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心建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语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也是建设学校新教育文化的重点领域。为此,就建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语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问题,谈一谈初步的思考。
一、“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重视人的内在精神的架构,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课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人格,是培养人的精神世界、凸现人的情感,实现大爱课堂,让超越血缘、超越私利的博爱精神成为课堂的主宰。课堂上要弥漫宽容、平等,力图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成为学生对人生的体验的过程,更要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共享。
2、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关照独特生命主体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首先要时刻关照儿童的生命运动状态和成长效果。要满腔热忱地把童趣、童乐、童心、童真作为建构课堂模式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关注孩子的兴趣、个性内在需要,将人性置于比物质更重要的位置,促使学生自由成长与个性的不断完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还要关照教师的生命状况。因为课堂教育的实践同样是教师实践自我、超越自我、涵化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表现出强烈的生命特性,应和学生的生命运动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其次,课堂上还要关照他人的生命。“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不仅要启发学生珍惜自我生命价值,还要关心他人、社会、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即关注大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涵化起为全人类、全宇宙和平发展的大生命观。
3、重视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与生成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不仅要传播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把人的创造潜能涵化出来、涵导出来。课堂上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创造热情,培养敢想、敢说、敢动手的创新欲和实践精神,用创造时的成功和喜悦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让课堂上迸发出孩子们创造和创新的火花。
4、涌动着活动的热流
活动的课堂是孩子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自主可言。活动本身就是涵化的过程。我们忌讳课堂上空洞、枯燥、单一的说教,因为这是对“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的背谬。我们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涵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欣赏教师个人令学生陶醉的表演(涵化),而且更看重的是一环扣一环引导孩子说一说、听一听、议一议、划一划、试一试、想一想、写一写、练一练、演一演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巧妙、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实际,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活动热流涌动全课堂,让孩子由始至终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5、以贴近生活实践为根基
涵化的课堂不屑于干巴巴的知识罗列,也摒弃空洞无味的说教,它要求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涵化情境生成的感性材料,让孩子在贴近生活状态中去经历、去思考、去历练、去分辨、去体验,从原生活中去挖掘丰富、有价植的课程资源,让生活材料为涵化课堂教学服务。离开生活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涵养化育”的课堂教学源泉。
6、开放着艺术之花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是以教学艺术为支撑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总是处处闪烁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导入,环环相扣、佳境迭现的层次,闪亮全课的线索,波澜起伏的情节,回味无穷的结尾……“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上,既有教师娓娓动人的讲释,亲柔亲切如春风抚面,激奋处如金石扣地有声、如海涛汹涌;亦有入木三分的剖析,鞭劈入理;还有如诗如画的描绘,恰到好处的点拨,点石成金的功力。凡此涵养化育的艺术的修炼和高明的艺法,无不给人以艺术的感化和精神上的愉悦。涵化的课堂基于教材却不囿于教材,而要对教材做合适的改造与创新,建构出“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校本课程。
二、“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举示
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构建新课堂文化范式,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构建“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课堂文化范式,使师生在课堂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总体来说可引用以下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各专业学科课程、各年级、各教师、各班级、各种文本共通使用。它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可变通性,一般由可承接递进的四个程序构成,每个程序又有其自身的结构内容及对相关程序的启进作用。
(1)情境导入。这是涵化课堂的基点与起始,能够营造涵化氛围,吸引孩子进入涵化情境,激发好奇、生疑、探求的冲动。情境有原生活情境、移用情境、改制情境、自创情境等,而原生活情境却是涵化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情境的创设及筛选要具有诱发力、穿透力、可再生的张力,唯有这样的情境引入,才能在涵化课堂起始的第一时空里把孩子的视听、注意力拉过来进入涵化境界。
