微颤抖着,元二接过酒,一饮而尽,看着王维,两眼湿润了。此刻,王维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时逢安史之乱,人心惶惶,命运难测,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之下,竟不知从何说起,把这一切都置于酒中,让酒在离别的愁肠中,化作肺腑之言,温暖、安慰友人的心吧。王维挥手告别好友,看着一骑黄尘的背影,向西而去,随之,心中的离舍之情,发酵蔓延,压在心口,无法消散。
阳关,伫立在午后的寒风中,侧着身,站在不远的地方,迎来送往,它已经看惯太多的离别。泪眼茫茫,它也吞咽太多的感伤。
17时许,雪,从天而降,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跳跃、或盘旋、或飞翔,拥挤着铺落在地上。不多时,整个敦煌都套上了靓丽的银装,干涸的土地变得洁白湿润了,干枯的树枝也好像被唤醒,轻语着,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敦煌,终于下雪了。
此时,阳关内外,白雪皑皑,四野茫茫。一千年多前,也是在这个大雪纷飞日子里,一支驼队,自西向东而来,在悠扬的驼铃声中,他们跋涉万里,向阳关走来,雪花飘落在一个中年和尚伸出的手掌上,化作几滴晶莹的水珠,他把这些水珠小心翼翼的捧起,放在嘴边,吮吸着,掩面的手掌没有阻挡住激动的泪水,夺眶涌出,他,就是贞观627年西去天竺取经的玄奘,17年的离别,就是17年的思乡,历经千辛万苦,他,取经回来了,他又一次踏上了大唐的国土,感受到雪水的甘甜,感受到了故土的温暖。他入“关”了,他回家了。阳关如故,他已两鬓斑白,下马,手捧故土,泪水悄然而下,他哭了。
《送元二使安西》在晚唐被大众普遍吟咏之后,“阳关”一词就成为离别的代称,“阳关三叠”也成为了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诗卷,一场场肝肠寸断的离别,在文人的笔下就这样洋洋洒洒地弥漫了上千年。在古代,交通是人们出行最大的局限,一次离别就意味着数月或数年后才能相见,握手道别,再见,遥遥无期。所以,离别之情才显的弥足珍贵。如今,坎坷变通途,千里路程一日还,离别的话语在嘴边还带着温度,当日,故人再次重逢,如今的“阳关”,再不是人们情感的尽头,而是人们旅途上一个过往的坐标。
春夏秋冬,朝代更替,陽关在丝绸之路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今的阳关就像一位垂暮的老者,见证着人们的聚散离别,沉淀着过往行人的泪水与欢歌,如今的“阳关三叠”,不再是凄凉加离别的浓饮,而是在檀香袅袅、暖茶馥郁、灯光优雅的茶座里,人们托腮倾听的一首古曲。
古人已逝,阳关依旧。那穿梭在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依旧在漫漫黄沙的腹地萦绕盘旋,独自承载着岁月的云烟与离别。
雪,在阳关,如今不再是凄凉孤寂,而是一种独特的风景。
雪,落阳关,给这里的人们增添了久违的浪漫,少了一种心中的离别的感伤。
1月20日,大寒,老人们常说:“大寒小寒,无风自寒。”今天有风,寒冷透过挂满霜花的窗户,和浓墨低沉的天色,悄然袭来,碾压着我晨起的心情,心中隐约盼望着一场雪,这念想如浓墨入水,浓浓淡淡地在脑海里逸散开来。
今天,受友人之托,去车站送他。一路上,友妻不停地叮嘱道,胃不好,少喝酒,给家里多来电话……友耐心地点着头,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家商铺门口,自从上格尔木的班车停发以后,上格尔木需乘坐敦煌汽车站发出的车,班车会在这家商铺门口中转。
等车的人,拥挤在商铺前,站立在门口的几个年青人,有说有笑,呼出的白气就像吐出的白烟,在凛冽如刀的风中被割裂吹散,搓着手跺着脚,时不时斜着头看着路口。
片刻,友妻的脸被冻的面红耳赤像挂在寒风里的冬柿,友人心疼地看着妻子,把手搓热,轻轻的放在她的脸上。
“热了没有?”
