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中山市作为广东省教育强市,民办中学教育也在飞速发展,在缓解入学压力,普及义务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了他们不是很熟悉的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不得不去面对新的环境,想要在新的城市里生存下去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山市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都在珠三角地区起着排头兵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好民办中学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山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
中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个时期生理上产生剧烈的变化,心理上又极其敏感而叛逆,同时又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因而影响其人格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情况更加复杂的随迁子女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中山市 10 所民办中学356名学生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探索通过体育教学为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进行良好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通过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及在互联网上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山市10所民办中学的随迁子女的自信心状况进行了调查。随机发放问卷 356 份,回收356 份,男生196名,女生160 名,回收率 100% 。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山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状况
表1 中山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状况调查表
学习成绩较差 各项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人际关系紧张 不思进取
人数 162 208 79 130
比例(%) 45.6 58.5 22.3 36.5
由于随迁子女来源地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导致随迁子女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且其父母因工作变动原因不停迁移,导致其学习、生活环境极其不稳定,因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不清楚自身的长处和不足。由于学习环境有可能随父母的工作变动而改变,所以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接纳
因为在学习的目标、动机等方面的不明确,造成在成功体验方面的缺失,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同时,某些学生也因家庭条件差异,形成不同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不敢主动表现自己、谨小慎微、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自卑等;在学校里则显得胆小、敏感,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主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或者遭受挫折时,没有坚持的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极易放弃。
3.社会适应性
通过对本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的调查了解,多数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相互之间不太容易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朋友不多,相互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和沟通;另外,民办中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少,容易产生孤僻、压抑等心理问题。
(二)影响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因素
1.自我效能感
一是成功经验。
学生在学校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参加校内外活动获得良好体验、获得教师家长的认可和肯定等成功的经验往往能提高其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在学习、活动、或者遇到困难与挫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等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间接经验。
班杜拉认为:当个体观察到那些与自己水平接近者的成功行为时,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学生观察到跟自己能力水平相近的同学取得成功,自然会对自己有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与自己能力水平相近的同学如果遭遇挫折,那么自己的自信心就会下降,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
三是言语提醒。
父母、教师的言行说服或暗示能直接的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产生,积极正面肯定的说服与暗示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备事实基础的个体直接经验的言行劝告与暗示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作用。
四是情绪唤起。
不同情绪状况会影响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随迁之女中那些具有消极情绪状况容易降低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而具有积极的情绪状况的则容易增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那些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一般自信心水平较低或者说不容易获得自信心,而那些乐观阳光、愿意主动与其他学生交往的中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自信心。并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自信心的维持。
2.归因模式
一是自我归因。
学生如果遭遇挫折或者失败时,把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或采用的方法不合适等可控的因素,就能有利于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如果归结为任务难度大或者条件不够好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会降低自信心。如果在取得成功时把原因归结为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或者准备充分等自身内部的原因,就有利于增强或保持自身的自信心;而如果归结于难度低,运气好等外部的因素,则不会增加自信心。
二是教师归因。
据教师对学生成绩归因研究发现,教师对中学生的归因也是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归因倾向于学习努力或方法得当等,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归因倾向于基础差。
(三)体育教学的特性
1.即时可见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练习及时的指导往往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2.心理锻炼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积极的锻炼作用。体育运动与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团队合作、集体荣誉、紧张竞争、实践体验等心理过程,此过程也是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3.师生融洽
体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不仅在技术技能方面进行指导,而且在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培养学生自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自信心是中学生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是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尤其是在民办中学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体育教学对随迁子女自信心进行干预,特别有必要且能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议
1.正确的自我评价
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体育运动中有的学生中长跑耐力好但是短跑速度相对较慢,有的学生爆发力好但柔韧性较差等现象。
2.和諧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能很好的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3.积极的自我暗示
在参与体育运动或练习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比如中长跑“极点”出现时,某些技术动作未能完成时,某些运动项目未能达标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比如“我能行”“我还可以坚持”“我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我会成功的”。
4.灵活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采用合理的教材教法,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设计。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采用课堂值日、能力分组、降低标准、简化规则、榜样引领等方式开展教学。
5.良好的团队氛围
体育教学中,良好的集体氛围能有效地维护人的自尊心,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可以享受尊重、平等、让自卑的学生获得鼓励。如在竞赛或者测试中,其他同学的加油与鼓励就会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感受集体的温暖,并增强其自信心。
6.客观的归因模式
当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引导学生多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而不是从外部客观方面找原因,让学生积极客观面对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挫折。
7.丰富的展示平台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与发挥,从而巩固其自信心。例如,开展竞赛、小组互助、个人帮扶、个人或者小组展示、抗挫折能力的锻炼等。
自信心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相对于一般中学生而言,民办中学随迁子女所面临的状况要复杂得多,这就更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积极干预。
