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重要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这是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能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语文核心能力提升。该文以核心素养培养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解构切入,从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深度拓展、学生地位突出和审美教学加强四个维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教学策略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不断递增,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人文关怀底蕴”“批判质疑精神”“创造学习精神”等正确价值观、学习观的形成,也能通过“责任担当”“社会发展”“知人”“健康生活”等道德思想的内容,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核心素养培养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解构
核心素养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而小学语文教学
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技能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而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方向的发展。所以,核心素养培养体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完善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内容,深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健全了小学生的人格,强化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核心素养展现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创新实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基本要素,为正处于人格思想构建重要时期的小学生做出良好导向。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汉语言知识的深层次掌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匹配,语文的核心价值得到了凸显。概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互推动相互联系的。
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趣味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好奇天性是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势,这主要依托于小学生对于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会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趣味情境导入教学,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并将核心素养的元素渗透和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以小学生的兴趣点为基准点,确保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小学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场景,以图画或者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文字的演化过程和变迁。图画或者动画具有的趣味性,激发了小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学生每学习一个汉字便能想起“源头”进而写出汉字的“形”。这样,学生就能在汉字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拓展课堂深度,引导人文底蕴感知
小学语文学科是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和语言体系知识构建的学科,也是小学生继承和学习人文底蕴的学科。所以,在课文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大力开展语文课堂的拓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层面能够尽可能的拓展,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并让他们形成利用自己课余时间探索语文和探索人文底蕴的热情,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比如,关于《葡萄沟》的课文教学中,全文描绘了葡萄沟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想去或者去过的民族地区,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同时,再让学生积极搜索一些类似的文章,积累他们的语文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了课文知识也拓展了课外知识,还养成了分享和沟通的习惯,也逐步形成了学会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民族风情的展现,学生也了解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人文底蕴。
(三)突出学生地位,强化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都明确表示,教育对象是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应当突出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一种引导性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中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领悟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沟通和表达,在表达和沟通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搭石》的教学中,教师为突出学生主体,可以让学生运用纸张、教具等开展“搭石”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感受文中描述内容的韵律美。这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人格思想构建、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态度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从语言运用、语言思维、文学鉴赏、情感感悟等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核心素养培养,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的综合化学习同时,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构建他们的正确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
参考文献
[1]屈艳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J].教育观察,2021,10(07):132-134.
[2]張璐,任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叙事性课文的教学策略——以王崧舟《慈母情深》教学实录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37(01):38-42+123.
[3]赵福君,黄小琴,高婕.创新“三段五步”式复习策略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1):55-59.
[4]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教学策略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不断递增,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人文关怀底蕴”“批判质疑精神”“创造学习精神”等正确价值观、学习观的形成,也能通过“责任担当”“社会发展”“知人”“健康生活”等道德思想的内容,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核心素养培养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解构
核心素养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而小学语文教学
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技能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而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方向的发展。所以,核心素养培养体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完善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内容,深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健全了小学生的人格,强化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核心素养展现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创新实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基本要素,为正处于人格思想构建重要时期的小学生做出良好导向。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精神”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汉语言知识的深层次掌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匹配,语文的核心价值得到了凸显。概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互推动相互联系的。
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趣味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好奇天性是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势,这主要依托于小学生对于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会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趣味情境导入教学,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并将核心素养的元素渗透和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以小学生的兴趣点为基准点,确保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小学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场景,以图画或者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文字的演化过程和变迁。图画或者动画具有的趣味性,激发了小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学生每学习一个汉字便能想起“源头”进而写出汉字的“形”。这样,学生就能在汉字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拓展课堂深度,引导人文底蕴感知
小学语文学科是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和语言体系知识构建的学科,也是小学生继承和学习人文底蕴的学科。所以,在课文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大力开展语文课堂的拓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层面能够尽可能的拓展,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并让他们形成利用自己课余时间探索语文和探索人文底蕴的热情,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比如,关于《葡萄沟》的课文教学中,全文描绘了葡萄沟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想去或者去过的民族地区,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同时,再让学生积极搜索一些类似的文章,积累他们的语文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了课文知识也拓展了课外知识,还养成了分享和沟通的习惯,也逐步形成了学会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民族风情的展现,学生也了解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人文底蕴。
(三)突出学生地位,强化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都明确表示,教育对象是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应当突出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一种引导性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中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领悟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沟通和表达,在表达和沟通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搭石》的教学中,教师为突出学生主体,可以让学生运用纸张、教具等开展“搭石”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感受文中描述内容的韵律美。这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人格思想构建、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态度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从语言运用、语言思维、文学鉴赏、情感感悟等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核心素养培养,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的综合化学习同时,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构建他们的正确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
参考文献
[1]屈艳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J].教育观察,2021,10(07):132-134.
[2]張璐,任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叙事性课文的教学策略——以王崧舟《慈母情深》教学实录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37(01):38-42+123.
[3]赵福君,黄小琴,高婕.创新“三段五步”式复习策略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1):55-59.
[4]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