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是必要的,通过加强幼儿规则意识,使其言行举止符合社会基本准则尤为重要。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兴奋,他们在游戏中时常忘记遵守规则与自我行为约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游戏;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激发幼儿游戏兴趣,进一步加强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效率,有效的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价值,总结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1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价值
幼儿园教学的时候,利用游戏活动的不断开展,可帮助幼儿调动积极性,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进而将游戲规则加以内化。第一,组织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因游戏的丰富有趣,可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体验,进而感知到各种规则。第二,为让游戏成功的完成,有意识控制自身行为,以此更好的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第三,游戏活动的丰富化同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为幼儿形成社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第四,针对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本质上而言是模仿社会生活,对幼儿社会发展有着良好作用,而且幼儿在交往的时候还会掌握到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比如,有的游戏很受幼儿们的喜爱,这些游戏都来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幼儿在参与游戏的时候,可体会到社会游戏中的行业规则,有利于对行为的约束,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规则意识实质,应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规则意识。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2.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提高幼儿规则意识
培养幼儿创造游戏规则是从游戏场景创设过程中开始的。比如,在以厨房烹饪为游戏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创造性游戏开展,布置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在通过准备的各种道具,从环境入手,积极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让幼儿把道具放在规划的准确位置上,再针对蔬菜,肉类、以及相关辅助道具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厨房中各项餐具的分类。进而让幼儿产生东西摆放的位置意识。第一,以形状识别入手,包括道具的颜色、用途等等,要让幼儿进行思考,建立规则意识,从而加强幼儿实践能力。第二,关于幼儿角度的定位,设定角色可以给幼儿创造思考空间,以此让幼儿想到厨房中的各种角色,包括洗菜工,厨师,洗碗等。第三,作为幼儿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幼儿行为能力,要重视秩序的良好维护,进而避免产生角色混乱的问题。为此,游戏活动前,教师应重视分配角色,告诉幼儿每一个角色的职责,进而让幼儿带着规则性的思维参与到游戏当中。
2.2体验感知,培养规则意识
游戏不能完全脱离幼儿的认知,要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这是社会情境的积极展现。另外,作为幼儿教师,在游戏内容设置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在游戏当中融入规则,规则意识是保证幼儿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为了帮助幼儿提高交通规则的认识,教师可设置红绿灯的游戏,让幼儿充分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的理念,同时也要明白过马路的注意事项,要以斑马线为准,遵守交通基本规则。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深入到实践中,亲身体会交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
在开展银行取款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取钱人员,,还有维护秩序的保安人员,并且设置不遵守排除规则的顾客,以构建混乱场面,随后组织扮演保安的秩序员维护秩序,当秩序维护好后,教师渗透银行取钱过程的规则。整个游戏环节里,幼儿可利用自身感受,这样幼儿明确了规则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到遵守规则在公共场所的重要性意义。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明确教学内容,要在游戏里渗透规则,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价值,从而养成规则意识,同时认识规则与个人的关系,全面提高幼儿的公民规则意识。
2.3积极践行,变他律为自律
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比较小,在认知方面水平有限,缺少规则方面的认知,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过程,应全面考虑,要重视引导,促使幼儿养成规则习惯,进一步形成规则意识。规则的修改,以及规则的不断完善中,如此才能让幼儿强化对规则的深入性理解,以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对于区域性游戏而言,由于自主性比较强烈,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并且和幼儿一起商量探讨游戏规则的有效制定。第一,依据游戏的基本情况,对游戏的规则加以灵活化,完善化的调整。比如“娃娃家”游戏当中,幼儿们刚开始可能自己玩自己的,为让情况得到改善,教师可以进行有效设置,调整规则,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中“妈妈”的定位,以及“宝宝”需要做什么。第二,游戏过程,幼儿应全面参与,制定规则,完成游戏活动。改后的游戏规则内容更为丰富化,切实也让幼儿体会到丰富的感觉。
幼儿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形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成为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成为游戏内容的制定者,在碰到问题时,幼儿能准守规则完成游戏内容,加强了幼儿思考能力,提高了幼儿规则意识,以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3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过程,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科学的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时,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有效的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新时期幼儿教师,要明确规则意识,应提高教学认识,加强教育实践研究能力,从而设计更加高效的游戏化活动,不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景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34):65.
[2]苏雯.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9(33):118.