“嗯,热了。”
友妻递来温暖的目光。
“要不,你们回吧”
“我要看着你上车”她坚决地答道。
“吱”商铺的门开了,有人从商铺出来,店铺里有了空位!朋友就顺势把妻推进店里,门关上了。友妻在里面说着什么,听不清,估计是让他和我也进去,店里比肩接踵,人满为患,我们只好作罢,友人微笑着对着玻璃“哈”了一口气,在玻璃上认真地画了一个桃心,友妻会意一笑,也“哈”一口气,在桃心两边各写了一个“I”和“Y”,友笑了,红彤彤的脸上随之绽开了一朵鲜艳的玫瑰,此刻,寒风中也增添了甜蜜和浪漫的味道。
车来了,友人要走了,友妻递过包,同时也把不舍的心递了过来,泪光晶莹,友,顺势把妻揽入怀中,友妻哭了,他在耳边耳语了几句,友妻又破涕而笑,车缓缓前行,离别的情愫如同天上铅云瞬间变浓了,友人这时在车窗“哈”一口气画了一个桃心,用嘴作了一个吹的动作,友妻看着,挥着手,会意的笑了,泪水已夺眶而出。
车离开七里镇已经半小时了,估计过南湖路口了吧,要在古代,他算是出“关”了(阳关在南湖近内),我自语道,脑海里也随之闪现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脑海中也影现出一个场景……
公元756年春,清晨,在咸阳,烟柳树下一个客栈里,两鬓斑白的王维,起身端酒,动情的沉吟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浓郁的感情琼浆在王维的手中微微颤抖着,元二接过酒,一饮而尽,看着王维,两眼湿润了。此刻,王维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时逢安史之乱,人心惶惶,命运难测,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之下,竟不知从何说起,把这一切都置于酒中,让酒在离别的愁肠中,化作肺腑之言,温暖、安慰友人的心吧。王维挥手告别好友,看着一骑黄尘的背影,向西而去,随之,心中的离舍之情,发酵蔓延,压在心口,无法消散。
阳关,伫立在午后的寒风中,侧着身,站在不远的地方,迎来送往,它已经看惯太多的离别。泪眼茫茫,它也吞咽太多的感伤。
17时许,雪,从天而降,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跳跃、或盘旋、或飞翔,拥挤着铺落在地上。不多时,整个敦煌都套上了靓丽的银装,干涸的土地变得洁白湿润了,干枯的树枝也好像被唤醒,轻语着,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敦煌,终于下雪了。
此时,阳关内外,白雪皑皑,四野茫茫。一千年多前,也是在这个大雪纷飞日子里,一支驼队,自西向东而来,在悠扬的驼铃声中,他们跋涉万里,向阳关走来,雪花飘落在一个中年和尚伸出的手掌上,化作几滴晶莹的水珠,他把这些水珠小心翼翼的捧起,放在嘴边,吮吸着,掩面的手掌没有阻挡住激动的泪水,夺眶涌出,他,就是贞观627年西去天竺取经的玄奘,17年的离别,就是17年的思乡,历经千辛万苦,他,取经回来了,他又一次踏上了大唐的国土,感受到雪水的甘甜,感受到了故土的温暖。他入“关”了,他回家了。阳关如故,他已两鬓斑白,下马,手捧故土,泪水悄然而下,他哭了。
《送元二使安西》在晚唐被大众普遍吟咏之后,“阳关”一词就成为离别的代称,“阳关三叠”也成为了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诗卷,一场场肝肠寸断的离别,在文人的笔下就这样洋洋洒洒地弥漫了上千年。在古代,交通是人们出行最大的局限,一次离别就意味着数月或数年后才能相见,握手道别,再见,遥遥无期。所以,离别之情才显的弥足珍贵。如今,坎坷变通途,千里路程一日还,离别的话语在嘴边还带着温度,当日,故人再次重逢,如今的“阳关”,再不是人们情感的尽头,而是人们旅途上一个过往的坐标。
春夏秋冬,朝代更替,陽关在丝绸之路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今的阳关就像一位垂暮的老者,见证着人们的聚散离别,沉淀着过往行人的泪水与欢歌,如今的“阳关三叠”,不再是凄凉加离别的浓饮,而是在檀香袅袅、暖茶馥郁、灯光优雅的茶座里,人们托腮倾听的一首古曲。
古人已逝,阳关依旧。那穿梭在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依旧在漫漫黄沙的腹地萦绕盘旋,独自承载着岁月的云烟与离别。
雪,在阳关,如今不再是凄凉孤寂,而是一种独特的风景。
雪,落阳关,给这里的人们增添了久违的浪漫,少了一种心中的离别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