(2)感知体验。这是情境引入的自然走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知体验中得以涵养化育。此时此境的感知体验是文本蕴含的涵化,是心灵的涵化,是生活实践的涵养。
(3)对话探究。课堂上的对话探究,是直接从感知体验中生发出来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对话是为了探究的对话,探究靠对话来探究。孩子们从感知体验中得到的收获、乐趣、某一点的成功,需要在探究中沟通交流;对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难、设想,需要在对话中互相质疑、碰撞、争论、辩白,甚至还有必不可免的争吵。这样的课堂上不在乎求得所谓统一的答案,更在于孩子发表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相互撞击,在撞击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奇思异想。因此,对话探究的过程是最丰厚的涵养化育的过程,这是涵化的课堂最期盼诞生的美妙境界。
(4)建构生成。建构生成是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的涵化全程的顺理入情的结果。建构生成什么,这是设计课堂模式时早已预设的涵化目标。建构生成的过程是拓展,是检验,又是新的建构生成。课堂上要创设新的涵化情境,让孩子已生成的知识、智力、智慧及身心面临新的挑战,让孩子跳起来摘树上的梨子。“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是互相衔接、密不可分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通用模式,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2、做实品牌项目
要以文感人,以文化人,强化经典阅读,上好阅读指导课、汇报课、赏析课。我们可以以现代儿童生活为版本,让淮剧走进学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淮剧的教育功能寻根正源;可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规范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计与开发,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现代文化科技资源,并进行整合,形成富有“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体系;可以继承体育传统文化,冠名小足球队,积极开掘小足球运动资源,用丰富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和足球文化锤炼出一支优秀的足球队伍。
3、做好学业评价改革
在大力推动“理念更新”与“新课程实践”的同时,应以“优化课程评价”为突破口,探寻并建构适合学校课程改革的评价新模式。
(1)德育。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美好成就美好。要确立涵化理念,整合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涵化教育业务培训,提高涵化教育的思想认识、实施水平;要整合德育课程,把认知性教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与渗透性德育课程围绕涵化德育进行融合,形成涵化教育系列课程。
(2)全员参与,抓实养成教育。应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优化德育过程,以年级段为单位,突出德育的层次性。
(3)拓展阵地,丰富主题德育活动。可以以“热爱生命、尊崇生命”为主题,积极开展“生命践旅”、“家长论坛”、“心灵热线”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人格,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开拓文化内涵丰富的德育阵地,让德育工作走向生活化、情境化。
(4)优化德育评价体系。要完善涵化德育评价体系,以塑造优秀的人才为实施教育的目的,用积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5)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构建复合型共同体。可组建专家、名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实行协作交流,体现互动共生。要加强培优工作,拓展成长平台: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专家型教师提供优越条件,让他们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土壤”;成立“青年教师研习会”,制定教师五年发展计划,加强培优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到专业院校、名校深造等学习方式,让这些教师充分地“亮”起来。
(6)重建教师文化。要注重教师的内涵发展,用发展性评价去评价教师的工作,努力促进教师成为“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打造出实小教师的品牌形象。
(7)抓实校本教研。要正常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行知”论坛活动,正常出刊教科研刊物——《行知诗篇》,搞好年级组“备课”教研活动,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休闲方式。
4、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立项,申报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全校教师参与研究。
围绕核心课题列出命题角度小、内容单一、紧贴教育教学实景、便于教师选择的若干子课题,供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教师个人或几人合组自主选择立项,开展常态下的教科研活动。
以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依托,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建立教学教研实践过程记录卡,为教师展现教研实例、展示教研成果创造条件和机会。
建立健全教学教研成果评审奖励机制。
5、校园文化建设,让一切滋养生命
加大投入,在目前的校园内新建一幢集教师办公、学生生活于一体的双语综合楼;积极创造条件,易地筹建建湖双语实验小学,组建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加大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的步伐,建设好校园宽带网,网络终端分布到每个办公室;双语部每个教室都配置数字投影仪(或背投电视)、视频展示台、多功能电教讲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使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初见规模。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精心构建“校园十大主题景区”,打造生态绿化、功能绿化、精品绿化的特色,营造健康、和谐、生机、向上的校园氛围,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区合理分布。