[3]宋江羽.角色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J].教育观察,2019,8(12):25-26.
[4]居玲玲.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58-59.
◆关键词:游戏;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激发幼儿游戏兴趣,进一步加强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效率,有效的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价值,总结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1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价值
幼儿园教学的时候,利用游戏活动的不断开展,可帮助幼儿调动积极性,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进而将游戲规则加以内化。第一,组织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因游戏的丰富有趣,可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体验,进而感知到各种规则。第二,为让游戏成功的完成,有意识控制自身行为,以此更好的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第三,游戏活动的丰富化同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为幼儿形成社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第四,针对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本质上而言是模仿社会生活,对幼儿社会发展有着良好作用,而且幼儿在交往的时候还会掌握到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比如,有的游戏很受幼儿们的喜爱,这些游戏都来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幼儿在参与游戏的时候,可体会到社会游戏中的行业规则,有利于对行为的约束,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规则意识实质,应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规则意识。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2.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提高幼儿规则意识
培养幼儿创造游戏规则是从游戏场景创设过程中开始的。比如,在以厨房烹饪为游戏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创造性游戏开展,布置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在通过准备的各种道具,从环境入手,积极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让幼儿把道具放在规划的准确位置上,再针对蔬菜,肉类、以及相关辅助道具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厨房中各项餐具的分类。进而让幼儿产生东西摆放的位置意识。第一,以形状识别入手,包括道具的颜色、用途等等,要让幼儿进行思考,建立规则意识,从而加强幼儿实践能力。第二,关于幼儿角度的定位,设定角色可以给幼儿创造思考空间,以此让幼儿想到厨房中的各种角色,包括洗菜工,厨师,洗碗等。第三,作为幼儿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幼儿行为能力,要重视秩序的良好维护,进而避免产生角色混乱的问题。为此,游戏活动前,教师应重视分配角色,告诉幼儿每一个角色的职责,进而让幼儿带着规则性的思维参与到游戏当中。
2.2体验感知,培养规则意识
游戏不能完全脱离幼儿的认知,要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这是社会情境的积极展现。另外,作为幼儿教师,在游戏内容设置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在游戏当中融入规则,规则意识是保证幼儿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为了帮助幼儿提高交通规则的认识,教师可设置红绿灯的游戏,让幼儿充分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的理念,同时也要明白过马路的注意事项,要以斑马线为准,遵守交通基本规则。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深入到实践中,亲身体会交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
在开展银行取款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取钱人员,,还有维护秩序的保安人员,并且设置不遵守排除规则的顾客,以构建混乱场面,随后组织扮演保安的秩序员维护秩序,当秩序维护好后,教师渗透银行取钱过程的规则。整个游戏环节里,幼儿可利用自身感受,这样幼儿明确了规则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到遵守规则在公共场所的重要性意义。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明确教学内容,要在游戏里渗透规则,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价值,从而养成规则意识,同时认识规则与个人的关系,全面提高幼儿的公民规则意识。
2.3积极践行,变他律为自律
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比较小,在认知方面水平有限,缺少规则方面的认知,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过程,应全面考虑,要重视引导,促使幼儿养成规则习惯,进一步形成规则意识。规则的修改,以及规则的不断完善中,如此才能让幼儿强化对规则的深入性理解,以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对于区域性游戏而言,由于自主性比较强烈,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并且和幼儿一起商量探讨游戏规则的有效制定。第一,依据游戏的基本情况,对游戏的规则加以灵活化,完善化的调整。比如“娃娃家”游戏当中,幼儿们刚开始可能自己玩自己的,为让情况得到改善,教师可以进行有效设置,调整规则,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中“妈妈”的定位,以及“宝宝”需要做什么。第二,游戏过程,幼儿应全面参与,制定规则,完成游戏活动。改后的游戏规则内容更为丰富化,切实也让幼儿体会到丰富的感觉。
幼儿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形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成为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成为游戏内容的制定者,在碰到问题时,幼儿能准守规则完成游戏内容,加强了幼儿思考能力,提高了幼儿规则意识,以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3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过程,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科学的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时,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有效的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新时期幼儿教师,要明确规则意识,应提高教学认识,加强教育实践研究能力,从而设计更加高效的游戏化活动,不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景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34):65.
[2]苏雯.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9(33):118.
[3]宋江羽.角色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J].教育观察,2019,8(12):25-26.
[4]居玲玲.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