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已经成为ICU护士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ICU護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定义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以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其又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指机械通气48小时以后并发的肺炎;晚发型指机械通气96小时以后并发的肺炎。从护理角度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通过管道的管理、口腔的管理、吸痰的操作、患者体位等方面进行预防。就以上几个问题下面逐一解答。
1分泌物的清除
1.1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刘海燕等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每小时冲洗气囊上方一次,每次5-10ml生理盐水。采用此方法,将VAP的发生率从57%降低到35%;VAP的发生时间也显著延长,从7天延长至13天[1]。
1.2气囊上方分泌物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是导致VAP炎的主要来源之一,尚福泰等报道采用持续气囊上方吸引,使VAP的发生率从42%降至10%,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2]。
1.3吸痰方式:王萍等报道:吸痰前患者用呼吸机纯氧支持1~2min,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的接头,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用无菌持物钳夹持吸痰导管头端插至气管导管深部遇有阻力时,松开气囊,同时打开负压,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尽痰液,吸痰后纯氧l~ 2min。该方法显著降低了VAP的发生率,从53%降至16%[3]。
1.4封闭式吸痰:封闭式吸痰在吸痰时不需要断开呼吸机,使患者在吸痰时也能得到较好的通气支持、呼气末正压得以维持,尤其是需要高氧浓度高、PEEP的患者。近来有研究报道封闭式吸痰能降低晚发性VAP的发生率,但对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4]。
1.5吸痰管的深度:庞爱华研究发现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长度再延长1—2 cm,有附件时另加附件长度,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性较小、效果更好、VAP的发生率更低[5]。
2.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自己无法将口腔分泌物自主的排除体外,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细菌定制在口腔,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有报道显示,加强口腔护理,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
3.气道湿化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是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超声雾化等。温建清等研究显示.采用微泵持续套管内注入湿化气道,使气管套管患者痰液稀释,防止痰痂形成,痰液易于咳出,减少吸痰总次数,减轻气道损伤,使肺部感染明显减少[7]。
4.预防呼吸机管路的污染
4.1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目前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1000mg/L有机氯浸泡30min或者使用2%的戊二醛浸泡2h,最好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现在国内大多数ICU已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不但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有效的减少了VAP的发生率。
4.2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李娥等采用每天更换管道与每四天更换管道进行对比,发现每四天更换管路更经济,VAP的发生率较每天更换更低,且大大降低了护理的工作量[8]。
5.各种准备工作
如有条件,可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监护病房,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更换并做好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均按照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吸痰时带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严格管理制度,限制探视,尽可能实行无陪管理。
6小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本文从吸痰的操作管理,吸痰的方式,气囊的管理,气道湿化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口腔护理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各个用物之间怎样避免交叉感染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其对广大ICU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谭爱梅,曹莉,贾文君,程凤琴.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3-114.
[2]尚福泰,赵红梅,臧奎.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09,38(22):2878-2879.
[3]王萍,许月明,郭元,冯春森.两种吸痰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2009,38(21):2766-2767
[4]尤勇,顾勤,刘宁.山东医药,2009,49(32):58-59
[5]庞爱华.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4,l8(2):351-352.
[6]周玉梅,朱欠元.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2007,28(2):125
[7] 温建清,周红烨,张玉萍等.微泵持续湿化气道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1.13..
[8]李娥,吴海峰,韩燕,李萍,乔云丽,王健.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0, 24(10):2767-2769.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定义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以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其又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指机械通气48小时以后并发的肺炎;晚发型指机械通气96小时以后并发的肺炎。从护理角度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通过管道的管理、口腔的管理、吸痰的操作、患者体位等方面进行预防。就以上几个问题下面逐一解答。
1分泌物的清除
1.1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刘海燕等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每小时冲洗气囊上方一次,每次5-10ml生理盐水。采用此方法,将VAP的发生率从57%降低到35%;VAP的发生时间也显著延长,从7天延长至13天[1]。
1.2气囊上方分泌物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是导致VAP炎的主要来源之一,尚福泰等报道采用持续气囊上方吸引,使VAP的发生率从42%降至10%,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2]。
1.3吸痰方式:王萍等报道:吸痰前患者用呼吸机纯氧支持1~2min,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的接头,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用无菌持物钳夹持吸痰导管头端插至气管导管深部遇有阻力时,松开气囊,同时打开负压,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尽痰液,吸痰后纯氧l~ 2min。该方法显著降低了VAP的发生率,从53%降至16%[3]。
1.4封闭式吸痰:封闭式吸痰在吸痰时不需要断开呼吸机,使患者在吸痰时也能得到较好的通气支持、呼气末正压得以维持,尤其是需要高氧浓度高、PEEP的患者。近来有研究报道封闭式吸痰能降低晚发性VAP的发生率,但对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4]。
1.5吸痰管的深度:庞爱华研究发现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长度再延长1—2 cm,有附件时另加附件长度,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性较小、效果更好、VAP的发生率更低[5]。
2.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自己无法将口腔分泌物自主的排除体外,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细菌定制在口腔,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有报道显示,加强口腔护理,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
3.气道湿化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是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超声雾化等。温建清等研究显示.采用微泵持续套管内注入湿化气道,使气管套管患者痰液稀释,防止痰痂形成,痰液易于咳出,减少吸痰总次数,减轻气道损伤,使肺部感染明显减少[7]。
4.预防呼吸机管路的污染
4.1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目前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1000mg/L有机氯浸泡30min或者使用2%的戊二醛浸泡2h,最好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现在国内大多数ICU已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不但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有效的减少了VAP的发生率。
4.2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李娥等采用每天更换管道与每四天更换管道进行对比,发现每四天更换管路更经济,VAP的发生率较每天更换更低,且大大降低了护理的工作量[8]。
5.各种准备工作
如有条件,可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监护病房,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更换并做好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均按照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吸痰时带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严格管理制度,限制探视,尽可能实行无陪管理。
6小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本文从吸痰的操作管理,吸痰的方式,气囊的管理,气道湿化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口腔护理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各个用物之间怎样避免交叉感染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其对广大ICU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谭爱梅,曹莉,贾文君,程凤琴.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3-114.
[2]尚福泰,赵红梅,臧奎.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09,38(22):2878-2879.
[3]王萍,许月明,郭元,冯春森.两种吸痰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2009,38(21):2766-2767
[4]尤勇,顾勤,刘宁.山东医药,2009,49(32):58-59
[5]庞爱华.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4,l8(2):351-352.
[6]周玉梅,朱欠元.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2007,28(2):125
[7] 温建清,周红烨,张玉萍等.微泵持续湿化气道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1.13..
[8]李娥,吴海峰,韩燕,李萍,乔云丽,王健.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0, 24(10):2767-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