构建新课程观的数字化学校信息管理模型;建设好课堂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好校园电子阅览室,使现代化的校园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校园文化运动”促进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重视人的内在精神的架构,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课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人格,是培养人的精神世界、凸现人的情感,实现大爱课堂,让超越血缘、超越私利的博爱精神成为课堂的主宰。课堂上要弥漫宽容、平等,力图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成为学生对人生的体验的过程,更要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共享。
2、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关照独特生命主体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首先要时刻关照儿童的生命运动状态和成长效果。要满腔热忱地把童趣、童乐、童心、童真作为建构课堂模式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关注孩子的兴趣、个性内在需要,将人性置于比物质更重要的位置,促使学生自由成长与个性的不断完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还要关照教师的生命状况。因为课堂教育的实践同样是教师实践自我、超越自我、涵化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表现出强烈的生命特性,应和学生的生命运动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其次,课堂上还要关照他人的生命。“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不仅要启发学生珍惜自我生命价值,还要关心他人、社会、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即关注大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涵化起为全人类、全宇宙和平发展的大生命观。
3、重视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与生成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不仅要传播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把人的创造潜能涵化出来、涵导出来。课堂上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创造热情,培养敢想、敢说、敢动手的创新欲和实践精神,用创造时的成功和喜悦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让课堂上迸发出孩子们创造和创新的火花。
4、涌动着活动的热流
活动的课堂是孩子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自主可言。活动本身就是涵化的过程。我们忌讳课堂上空洞、枯燥、单一的说教,因为这是对“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的背谬。我们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涵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欣赏教师个人令学生陶醉的表演(涵化),而且更看重的是一环扣一环引导孩子说一说、听一听、议一议、划一划、试一试、想一想、写一写、练一练、演一演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巧妙、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实际,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活动热流涌动全课堂,让孩子由始至终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5、以贴近生活实践为根基
涵化的课堂不屑于干巴巴的知识罗列,也摒弃空洞无味的说教,它要求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作为课堂涵化情境生成的感性材料,让孩子在贴近生活状态中去经历、去思考、去历练、去分辨、去体验,从原生活中去挖掘丰富、有价植的课程资源,让生活材料为涵化课堂教学服务。离开生活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涵养化育”的课堂教学源泉。
6、开放着艺术之花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是以教学艺术为支撑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总是处处闪烁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导入,环环相扣、佳境迭现的层次,闪亮全课的线索,波澜起伏的情节,回味无穷的结尾……“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上,既有教师娓娓动人的讲释,亲柔亲切如春风抚面,激奋处如金石扣地有声、如海涛汹涌;亦有入木三分的剖析,鞭劈入理;还有如诗如画的描绘,恰到好处的点拨,点石成金的功力。凡此涵养化育的艺术的修炼和高明的艺法,无不给人以艺术的感化和精神上的愉悦。涵化的课堂基于教材却不囿于教材,而要对教材做合适的改造与创新,建构出“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校本课程。
二、“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举示
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构建新课堂文化范式,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构建“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课堂文化范式,使师生在课堂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总体来说可引用以下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各专业学科课程、各年级、各教师、各班级、各种文本共通使用。它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可变通性,一般由可承接递进的四个程序构成,每个程序又有其自身的结构内容及对相关程序的启进作用。
(1)情境导入。这是涵化课堂的基点与起始,能够营造涵化氛围,吸引孩子进入涵化情境,激发好奇、生疑、探求的冲动。情境有原生活情境、移用情境、改制情境、自创情境等,而原生活情境却是涵化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情境的创设及筛选要具有诱发力、穿透力、可再生的张力,唯有这样的情境引入,才能在涵化课堂起始的第一时空里把孩子的视听、注意力拉过来进入涵化境界。
(2)感知体验。这是情境引入的自然走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知体验中得以涵养化育。此时此境的感知体验是文本蕴含的涵化,是心灵的涵化,是生活实践的涵养。