中山市作为广东省教育强市,民办中学教育也在飞速发展,在缓解入学压力,普及义务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了他们不是很熟悉的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不得不去面对新的环境,想要在新的城市里生存下去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山市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都在珠三角地区起着排头兵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好民办中学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山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
中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个时期生理上产生剧烈的变化,心理上又极其敏感而叛逆,同时又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因而影响其人格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情况更加复杂的随迁子女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中山市 10 所民办中学356名学生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探索通过体育教学为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进行良好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通过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及在互联网上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山市10所民办中学的随迁子女的自信心状况进行了调查。随机发放问卷 356 份,回收356 份,男生196名,女生160 名,回收率 100% 。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山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状况
表1 中山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状况调查表
学习成绩较差 各项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人际关系紧张 不思进取
人数 162 208 79 130
比例(%) 45.6 58.5 22.3 36.5
由于随迁子女来源地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导致随迁子女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且其父母因工作变动原因不停迁移,导致其学习、生活环境极其不稳定,因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不清楚自身的长处和不足。由于学习环境有可能随父母的工作变动而改变,所以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接纳
因为在学习的目标、动机等方面的不明确,造成在成功体验方面的缺失,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同时,某些学生也因家庭条件差异,形成不同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不敢主动表现自己、谨小慎微、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自卑等;在学校里则显得胆小、敏感,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主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或者遭受挫折时,没有坚持的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极易放弃。
3.社会适应性
通过对本市民办中学随迁子女的调查了解,多数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相互之间不太容易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朋友不多,相互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和沟通;另外,民办中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少,容易产生孤僻、压抑等心理问题。
(二)影响民办中学随迁子女自信心因素
1.自我效能感
一是成功经验。
学生在学校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参加校内外活动获得良好体验、获得教师家长的认可和肯定等成功的经验往往能提高其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在学习、活动、或者遇到困难与挫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等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间接经验。
班杜拉认为:当个体观察到那些与自己水平接近者的成功行为时,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学生观察到跟自己能力水平相近的同学取得成功,自然会对自己有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与自己能力水平相近的同学如果遭遇挫折,那么自己的自信心就会下降,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
三是言语提醒。
父母、教师的言行说服或暗示能直接的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产生,积极正面肯定的说服与暗示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备事实基础的个体直接经验的言行劝告与暗示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作用。
四是情绪唤起。
不同情绪状况会影响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随迁之女中那些具有消极情绪状况容易降低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而具有积极的情绪状况的则容易增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那些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一般自信心水平较低或者说不容易获得自信心,而那些乐观阳光、愿意主动与其他学生交往的中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自信心。并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自信心的维持。
2.归因模式
一是自我归因。
学生如果遭遇挫折或者失败时,把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或采用的方法不合适等可控的因素,就能有利于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如果归结为任务难度大或者条件不够好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会降低自信心。如果在取得成功时把原因归结为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或者准备充分等自身内部的原因,就有利于增强或保持自身的自信心;而如果归结于难度低,运气好等外部的因素,则不会增加自信心。
二是教师归因。
据教师对学生成绩归因研究发现,教师对中学生的归因也是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归因倾向于学习努力或方法得当等,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归因倾向于基础差。
(三)体育教学的特性
1.即时可见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练习及时的指导往往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2.心理锻炼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积极的锻炼作用。体育运动与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团队合作、集体荣誉、紧张竞争、实践体验等心理过程,此过程也是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3.师生融洽
体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不仅在技术技能方面进行指导,而且在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培养学生自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自信心是中学生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是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尤其是在民办中学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体育教学对随迁子女自信心进行干预,特别有必要且能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议
1.正确的自我评价
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体育运动中有的学生中长跑耐力好但是短跑速度相对较慢,有的学生爆发力好但柔韧性较差等现象。
2.和諧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能很好的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3.积极的自我暗示
在参与体育运动或练习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比如中长跑“极点”出现时,某些技术动作未能完成时,某些运动项目未能达标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比如“我能行”“我还可以坚持”“我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我会成功的”。
4.灵活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采用合理的教材教法,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设计。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采用课堂值日、能力分组、降低标准、简化规则、榜样引领等方式开展教学。
5.良好的团队氛围
体育教学中,良好的集体氛围能有效地维护人的自尊心,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可以享受尊重、平等、让自卑的学生获得鼓励。如在竞赛或者测试中,其他同学的加油与鼓励就会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感受集体的温暖,并增强其自信心。
6.客观的归因模式
当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引导学生多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而不是从外部客观方面找原因,让学生积极客观面对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挫折。
7.丰富的展示平台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与发挥,从而巩固其自信心。例如,开展竞赛、小组互助、个人帮扶、个人或者小组展示、抗挫折能力的锻炼等。
自信心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相对于一般中学生而言,民办中学随迁子女所面临的状况要复杂得多,这就更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积极干预。