(3)对话探究。课堂上的对话探究,是直接从感知体验中生发出来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对话是为了探究的对话,探究靠对话来探究。孩子们从感知体验中得到的收获、乐趣、某一点的成功,需要在探究中沟通交流;对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难、设想,需要在对话中互相质疑、碰撞、争论、辩白,甚至还有必不可免的争吵。这样的课堂上不在乎求得所谓统一的答案,更在于孩子发表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相互撞击,在撞击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奇思异想。因此,对话探究的过程是最丰厚的涵养化育的过程,这是涵化的课堂最期盼诞生的美妙境界。
(4)建构生成。建构生成是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的涵化全程的顺理入情的结果。建构生成什么,这是设计课堂模式时早已预设的涵化目标。建构生成的过程是拓展,是检验,又是新的建构生成。课堂上要创设新的涵化情境,让孩子已生成的知识、智力、智慧及身心面临新的挑战,让孩子跳起来摘树上的梨子。“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是互相衔接、密不可分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通用模式,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2、做实品牌项目
要以文感人,以文化人,强化经典阅读,上好阅读指导课、汇报课、赏析课。我们可以以现代儿童生活为版本,让淮剧走进学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淮剧的教育功能寻根正源;可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规范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计与开发,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现代文化科技资源,并进行整合,形成富有“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体系;可以继承体育传统文化,冠名小足球队,积极开掘小足球运动资源,用丰富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和足球文化锤炼出一支优秀的足球队伍。
3、做好学业评价改革
在大力推动“理念更新”与“新课程实践”的同时,应以“优化课程评价”为突破口,探寻并建构适合学校课程改革的评价新模式。
(1)德育。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美好成就美好。要确立涵化理念,整合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涵化教育业务培训,提高涵化教育的思想认识、实施水平;要整合德育课程,把认知性教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与渗透性德育课程围绕涵化德育进行融合,形成涵化教育系列课程。
(2)全员参与,抓实养成教育。应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优化德育过程,以年级段为单位,突出德育的层次性。
(3)拓展阵地,丰富主题德育活动。可以以“热爱生命、尊崇生命”为主题,积极开展“生命践旅”、“家长论坛”、“心灵热线”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人格,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开拓文化内涵丰富的德育阵地,让德育工作走向生活化、情境化。
(4)优化德育评价体系。要完善涵化德育评价体系,以塑造优秀的人才为实施教育的目的,用积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5)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构建复合型共同体。可组建专家、名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实行协作交流,体现互动共生。要加强培优工作,拓展成长平台: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专家型教师提供优越条件,让他们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土壤”;成立“青年教师研习会”,制定教师五年发展计划,加强培优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到专业院校、名校深造等学习方式,让这些教师充分地“亮”起来。
(6)重建教师文化。要注重教师的内涵发展,用发展性评价去评价教师的工作,努力促进教师成为“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打造出实小教师的品牌形象。
(7)抓实校本教研。要正常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行知”论坛活动,正常出刊教科研刊物——《行知诗篇》,搞好年级组“备课”教研活动,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休闲方式。
4、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立项,申报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全校教师参与研究。
围绕核心课题列出命题角度小、内容单一、紧贴教育教学实景、便于教师选择的若干子课题,供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教师个人或几人合组自主选择立项,开展常态下的教科研活动。
以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依托,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建立教学教研实践过程记录卡,为教师展现教研实例、展示教研成果创造条件和机会。
建立健全教学教研成果评审奖励机制。
5、校园文化建设,让一切滋养生命
加大投入,在目前的校园内新建一幢集教师办公、学生生活于一体的双语综合楼;积极创造条件,易地筹建建湖双语实验小学,组建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加大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的步伐,建设好校园宽带网,网络终端分布到每个办公室;双语部每个教室都配置数字投影仪(或背投电视)、视频展示台、多功能电教讲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使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初见规模。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精心构建“校园十大主题景区”,打造生态绿化、功能绿化、精品绿化的特色,营造健康、和谐、生机、向上的校园氛围,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区合理分布。
构建新课程观的数字化学校信息管理模型;建设好课堂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好校园电子阅览室,使现代化的校园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校园文化运动”促进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